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资助制度设计研究

2016-05-14黄玉蓉曾超

艺术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众筹资助

黄玉蓉 曾超

目前中国电影行业的市场调节功能尚不能自动解决诸多行业难题,如:进口电影对中国电影的票房压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电影作品被忽视、小众艺术电影融资困难等。通过资助杠杆促进电影业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电影业寻求发展的辅助路径之一。为此,我国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设立相应基金、促进信贷金融融资等资助手段愈显重要。本文从中国电影资助现状入手,力求厘清中国电影资助的主要方式、剖析资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建立运作高效的电影资助体系提供路径。

一、资助主体

中国电影资助政策经过不断调整,资助方向愈发明确,资助对象分别为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两大领域虽有明显区别,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二者实乃相互促进之关系。我国电影资助按其资助主体可分为三类:政府性基金、专业性机构基金和私人资助。

政府性基金是政府部门为促进电影事业发展而采用的财政手段,在我国电影资助体系中政府性基金是资助金额最多、稳定性最强的资助主体。目前正在运行的主要有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前者主要致力于对电影事业的资助,如:影院修建、线上售票系统的规范化、少数民族电影译制等;而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前身为影视互济资金,主要资助电影创作生产相关环节。

中国电影资助的专业机构主要为中国电影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10月27日,主要以公募形式筹集捐赠款,并用于发展电影事业和产业。中国电影基金会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支持和鼓励国产影视的译制和推广打造中外影视交流平台,建立长效交流机制;资助具有社会价值、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创作,鼓励创新和探索跨界、多媒体的影视优秀作品;建立学术平台;推动影视文化创意发展;开展有利于电影事业发展的公益活动等。不同于政府性基金的是,中国电影基金会没有固定的税收作为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和基金投资返利来筹集资助金。

私人资助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众筹领域。互联网众筹为低成本电影的拍摄提供了资助平台,有利于催生优秀制作团队,推进我国电影事业发展。当然,也不乏通过众筹取得明显成效的院线电影和利用众筹来宣传院线电影的案例。

二、资金来源

中国电影资助体系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从电影院提取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三是社会筹款。

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例,其来源由电影院缴纳的5%的票房收入和国家财政拨款组成。2010年4月16日发布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委会关于重申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提取基础问题的通知》,再一次重申“县及县以上城市电影院电影票房收入,按5%的标准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如表1所示,每年虽有电影票房的5%作为资助保障,但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决算往往会超出预算,因此该资金还有一部分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

社会筹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公募形式为专业机构募捐,经由专业机构进行电影资助服务。中国电影基金会于1989年创办,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其起始资金800万元便来自社会捐赠。截至2014年,社会捐赠额达到了4803.2万元。二是以众筹形式对电影项目直接筹款。互联网众筹主要通过无偿捐赠、预售电影票、赠送首映式入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2013年快乐男声主题电影《我就是我》,就是众筹电影的经典案例。通过预售门票和首映式入场券等方式,拟定在20天内众筹500万经费用于拍摄快乐男声的主题电影。经过20天的互联网预售的众筹方式,顺利筹集了501万资金,完成了预期众筹目标。这种用众筹来募集电影拍摄资金的方式,既降低了票房不确定性带来的商业风险,又可以进行电影的预热宣传。

三、资助形式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高成本、大制作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大行其道,几乎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诸多优秀的国产文艺片反被排挤到票房排行末端。为了改善国产电影的不利地位、加强电影事业发展、完善电影产业化道路,电影资助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扶持我国电影业的发展。

(一)基金资助

当前,中国电影的资助形式更多倾向于公共资助基金的设立。政府通过逐年加大对电影资助的力度,在建设电影事业和援助电影制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我国电影专项基金很少全额资助制作电影的所有经费,但对于电影制作来说,资助金的意义非常重要,电影资助金既可以周转电影启动资金和部分前期制作经费,又可以凭借拿下这笔资金的荣誉为后期电影融资提供便利。此外,基金在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城乡均衡化发展方面贡献也较大。

(二)税收优惠政策

电影通过具象的视听表达,成为当下艺术门类中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载体,亦是众多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意义。中国中央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资助电影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支持电影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影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影视企业“走出去”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

支持电影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免增值税;鼓励影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对进入市场发行放映的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按影片高新技术格式放映票房收入(以下简称票房收入)分档对影片版权方进行奖励,以补贴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制作费;支持影视企业“走出去”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文化产品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在境外提供文化服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免企业所得税;实行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指:“在一定时期内依据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情况,返还电影专项资金”。上述政府对电影的财政优惠政策工具在促进电影事业配套设施建设和满足电影产业发展的经济需求等方面都将产生立竿见影的资助成效。

(三)信贷融资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改善融资渠道、推进融资模式创新进而带动信贷融资资助电影创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9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第四十条“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对从事电影活动以及改善电影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服务,依法开展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并在信贷等方面支持电影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可望缓解当下电影产业因制作资金匮乏而发展受限的困境。我国政府出台的信贷融资政策还包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电影产业的信贷产品推陈出新、对电影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设立相关的信贷业务、推进电影企业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等。这些政策支持给电影制作和创新开辟新的资本渠道,为电影市场的繁荣提供了经济后盾。但资本介入还需设立相应的回报和监管机制,同时亦需对参与公司或集团给予利益回报,这是目前中国电影信贷融资体制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众筹

众筹(crowd-funding)是一种以网络为信息传播媒介,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或个人发起的项目筹集资金的新兴商业模式。众筹成为中国电影制作资助的新生门类,主要为微电影或低成本电影制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不乏众筹大笔资金制作电影的特例。

商业片在院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票房成绩,受众之于电影审美层面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影视创作尚不存在唯一的制作标准,如何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当下院线电影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伊始,经济效益便成为电影的核心属性之一,基于院线电影的高额制作经费,市场风险的规避在电影制作与运营上显得尤为重要。自好莱坞将电影的经济属性置于电影产业的首要地位后,逐渐建立起了以制片人为中心的电影制作模式,通过挖掘观众的审美需求,尽可能创造出适应受众审美倾向的电影,力求降低和规避商业电影存在的市场风险。众筹网站对于电影的制作和运营具有规避风险的显著作用,在以往的商业电影模式中,对于院线电影的票房把握以经验主导型为主,即通过选用受众偏好的演员、类型化的故事情节、快节奏的视听风格等方面来吸引潜在受众群。利用众筹网站拍摄电影,通过众筹方式在电影制作前期直接预测市场前景,与网络调查和好莱坞对商业片的市场经验相比,因涉及到个人资金,其市场敏锐度和指向性更为明确,能更真实地反映电影受众的喜好。

微电影流行以来,个人电影、群众导演成为当代影像制作的一种新趋势,互联网众筹也对电影制作这样一个高门槛的影视投资进行了重新定义。除了起到对电影市场的调研作用外,现阶段众筹模式最主要的功能还体现在对低成本电影的资助上。

(五)进口配额制

我国对电影的资助,除基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外,采用进口电影配额制其实也是国家对国产电影开展的一种间接资助。进口配额制政策对电影的间接资助主要体现在国家拟定进口电影配额数量方式,限制外国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膨胀,从而保障国产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的占有率。

为了谋求我国电影产业单向发展而将进口影片一概剔除于电影市场之外显然不切实际。参考近四年来电影票房成绩(表2),进口影片(尤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主)几乎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半壁江山。单纯的排挤进口电影既不利于中国加入WTO的发展愿景,也不利于我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

梳理进口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便会发现:中国第一次拟定进口电影配额制源于1994年的“10部大片计划”,即每年从国外引进优秀影片10部,其中欧洲地区占三分之一、美国占三分之一、其他国家占三分之一,最后电影收益中方占60%,外方占40%;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将对外引进的10部大片计划扩展到20部。2012年,中美双方就WTO中的电影产业相关问题达成协议,中国将每年增加14部美国大片,且以3D和IMAX为主。进口影片的数额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慢慢增加,但也处于控制之下。相较俄罗斯完全开放本国电影市场,使好莱坞大片长驱直入致使本国电影在票房上全军覆没直至最近几年才有所复苏的现象,进口电影配额制是平衡中国电影市场的可行模式:一方面不会使国产电影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可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电影商业化运作和电影制作技术,为中国电影革新带来新动力;另一方面,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配额制的“限量”亦为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所占份额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中国电影资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电影资助问题的解决还需国家革新电影资助体系,形成健康透明的运行机制,提供专业规范的资助服务。现阶段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电影资助体系已初步成型,但在资助主体、资助对象和资金运营等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需要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资助主体零散——设立专门的资助机构

以法国电影资助机构为例:法国电影资助的基金主体主要来自于1946年创立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经过1990年、2009年几次大改革之后,该中心确立了独立法人资格,财政自主,由法国文化部负责监管。主要职责为:监管电影、支持电影、广播、视频、多媒体和技术产业;宣传电影和电视;保护与开发传统电影。由业内专业人士管理和运营电影资助专项基金。专业化的管理提高了电影资助的工作效率、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效率。

中国电影资助的两大政府性基金均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导管理和控制。政府部门职责越多,精力会越分散,对于电影资助领域的管理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建议成立由政府监管、群众协助监督、独立运营的专业性电影资助机构,将整个电影行业的资助都置于统一的管理主体之下。在专业性机构的管理下完善院线专项资金征收机制、改善电影院线硬件、公布国家财政拨款数额、公开社会公募款项、接受群众有效的监督和反馈等。

(二)资助对象重叠——不同主体资助不同对象

目前中国电影资助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对于电影事业的资助,如整改修建电影院、加大电影下乡力度、规范线上电影售票渠道;二是对电影产业的资助,如奖励电影原创剧本、投资电影摄制等。当下中国电影资助主体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统筹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资助对象的类别成为电影资助规范化的潜在需求。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中国电影基金会的资助对象为例,在“国产片的译制、影视文化研讨会、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开展电影公益性事业、资助电影技术革新”等资助细目上,电影资助基金存在资助对象重叠问题。且我国政府性基金与民间公募基金基本彼此独立,在资助对象的类别上并不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若将现有资助对象进行整合,分门别类,相对应的专项资金用于不同的资助对象,可防止出现资助对象的重叠问题。

(三)资助基金存在的问题——资金管理和运营透明化

当下中国电影资助基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专项基金运作不透明;二是资金预算执行差。

以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为例,该专项资金的主要资助范围为:华表奖和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优秀国产影片剧本创作;优秀国产影片摄制;优秀国产影片宣传推广;电影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国产电影“走出去”;电影人才队伍建设;购买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版权、保护电影版权等。虽然明确了资助对象,但是资助基金相关信息不透明,包括:资助项目的评选标准、评选人员及资助金的发放对象和额度、资助金最后结项与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是国家法定职权内对电影精品专项资金进行外部监督的行政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对外公开的官方网站上能够检索到两条与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相关的公告。其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由于年初申报的预算细化不够和财政部批复资金具体使用方案及资金拨付到位时间较晚,导致电影精品专项资金2004、2005和2006年底结余分别为1.02亿元、1.03亿元和7294.46万元。”其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2010年,广电总局未经财政部批准,将‘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优秀国产影片宣传费预算1570万元、‘走出去工程工作专项经费预算202.08万元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支出。”通过审计署的统计结果和发布的相关公告,不难看出现有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的管理运营不太规范。不论是从电影专项资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电影资助内在需求的角度来看,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运营都殛待优化升级。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上,该专项基金由于未能将预算细化和细化安排较晚导致项目预算未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超范围使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基于现状,透明化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和专业化的专项资金运营机制成为推进中国电影资助的内在需求。对中国当下电影资助专项基金如能做到信息透明化、评审标准具体化、审核程序公开化,并对受资助的项目给予官方解释,方能促进资助金对电影产业和电影事业的发展,亦可树立相关组织机构的公信力。

(四)电影资金的粗放式管理——完善电影行业资助链

目前中国电影资助主体对资金的粗放式管理问题较大。在已立项的电影资助项目中,只有资金的资助机制,并无资金的管理回收机制。换言之,获得资助金的项目,无需承担任何市场风险,亦无任何经济制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电影资助应该设定相应的资金回收机制,完善的资助链也应涵盖资金的后续管理问题。加之经济属性是电影核心属性之一,若没有资金制约制度,资金对电影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将大打折扣。以台湾电影辅导金为例:2002年,台湾当局首次采用对等筹资、信托管理的方式加强电影辅导金的严格管控。获选项目先经由制片方把对等的自有资金存入信托专户,然后当局会把相等数目的电影辅导金存入账户中。台湾当局于2003年又增设电影辅导金的成本回收机制,在结项时如果版权收入超过辅助金费用,需按相应比例缴还给当局成本费。大陆电影资助体系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电影辅导金政策,增设电影资金回收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电影产业的经济效益。

(五)众筹电影问题——规范电影众筹平台

当今国内的众筹模式在电影的宣传推广、培育新人导演和投资小微成本电影等方面提供了便捷方式。但由于众筹发展的外部环境尚未成熟,对于中国当下院线电影市场而言,众筹对电影产业的资助作用收效甚微。合法化的众筹模式、规范化的电影众筹平台在互联网经济盛行的当下尤为重要。推进和扩大众筹对电影资助效益的前提是国家设立相应的众筹股权监管规则,促进电影众筹模式在法律约束下规范运行;同时通过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促进众筹网络平台的规范化,防范和严惩网络诈骗。

对需要众筹大笔资金的电影制作,众筹参与者回报方式应多样化。当下院线电影众筹的主要回报方式包括赠送电影票、参加明星见面会、电影衍生产品的赠送、签名海报赠送等。虽从表面来看赠品丰富,但究其内在还是基于电影“粉丝”群的一种回馈方式。若将电影众筹形成一种投资的理念,根据众筹参与者对应数额分配影片盈利收益,众筹大成本制作的电影定会有更多成功的例子。

从对电影资助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众筹还需增加集资者对众筹资金使用的制约机制。目前的众筹网站对资金使用的制约机制稍显薄弱,为了保障参与者获得之前承诺的回报,促使众筹网站能健康、持续地发展,设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对违约的筹资者给予制裁或惩罚,既可降低通过众筹项目进行欺诈的可能性,又能使众筹者对集资后资金的使用具有忧患意识。中国以宏观调控为主、个人和专业性机构为辅的电影资助体系逐渐成型。设立专门的资助机构,整合协调资助主体,形成分类资助制度,完善资金运营机制和资助链,规范电影众筹平台等对策成为发展和壮大中国电影资助体系、推动电影业蓬勃发展的内在需求。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众筹资助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关于众筹筑屋规划方案的设计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
众筹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