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2017-01-07肖姮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普遍性

肖姮

摘 要:哲学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重在“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与专业知识叙述了“辩证法”的发展历程。通过举例说明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性和客观存在性,目的在于更好的学习与认识“唯物辩证法”。

关键词:哲学方法;强调;唯物辩证法;普遍性;客观存在性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70

什么是哲学方法,在“哲学方法论”最后一节课上我用了简短的五分钟讲述并以亲身经历举例了自己对它的理解后,满足的走下讲台。老师给的评价是:有想法,但是所讲的这些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之后老师向全班发问这五个字,不知是害羞还是真不知,没有一个同学回答,而我自然是在大脑里使劲的搜索,想要尽快打破这片沉寂,结果是,想不出。最后还是由老师讲出了这个一直幽灵般存在我们周围的五个字:唯物辩证法。当然,这只是老师总结的关于我的观点,不代表其他的同学的观点。

之后,花了一小块的时间思考这一部分的问题,为什么没有想到呢?自视已将观点表达清楚了却是差一个总结,而这个总结这么熟悉的五个字,况且还是对于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学生,居然没有总结出来。我的学术修养不够,尽管能将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打点得还算清楚,当下的问题是,在生活与学术中却做不好一个良好的衔接,对于一个哲学系的研究生,似乎会被嘲笑,于是我开始有些焦虑。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至于我在课堂上讲到的是什么这一块已经不重要,而没概括出来的“唯物辩证法”在这里便是重点,由此展开了我无限的思考,也对今后的学习目标有了新的态度,

务实务诚,学以致用。随着这个开始,接下来我将结合生活实际与我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聊聊“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性和客观存在性。

1 论人生的意义——唯物辩证法

最近因为看了一部随笔而去追了一部电影《革命之路》,而这部电影是我近期看的最好也是最糟的一部电影,好在它给了我思考,整个电影节奏显得有些抑郁和沉闷,令人不悦。故事情节是这样:家庭妇女艾普若和中产职员弗朗克,在20世纪50年代纽约郊区过着普普通通的家庭生活,男主人公每天按部就班的上下班,女主人公在家看孩子。日子久了男主开始厌倦这种巡回往复的生活,女主也开始憎恶自己行尸走肉的主妇角色,他们开始恐惧自己的普通,恐惧自己是万千平凡他们中的一个。于是他们想到了巴黎,艾普若兴高采烈的喊着巴黎,她滔滔不绝的对弗兰克说:巴黎!如果我们搬到巴黎,生活就不会这么窒息!赶紧辞职吧!我可以去巴黎找到一个职员的工作来养活我们的家庭!我们可以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改变现在的一切吧!他们开始畅想在巴黎的生活,开始打点行李。而这时弗兰克却被告知升职加薪,于是他动摇了,艾普若怒了,打掉了肚子里的孩子大出血死掉了……

故事的最后,没有任何人去到巴黎。故事看完了,我内心五味陈杂,翻江倒海甚至是有些凌乱。我想说,人的幸福感怎么能取决于去到的城市,应只能是来自内心本身,艾普若没有错,表面上看她是勇敢的去追逐梦想,可是去巴黎做文职和在纽约做文职有什么区别,怎么去巴黎就成了人性解放之路了呢,我想说,这明明就是在逃避生活呀!弗兰克有错吗,升职加薪他停住不走就是不勇敢不追梦吗,他也说了,要是有什么特长他也愿意义无反顾的去到巴黎开发它但问题是他没有。

或许影片的导演最直观的是想表达一个人追求梦想的勇气,巴黎仅仅只是一个比喻,一个代表勇气的比喻。我又想说,如果一个人他只有勇气而没有梦想呢,他还要去追求吗,那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更多时候我觉得只是在逃避,忍受与追逐同样是需要勇气的,我们不能说弗兰克是叛变,而只是他清楚的明白追逐勇气的背后一个叫梦想的东西是空白。如果他们厌倦平凡而从不缺乏勇气,而仅仅只是缺乏使命感又或者是缺乏实现这种使命感的才华呢?

通过一部影片故事情节的概括以及后面简短的自我观后感,我想至少我的思考可以代表一个观点:要辩证唯物的看问题,就这么简单。生活处处无时无刻不再充斥着辩证法的内容,愿意思了愿意想了,哲学方法便存在其中了。或许我们大多数人会想会做,只是被人问起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的时候哑语了,就像当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我们同学这个用五个字来概括是什么一样,谁都认识但谁没有想到“唯物辩证法”。行文并不是在标榜,只是自觉生活与学术分不开,我们懂得生活了也得懂的讲出是怎样生活的,这是学哲学的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个学术技能。

2 哲学方法之辩证法的演变历程

上面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将“唯物辩证法”这个学术词汇生活化,目的在于简单明了的理解它的含义,其实不难,只是在生活其中,一种思维的丰富的过程,来更好的指导生活。而现在就来追溯一下关于“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更好的全面的来了解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由来。

说到辩证法并不陌生,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由日本人翻译为辩证法,近代传入中国,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辩证法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辩论方法。在两个或更多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间的对话,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有充分理由的对话建立起对事物真理的认知。它讨论着自古以来都是印度与欧洲哲学中心的问题。

辩证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一些哲学家围绕世界的本原问题进行了争论,产生了辩论的方法。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各派论争之风盛行,哲学家们都比较注重争论的技巧和方法。这时,人们把论证或分析命题中的矛盾,以及在谈话中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叫做辩证法。

德国古典时期辩证法有了很大的发展,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所显示的辩证性质,为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辩证法的探讨提供了条件,辩证法的含义也日益丰富起来。在康德哲学中,辩证法主要指理性自身包含的矛盾,即“纯粹理性之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概念的含义,他不只是把辩证法看作一种思维方法,同时认为它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他继承了哲学史上关于辩证法是揭露对象自身矛盾的思想,同时在概念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中进一步阐明了所谓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视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宇宙发展的普遍法则。他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发展与壮大,到了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愈益揭露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也使社会历史运动的辩证法更加显露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他们把辩证法看作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把思维中的辩证法视为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自觉反映,指明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论证了辩证法的规律是来源于客观现实,而不是来自主观精神或绝对观念。从而使“辩证法”概念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获得了真正科学的内容,使“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第一次取得了真正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学者表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如果说想要知道哲学是什么,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一页就会看到: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数不多的字数连结了整个社会。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智慧,以及哲学家们将智慧的整理与表达。我想学习哲学的意义不在于看了多少名著背熟了多少思想,而是能够潜下心来研究这些哲思原理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所碰撞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2]叶青.哲学问题[M].上海:辛垦书店,1936.

[3]张东荪.唯物辩证法论战(上卷)[M].北京:民友书局,1934.

[4]胡绳.论辩证法的法则与方法[J].群众,1943,(8).

[5]欧阳英.对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两个前提性问题的思考[J].哲学动态,2003,(11).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普遍性
何不炳烛
论哲学的普遍性面向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WADA运动员行踪报告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基于唯物辩证法视角
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初中数学教材中量变到质变的素材倒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