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们的青春也曾青涩

2016-05-14罗小军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傅斯年林清玄朱自清

罗小军

导语:无论地位高低,也不管贫穷富贵,我们都会从青春走过。虽然青春的经历总是惊人地相似,但在这条光鲜而曲折的道路上,不一样的人写下的是不一样的篇章,不一样的付出迎来的定是不一样的风景。品读名人们这些青涩的青春故事,你定会不由自主地感叹:“我若坚守,亦会自成风景!”

朱自清:糟糕的初次亮相

朱自清从来没想过要教书,起初他连基本的教育类的书也没接触过。巧的是,朱自清22岁那年,被推荐到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工作。当年轻的朱自清面对这些同龄的甚至比自己还要大的学生时,顿时手足无措,浑身发抖,只能非常机械地背着教案,根本谈不上组织教学。正如学生回忆的那样:“好像他在未上课之前,早已将一大堆话,背诵过多少次。然而由于他的略微口吃,那些预备了的话,便不免在喉咙里挤住。于是他就更加着急,每每弄得满头大汗。”学生一提问,朱自清更是手足无措。一面红脸,一面急巴巴地作答。

初次亮相如此糟糕,让初出茅庐的朱自清十分尴尬。不久后,他坚决要求辞职。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拿着辞职信去找朱自清,劝留道:“教书是一种艺术,跟学问广博与否是不相干的。”学生们亲切地规劝“小先生”慢慢来,不要着急,并陪同他去观摩其他班级的教学。朱自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的确是自己不谙教学方法。以后,朱自清在学校一遇到风波,都是学生替他摆平,处处帮他壮胆。经过两年的历练,朱自清逐渐将自己的文学潜质发挥到了课堂上,不久便迅速成为学生信仰的新人物。到1925年,朱自清因文学上的造诣被特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并成为清华大学一张亮丽的名片。

【素材解析】1.正视挫折。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天生的成功者。请不要忘了,那些看似非凡的成功人物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有过挫折与曲折的人生经历。

2.执着追求。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一个人能够持久地追求一项自己热爱的事业,必定会有所成就。

【适用方向】经历、财富、磨炼、成功、追求、坚信

沈从文:上课说不出话来

沈从文成长在湘西的大山里,却一直有着闯荡大城市的梦想。怀着对文学的热爱,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报考了燕京大学国文班,由于备考不充分,沈从文遭遇了失败,他只得一边在北京大学旁听,一边为《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等刊物写些文章。后来经徐志摩等人的推荐,年近三十的他,才来到胡适主持的中国公学,当了一名教授低年级文学课的讲师。

初次走进课堂,沈从文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一上讲台,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时,沈从文脑子便一片空白。众目睽睽之下,沈从文竟呆呆地站了近十分钟!终于开始授课了,沈从文一边急促地讲述,一边在黑板上匆匆地写了些提纲,预定一堂课的内容,只用十多分钟便讲完了。剩下的半节课实在无话可说,陷入了更大的窘迫。万般无奈中,他只好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消息传到学校同事们那里,被当成笑料。胡适闻讯后,竟一笑了之:“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或许正是第一次的失败,让沈从文更加发愤,最后成功地走上了武汉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名校的讲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才离开学校。在十六年的教书生涯中,沈从文不但提携了一大批文学新秀,而且自身的创作也达到顶峰,特别是《边城》的问世,轰动文坛,引起广泛关注。

【素材解析】1.不惧青涩。成长的道路,其实就是生命成熟的过程。谁也免不了因青涩而生出的尴尬,但谁能勇敢面对并从容走过,谁便能成为命运的主宰者。

2.执着专一。如果一个人能够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一项工作,他必定会有所成就。有时虽不能少年得志,但至少也可以大器晚成。

【适用方向】成功、尴尬、故事、道路、成长、平凡、专一

林清玄:差点放弃梦想

小时候,林清玄便有一个超凡的梦想:当作家!坐在家中写字,等别人给他寄钱。17岁那年,他还真发表了几篇作品。他以为从此可以像作家一样写作,收到源源不断的稿费。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总是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待在家里,等人给他寄钱。可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林清玄写的很多东西不是被委婉地拒绝,就是杳无音信。这使林清玄很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放弃当作家的梦想。

有一天,他走进了老师办公室,把自己的苦闷与烦恼一下子都说了出来。老师没有出言安慰,也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办,而是对他说:“有一种毛竹,在它一生的最初五年里,你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但是五年一过,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迅速生长。世界上当然不存在魔法,它用五年的时间储蓄了能量,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林清玄若有所思,回去后开始大量阅读,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20岁时,林清玄便推出第一本书《莲花开落》;30岁前,他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他每年出版五六本书,本本畅销。人们问起他的成长经历时,他总是爱说:“我靠的是‘有魔法的毛竹。”

【素材解析】1.心有梦想。有了梦想,你才会有追求的目标;有了梦想,你才会有奋斗的方向。林清玄小时候的梦想看起来有些稚嫩,却成了他成长的力量与源泉。

2.经营梦想。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梦想,但为何有的人的梦想成为泡影,有的人却能够梦想成真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经营梦想。

【适用方向】梦想、奋斗

胡适:被学生问得冒冷汗

1917年,26岁的胡适便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并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的年轻气盛,让那些岁数同他相差无几甚至更为“年长”的北大学子看不下去了。大家商量后,公推“意见领袖”傅斯年去试探一下胡博士,以决定是否让他继续教下去。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学风非常开放,学生如果觉得教授的课未达到理想,可以建议学校解聘。

即将对胡适“开火”的傅斯年,向来以“大炮”“老虎”的绰号著称,还是闹学潮、赶教授的“领头雁”。北大学生可以自由听课,傅斯年便带着试探胡博士的“神圣使命”来到课堂,把胡适问得冷汗直冒,双手都有些颤抖。好在胡适的学问功底深厚,应变能力又极强,非常善于回避对方的锋芒,攻击对方的软肋,很快镇住了场面。傅斯年由此敬佩胡适的学术造诣,很快成为胡适的忠实“粉丝”,从此,这对师徒结下了30年的患难之交,彼此推心置腹又相敬如宾。据说,傅斯年容得下自己的父母被人骂,却绝不容许哪个说胡适的半个不字。若有人攻击胡适,傅斯年便挺身而出,使出惯有的“大炮”风格:“你们不配骂适之先生!”可见,傅斯年是何等崇敬和爱护心仪的老师。尤其抗战胜利后,人们公推傅斯年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而傅斯年却把这等好事让给了远在美国的胡适。

【素材解析】1.真才实学。拥有过硬本领的人,一定不会被生活埋没。胡适的故事,便说明了这个道理。若没有真才实学,给你再大的平台,也无法舞出生命的光彩。

2.知音难寻。俗话说,人生难得一知己。要知道,真正的知音,有的不仅是在情感上的默契,在知识、学问与人生态度上也得站在同一平台。

【适用方向】学问、征服、感动、知音、感情、尊重、磨难

猜你喜欢

傅斯年林清玄朱自清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林清玄:我30岁后才想明白的事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傅斯年:我们不是读书的人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