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欣赏抽象绘画的案例研究

2016-05-14楼冰洁唐斌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普遍性差异性欣赏

楼冰洁 唐斌

摘 要: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活动之一。抽象绘画的欣赏可以使儿童充分地感受美、表达美。以小学美术抽象绘画的欣赏作为切入点,通过阐述人们普遍对抽象绘画欣赏的错误理解和儿童在进行抽象绘画欣赏时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分析儿童可以进行抽象绘画欣赏的成因,旨在通过对抽象绘画的欣赏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美术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抽象绘画;欣赏;普遍性;差异性;成因

抽象绘画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接受。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关抽象绘画的内容以及欣赏作品越来越多,但是学生对抽象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可能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教师也没有过多地挖掘抽象绘画在欣赏活动中带给学生的价值。

一、人们对儿童欣赏抽象绘画的误解

我国建立美术教育体系以来,无论在美术创作上还是美术欣赏中,几乎都是以具象美术的教育内容为主要特征,很少会把焦点聚集在抽象艺术,尤其是对儿童来说。笔者查阅中国知网1996年到2016年中关于美术欣赏的文献共4677篇文章,其中关于抽象绘画欣赏的文献为110篇,仅仅占2.3%。关于抽象绘画欣赏的研究,人们是从近几年才开始关注,但是聚焦到儿童欣赏抽象绘画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人们为什么对抽象绘画会有如此“偏见”,分析如下:

首先,人们认为抽象艺术是消极颓废的。严明在《美术教育中从具象到抽象的变通》中指出:“美术教育长期以具象美术教育为主,后来关于对抽象美术的传播亦有误导,认为凡抽象的东西是任意而为的,只注重到其消极颓废的一面①。”由此可见,抽象绘画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隐喻的画面表达,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消极颓废的。

其次,人们认为儿童欣赏不了抽象绘画。对于儿童来说“抽象艺术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并且会多方面人为地将抽象美术排斥在美术教育之外②。”因为在成人眼里,抽象绘画都看不懂看不明白,那么对于心理认知尚浅的儿童来说,欣赏抽象绘画简直就是在儿童审美培养教育上的拔苗助长,儿童只要学会欣赏具象绘画就足够了。尽管后来人们抛开对抽象绘画的成见,但人们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抽象艺术还是不可及的。

二、儿童欣赏抽象绘画的案例分析

儿童一时之间看不懂抽象绘画是否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儿童停留在抽象绘画作品前思考是否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着种种疑问笔者选取了冷抽象代表画家蒙德里安的《开花的苹果树》《百老汇爵士乐》和热抽象代表画家康定斯基《构图4号》《即兴7》《几个圆形323号》《即兴》的共6幅作品,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对低年级5名学生、中年级5名学生和高年级5名学生做了关于抽象绘画欣赏的访谈。

(一)儿童欣赏抽象绘画的普遍性

1.欣赏前的不自信

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欣赏不自信,表现为学生欣赏时不敢很直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因为不能直观的看出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在访谈的时候,有些学生总是不能很大胆地表达出来,当笔者和他说明在欣赏的过程中没有对与错,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学生才放下心中的戒备,大胆地进行表达,这个现象在高年级更为普遍。

2.欣赏初的排斥现象

学生在最初欣赏抽象绘画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暂时的排斥现象。每个学生在欣赏第一幅抽象画的反映与后面几幅相比都是较迟疑的状态,性格内向的学生会沉默不语表现出思考的状态,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发出“额……嗯……这个……就是……”等象声词,甚至有些活泼好动的男孩还会说“这是什么东西”,然后想要跑走的现象。陈正雄《抽象艺术论》中提到:“当观赏者初次观赏抽象绘画时,犹如一个出世后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幼童一样,对浩瀚深邃的海洋与雄伟无比的巨浪会感到震撼惊心。在视觉上未曾有过这种经验,所以初次观赏抽象绘画时会顿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了③。”但是随着访谈的继续,学生们的思维越来越丰富,从最开始的排斥状态逐渐进入到一种享受的状态。

3.欣赏时内心的美好愿望

虽然上面提到学生会有排斥现象,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自己相对来说看不懂理解不了的作品也在心中寄有美好的现实愿望。例如,在对《开花的苹果树》进行访谈的时候,学生会回答“因为我感觉作者从一棵苹果树中让别人感到希望,所以我很喜欢这幅作品”;还如另一个学生回答“因为我觉得从这幅作品中能看出树很茂盛,很有生命力的感觉,所以我挺喜欢的”;对于这幅作品笔者站在成人的角度预设的时候,认为学生大部分不会喜欢,因为这幅作品没有很具象的造型,也没有很明亮的颜色,但是意外地发现学生会因为作品能表达美好的愿望而喜欢,而这正是源于孩子们内心对世界美好的愿望。

综上所述,儿童对于抽象绘画的陌生和不熟悉,儿童在进行欣赏时的不自信不敢说,都是源于儿童平时接触抽象绘画的机会太少,但是从访谈中也能看出,虽然儿童在欣赏初会对抽象绘画有着短暂的排斥现象,但是如果给予儿童更多的耐心和引导,让儿童慢慢放下内心对抽象绘画的戒备,儿童非常容易就能投入到抽象绘画的欣赏当中。

(二)儿童欣赏抽象绘画的差异性

1.认知方面

“认知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观察,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活动④。”人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先是通过感知觉,“感知觉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也是产生美感的初步⑤。”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小学生在认知方面具有以下差异:

(1)低年级学生的表达都是单个的物体

(2)中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3)高年级学生表达时有情境感、空间感

以《百老汇爵士乐》的欣赏访谈为例,低年级学生在欣赏抽象绘画时的表达都是单个的物体,他们大多回答的都是“格子”“线”“长方形”“黄色”等,仅仅是直观看见的造型,而没有联想和想象;而中年级学生第一眼看的时候就进行了想象,回答大部分是“好像停车场,还有很像车的俯视图的方块”“感觉也没准是条河,这些小方格都是船”等;高年级学生表达时有情境感和空间感,他们的回答有“很多小线条和方块,感觉像马路上有好多车,来来往往的”、“有点像蚂蜂窝一样,一格一格的摞起来”、“像一个走廊似的,有好几扇门延伸进去”。可见,学生在对作品的认知理解上是随年级而不断上升的。

2.情感方面

《简明心理学辞典》中的解释为:“情感,亦称感受,一般指对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和感受⑥。”

(1)理解作者的情感

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几乎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就是画面中他们第一眼直观看到的东西;小学中年级的学习开始有对情感的培养,所以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的方面呈现出一种试着去理解的状态;而高年级已经具备理解情感的能力,他们能从画面中的美术语言进而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2)个人对画的情感

低年级因为在对情感的理解上还比较欠缺,更多的是直观的理解,所以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画的喜好更多取决于这幅作品的美术语言;中年级的美术教材在内容上已经涉及抽象作品,所以学生在理解和对于抽象绘画的情感上不是很生疏,中年级学生能通过作品想表达的寓意而判断对这幅作品的喜好;而高年级学生能联系到作者在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也会联系这幅作品折射出的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的愿望,联系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三、儿童能够欣赏抽象绘画的成因

(一)抽象造型能够激发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具象作品往往是很写实地表现一个人、一个物或一个场景,儿童在进行欣赏时能很容易的看出来画面中表达的是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联想与想象,同时也容易造成欣赏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但是儿童在欣赏抽象绘画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想法相似思维受限的现象,笔者在对不同年级的儿童欣赏同一幅抽象作品进行访谈的时候,发现儿童的表达没有一个相同的,并且出于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儿童也会很愿意倾听别的同学的想法并且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作品中蕴含的感情能够感染儿童的内心

“凡抽象的几何形态, 本身并不具备感情的特殊性, 当人们以美的旋律把它们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时, 就产生了感人的力量。”⑦儿童在欣赏抽象画的时候通过联想和想象能够间接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且也能赋予自己对作品的情感,从而感染儿童激发内心对生活、对世界的美好愿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抽象绘画的情感理解会越来越深入。

(三)画面美术语言相似能够使儿童建立自信

儿童画面中的美术语言经常是幼稚、笨拙的抽象符号,线条、色彩以及造型常常带有强烈的抽象效果。而抽象绘画画面中的美术语言也是很笼统、不具体的造型。所以抽象绘画与儿童画从作品呈现的美术语言上来看是十分相似的,因而拉近了儿童与大师之间的距离,当儿童在欣赏抽象绘画的时候,儿童会因为画面中简化、概况的造型认为这样的作品很熟悉,从而帮助儿童建立绘画的自信心,拉近儿童与绘画之间的距离,让儿童更好地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

综上所述,抽象绘画对儿童思维创作和欣赏想象上有独特的优势。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好地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普遍性差异性,根据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抽象绘画的欣赏,从而面向全体学生更好地激发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注释:

①严明.美术教育中从具象到抽象的变通[J].长沙大学学报,1996,(04):73.

②严明.美术教育中从具象到抽象的变通[J].长沙大学学报,1996,(04):73.

③陈正雄.抽象艺术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

④徐晓亮.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实践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152-153.

⑤沈逾白.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沈逾白,2012.

⑥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台北:国家出版社,2005.381-383.

⑦马骏.从古代工艺美术看东西方抽象艺术的融和[J].广西轻工业,2007,(03):87.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普遍性差异性欣赏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