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反思

2016-05-14吕寻金刘合智张保营

科技资讯 2016年6期
关键词:解释民族传统体育哲学

吕寻金 刘合智 张保营

摘 要: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社会发展的速度较之以往任何阶段都要快出多少倍。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梳理,提出几点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文化的解释”和“科学的解释”;“自然齐一性”和“文化相对主义。

关键词:科学 解释 哲学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2(c)-0000-00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社会发展的速度较之以往任何阶段都要快出多少倍。更为关键的是,科技的进步使得以往众多看似“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这足以引起人们足够的乐观情绪:任何事情借助科技的进步都可以得到解决——这种观念虽然还有争论,但持反对意见的人似乎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任何可以支持他们的论据!那么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凭借什么力量得到人们的信任甚至是迷恋?科学解释的逻辑是什么?具体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相同的思考也会引出诸多有益的帮助。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

民族传统体育活作为身体活动进行考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层面的身体动作、场地、器材等具化的指标;一方面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指它们所体现的民族传统文化。任何文化都是通过人的活动得以实现,并代表了人的活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而下”和“形而上”。

法国社会学家莫斯指出通过对“身体技术”的考察可以找到文明的起源;[1]诺贝特.埃利亚斯研究运动史时,调查了身体技巧方面的变化以何种方式折射了社会结构的变化;[2]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同样也体现了各民族文明的发展。因此,作为“形而上”的研究关注的物质文化层面指向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改造,甚至通过发展达到奥运项目。而“形而上”关注的是“传承与演变”,突出研究如何传承以及发生的演变,在“发展”时如何保持“文化内涵”的“原真性”。

由于二者关注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断层。这种断层成为学界指责“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不完善”,理论建构“不严谨”的把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关于发展指导性理论的来源大都是通过“闭门造车”式的逻辑推演的方式进行的建构。并不是说逻辑推演的方法不可用,而是缺少了理论的实践前证和现实环境中后证,这种理论的可靠性和对实践指导的可行性都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实践先行于指导性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变革,随着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竞技、旅游等方式先于指导性理论产生了。尽管后来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但对能否“保持文化性”的担忧却是学界共同的心声。指导性理论未建立在实践的归纳总结之上,这种理论指导与发展模式的具体操作之间缺少可以对接的平台。

2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

对于武术、龙舟、跆拳道的竞技化改造引起的争论,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内容的讨论,其实也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的思考,更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的反思。发展的理论指导是都认可在保持文化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

按照文化的三层次学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表现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当前研究中对于发展要保持“原生态”“文化性”的论点正是建立在对问题的认识上。以上这种文化性特指向了精神文化的层面。

任何文化(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稳定都是相对的,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即使是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层次,在传承过程中也是逐渐形成并演变成当前的状态。

那么,代表核心层次的精神文化内容的具体体现是什么?这种精神文化的传承载体以是什么?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传承?表现为物质层面技术动作、器材及表现为制度方面的比赛制度、表演形式的创新改造能否会影响到对整个文化的评价?或是脱离了地域性、民族性的传承才会被认为是文化的失真?

如果要保持传统文化为发展的根本,认为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进行思考。

3 文化的人为“发展”?

关于文化的发展,有研究指出文化的发展有自身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但对相关实例的评判却不易找到标准。英属殖民地印地安妇女想改变自身及整个殖民地的文化地位而采取的行动却导致了另一种结果;极地某爱斯基摩人接受了现代人的科技,但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接受了现代“斧头”的某“原始初民社会”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北魏孝文帝文化上的“禁胡尊孔”使文化从认同到接受都发生了作用。

评判的标准是否真的可以“价值无涉”?关于此问题,争论将会一直存在。科学理性的实证主义总是想对任何一种事物都找到规律,尽管寻找的方法想尽可能地“科学化”,但科学本身所建立的逻辑又是什么?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内容及所涉及范围虽广却杂乱,甚至没有明确提出“发展”到什么程度才算“发展”,以及达到什么目的。通过对研究的梳理,结合自身的思考,认为:第一,发展不是要把所有的项目都传承下去,所有文化的形成发展都有其产生、发展、演变、消沉甚至消失的过程,对于某些确实已经失去传承的价值或者失去传承的条件的项目,就按照博物馆模式把它保留。第二,发展是为了让世界认识、欣赏、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一起展现于世人面前,让它具有被选择的权力,而不是建立在人人都去践行的基础上。第三,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的活动,任何创新发展都是为了能使它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绵延,也就是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人群参与,让其生活化才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

从当前“工具理性”指导下的实用主义出发,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幸福,那么以其“健身性”为共性,如何使人们选择性参与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如此一来,问题又出现了,作为“健身”性的活动项目如此多,为何非要选择此项目?如果作为其“文化性”来使之得以传承,那么,“文化”的产生、传承、繁荣、衰落甚至消逝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吗?

4 从“文化的解释”到“科学的解释”

自然学科的发展超过了人文学科,原因被指向了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尽管对于人文学科是不是科学的讨论以多数人肯定的结果告终,但对于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的质疑仍然存在,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的质性研究方法因其只对个案进行“文化的解释”不具有可推广的共性而广受囹圄,然而对于“科学的解释”也受到了哲学的诘问,科学能解释一切吗?科学解释的逻辑在哪儿?这样看来,仍然要回到那最初的原点,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但方法和理论的借用总是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有时不一定适用,但解释起来似乎让你也找不出破绽来。比如关于自然科学的量化研究被拿来做复杂的社会学的研究,尽管一开始就受到了严重的质疑,但总是有人去尝试,你一旦认可了它的前提,那量化研究的过程根本无法反驳,那一串串的数字看起来比质性研究的语言描述要“科学”得多!这也是现在仍然有那么多社会学研究对量化方法如此痴迷的原因。

对身体的活动的考察可能得出某个文明的起源,莫斯和埃利亚斯在一个世纪前已经做了先行者。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文化考察的方法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中才刚刚起步。从1997年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热开始,二十年间学者们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无奈这种关于实地考察的真实材料太少,所得理论建立的基础太过薄弱,导致了与实践的相脱节。所以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做出真实的文化解释是建立理论的重要基础。认识到这个问题,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就自然而然地被推向研究的阵地。

5 “自然齐一性”与“文化相对主义”

科学实证主义的前提假设是“自然齐一性”,因此才会有“类”的差别。假设自然是有规律的,这在人类进化的长期历史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益处,而自然在很多情况下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如果将这一点推而广之,把它当成宇宙间一切事物通用的法则,这恐怕有些过分夸大了吧。社会学研究中的个案研究,以质化研究的方法给人们深入、细致、全面地展示了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这种建立在研究者“参与观察”“深入访谈”后的“自我主观感觉”为主的研究范式如果也要以科学实证的“自然齐一性”为目的,恐怕实在是困难!“实际上我们会看到,只要是在科学—实证化的进路内做个案研究,而又期望以此来探讨代表性和普遍性问题,就必然会遭遇到一个方法论难题。”[3]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也是社会活动的复杂性所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创造,并不仅仅代表了某种身体的活动。任何一个概念的都是某一“类”事物的体现,人们创造“概念”和“类”是想更方便地掌握它们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概念的确立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细化到每一种活动、每一个项目的话,恐怕必须要借用“文化相对”的理论了。对类的研究是为了寻找其共性,个案研究是寻找其个性,共性是建立在每个个性基础上才得出来看共性,二者并不对立。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薄弱就在于还没有对“个性”的深刻揭示下,就急于寻找其“共性”,并且急于建构共性理论。学界开始对此问题有所关注,最近的两年中关于个案的研究开始出现,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如此下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才算是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6 结语

哲学是什么?如果哲学是对思考的反思,那么科学哲学就是对科学问题的反思。对问题经常反思并不见得就能得出绝对真理,但反思的过程总是够接近“真理”。社会科学中总是有一句话,你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他文明,说的是离开了彼时彼地彼人,想要感同身受,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除去了个体心理层面的感受,能否“客观地”去解释彼时彼地所发生的现象呢?如果不能,努力是去做,或许也能算是走在解决问题的路上了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索不正是如此写照吗?

参考文献

[1] [法]马塞尔·莫斯.社会学与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336.

[2] Ders./Eric Dunning, Sport im Zivilisationsprozess, Mumster 1981.转引自:[德]沃尔夫岗·贝林格.运动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10.

[3] 吴毅.何以个案为何叙述——对经典农村研究方法质疑的反思[J].探索与争鸣,2007(4):22-25.

猜你喜欢

解释民族传统体育哲学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重点问题的思考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