APP下载

树立人文意识,让历史更富有人文性

2016-05-14罗锦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文历史素养

罗锦有

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历史学科的人文属性决定了其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必须举起人文素养的旗帜,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引导学生去探究、感悟,获得丰富的人文认知,学会去认识、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

历史教学人文意识人文素养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历史课程并非是单纯学习历史知识的课程,还肩负着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让自己得到更好地发展的重任。但在“分数唯一”的教育体制下,人文素养也自然被轻视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再次被提上日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师所不可回避的话题。对此,本文将结合历史教材设计、学生特点等展开简单讨论。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渗透人文思想

历史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罗列,不是简单地向学生接受古今中外历史的进程,而是要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阐述历史,在历史学习中获得人文情怀,懂得是非对错,这样才能铸就学生的人格精神。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依然以知识为中心,而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素材,渗透人文思想。

学“鸦片战争”,不懂爱国,学“马克思”而不懂“社会主义”,那么,历史也就真的只能是考试的工具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素材,引导学生去看、听、说、议、思,将人文思想渗透在这些过程中,这样才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如《辛亥革命》的教学中,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是需要学生识记的,但除此之外,那段峥嵘的岁月又何尝不值得去铭记,孙中山为革命坚强不屈、屡挫屡奋、百屈不挠的崇高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又何尝不值得去学习。同样,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也借助影视资料、文学作品来渗透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历史中去汲取经验,获得自身成长的营养。

二、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丰富人文认识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去看、听、说、议、疑等,让学生经历历史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体验,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认识,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人不学不知义”,故而在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还得立足基础知识的渗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丰富其人文认知。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去讨论和交流。如《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学习中,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包括哪些(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对其进行评价,对于这些基本内容,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展开交流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历史知识而生成自己的认知和感悟。以《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为例,在西欧文化的冲击下,一些学生存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创造反而不了解,那么,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就可引导学生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与国外其他国家相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智慧,树立起维护祖国尊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振兴祖国的思想。

三、充分拓展历史教学内容,提升人文素养

历史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新课标中也强度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提倡拓展历史教学内容,就是要以教材为中轴,围绕教材向周边辐射,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去了解历史,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辉煌灿烂的文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而其中无论哪一项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切不说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就《红楼梦》也足以让学生用很长的时间去阅读、研究和体会。

拓展,一是要从内容上进行,要结合教材而补充相应的素材,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增强其体验。如《解放战争》中对“三大战役”的探究中,就可借助影视资料、图片等来辅助介绍,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三大战役。如《天平天国》中学习《天朝田亩制度》时,也可和今天的《土地法》进行比较分析。二是在方式上要多样化,不仅要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多交流,还要注重展开实践活动,如以演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收集古代中国的发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智慧。

“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必须举起人文素养的旗帜,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紧扣时代发展的步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引导学生去探究、感悟,获得丰富的人文认知,学会去认识、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这样,全面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历史课程目的也才能更好地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银.历史教学中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2,(Z1).

[2]陈建云.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3]王本书.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08,(11). 谈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马国宏(甘肃省通渭县鸡川中学)

地理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目标任务艰巨,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中学生。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五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高效课堂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不再以知识体系为核心,而是以学生的认知为核心。新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以前的地理课教学,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画、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地理是一门常识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选取自学式、引导点拨式、动手动脑操作式、导学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我平时用导学较多,导学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我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与同学交流,实现一种“探索,质疑,学习,应用”的这种层层推进。学案导学,使学生自学目标步骤清晰,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他们可以根据“学案”,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球仪、地图等教具地理课必不可少,而新教具多媒体、展台的应用更能把课堂容量增大,同时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作合理化、便于操作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适时引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劲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如:我在讲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我分别将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8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的区域依次进行闪烁,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将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加粗依次闪烁,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主要地名依次闪现。而后,我在课件中画出一条带箭头的线,此线从沿海指向内陆。有的教师让学生沿箭头所指方向观察降水的分布,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我国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规律。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一)让学生明确目标

如果学生盲目地学习,效率必然很低,但让学生自己知道学习的目标了,就能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每一节课教师要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展示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研读教材和地图,寻求问题的答案。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继续寻求答案,仍然无法解决的,做好标记,教师巡视过程中提交,个性问题及时分析解答,共性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后分析讲解。这样坚持一贯,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材的可读性,增强自学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一生。

(二)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在利用学习小组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一是分好学习小组。在学习分组时,要把学生按学习状况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组,还应指定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让学生无目的无头绪地乱起哄,必须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抽查,个别辅导等。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学生

就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够重视、厌学等现象,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无论过程、方法还是探究成果都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鼓励他及时改进,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前进,都有希望,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持久。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习更能深化、深入。

总之,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体现在课堂上,我们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地理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高效、和谐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兰彦旭.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J].学周刊,2011,(18).

[2]姬发茂.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0,(11).

猜你喜欢

人文历史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历史
人文社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