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研究与建构

2016-05-14穆建福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教材化学新课程

穆建福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实验,教师需要智慧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新课程实验的水平。整体把握教材模块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点;生活性是化学教学的联系点;实验探究性是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有效的课堂设计是化学教学的关键点;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化学教学的突破点;生成性是化学教学的亮点;问题性是化学教学的兴奋点;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化学教学的发散点;教材的灵活使用是体现教材的价值点;独立思考提高思考能力层次是化学教学的核心点;过程性是化学教学的着眼点。

化学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研究与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和建构性的教材体例结构上,都力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新教材实验中,在没有模式范例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不断提高化学教学与构建水平。

一、整体把握模块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点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深入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整个化学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整体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课程模块的设计具有基础性和整体性,通过两个模块的学习,使全体高中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习其它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在学习必修课的过程中,要为相应的选修模块预留接口,搭建平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性是化学教学的联系点

化学教学的生活性是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是学习动力的直接来源。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材中编入了大量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可以联系大量自然变化、考古研究、建筑材料、热电能、科技发展等一系列生活、生产事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效获取化学知识,并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情感和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又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实验探究性是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些特点。如人教版化学1 中就编入了27个实验,7个“科学探究”和7个“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有效的课堂设计是化学教学的关键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基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必备的技术甚至是艺术。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活动为基本点进行思考和设计的,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以达成三维目标。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内容: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意义,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中三维目标和知识框架的设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与教学反思。

在具体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把握好四个有效性,即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性,包括处理好选修与必修内容的关系;教学问题设定的有效性,包括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明确目的、因材施教等;学生活动与探究的有效性,包括课堂教学氛围、环节设计、问题设计、交流与创新;例题和课堂练习选择的有效性。由于新课改下化学学科课时少,内容多,所以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化学教学的突破点

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实现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展的学习方式,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过程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化学1关于“铁的氢氧化物”的教学中,可将[实验3-9]改为分组实验,做Fe(OH)2的生成实验时,有的同学按照基本的操作规程进行:将NaOH溶液滴加在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里。由于氧气氧化的作用,学生得到的是灰绿色沉淀,这与课本上所讲的Fe(OH)2是白色沉淀不同;有的同学使用了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并将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中将NaOH溶液挤出,得到了白色沉淀,但很快又变成灰绿色沉淀。实验方法不同带来实验效果的不同,富有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学生积极的思考、合作交流,带来的思维与智慧的碰撞,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中闪光点的发现等。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把机会交给学生,使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带来了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使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实现了化学教学的突破。

六、生成性是化学教学的亮点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新课程的亮点。新课程强调生成,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践创新和批判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把课堂向无数不确定性开放,机智敏锐地把教学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纳入教学过程,使课堂生成性资源更好地为预设目标服务。

如在有关SO2的漂白性教学时,围绕“二氧化硫能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这一现象的反应原理,会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在起作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由于亚硫酸的酸性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而褪色”。如何验证原理?验证过程中,操作方式,各种药品性质、浓度、现象的解释等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如能很好把握时机、整合预设与生成,都将会使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此看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精心、精细的预设——课堂教学情景下智慧的交融——新的课程资源的生成——预设与生成的巧妙整合——预设目标的达成与适度延伸。

七、问题设计是化学教学的兴奋点

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问题的设计必须把握以下策略: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明确目的,有的放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颖别致,循循善诱;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在进行选修模块4中“原电池”一节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将锌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进一步验证锌与稀硫酸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的结论。然后,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同时插在稀硫酸中,发现铜片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逸出,而锌片表面则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问题讨论,定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化学教学的发散点

化学世界实在是太丰富了,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如学校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媒体资源和学生资源等。

新教材是一种筛选了的课程资源,但教师仍应当进行再度开发。这需要教师认真专研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与整合,依托教材而不唯教材。如,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智慧利用,化学研究性课题中各种课程资源的利用等。

九、教材的灵活使用体现教材的价值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与旧教材有着很大的区别。旧教材是知识、技能的载体,知识体系较完整,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较为完整的呈现。因此,旧教材是用来教知识的。新课程对学科的综合要求很高,但在综合过程中许多知识点在衔接上有疏漏;内容具有开放性强、系统性弱等特点。新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创设学习环境、形成知识、技能及价值观的载体,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应当把它作为范例使用。这是新教材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科学精神与智慧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以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体现新教材的价值。

十、独立思考和提高思考能力层次是化学教学的核心点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习化学重在理解,要弄懂原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虽然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核心点。人教版教材化学1 中设置了19处“思考与交流”,有9处“学与问”,所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直接相关的,必须运用好。

十一、过程性是化学教学的着眼点

高中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过程性目标作为在新课堂教学中实现的三维目标中的两个目标。这就表明在化学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在化学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即强调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就说明过程性是化学教学的着眼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材(人教版)中的“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每一章后的“归纳与整理”等,都是学生过程性学习体验的好素材,要切实利用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刘仕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与探索[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10.

[3]龚雄飞.高中新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5.

[4]常学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6.

[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猜你喜欢

新教材化学新课程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