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双斑萤叶甲发生与防治

2016-05-14苟忠友申小康

农业与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苟忠友 申小康

摘 要:玉米双斑萤叶甲是在旬邑县春玉米生产中发生的新型害虫。主要在玉米的开花、灌浆期为害花器和叶片,影响玉米的灌浆、结实,一般年份减产5%左右,严重时可减产20%以上。为了做好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工作,将该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双斑萤叶甲;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12

双斑萤叶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2012年在旬邑县首次零星发生,发生面积200hm2,2013年发生面积1000 hm2,2015年发生面积6800 hm2,其成虫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群聚性、迁飞性和趋嫩性。该虫主要危害玉米、糜子、谷子、豆类、马铃薯、十字花科蔬菜及苹果等多种作物。由于该虫过去在旬邑县很少发生,群众对该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发生危害与防治了解甚少,导致该虫发生危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1 形态特征

成虫:长卵圆形,棕褐色,具有光泽。体长3.6~

4.8mm。头、胸红褐色,触角灰褐色。鞘翅基半部黑色,每个鞘翅基部具有1个近似圆形淡黄色斑,周边黑色,鞘翅端半部黄色。胸部腹面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体毛灰白色。

卵:为椭圆形,长0.6mm,初棕黄色,表面具网状纹。

幼虫:体长5~6mm,白色至黄白色,体表具瘤和刚毛,前胸背板颜色较深,有3对胸足,体表有成对排列的不明显的毛瘤。

蛹:长2.8~3.5mm,宽2mm,白色,表面具刚毛。

2 为害特征

主要以成虫危害玉米叶片和雌穗。为害玉米叶片时,自上而下取食玉米植株嫩叶叶肉,仅留表皮,受害玉米叶片表面出现大片透明白斑,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为害幼嫩的子粒,将其啃食成缺刻或洞状;破坏的籽粒易被其他的病原菌侵染,引起穗腐。取食花丝、雌穗,影响玉米授粉和结实。

3 发生规律

玉米双斑萤叶甲在旬邑县每年发生1代,以散产卵在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上旬孵化,幼虫一直在土中生活,主要取食杂草的根;经过30d左右在土中化蛹,蛹期10d;初羽化的成虫取食地埂变的杂草,再迁飞到玉米田块。6月下旬~7月上旬逐渐增多,7月中下旬进入成虫盛发期,持续为害到9月底。此虫能飞善跳,白天在玉米叶片和穗部活动,受惊吓后迅速跳跃或起飞,飞行距离3~5m甚至更远,成虫飞翔能力强,有群集性。

该虫的发生期早晚与温度有关,5月份温度的高低决定着它的发生期的早晚,温度越高则发生期越早;温度越低则发生期较晚。6~7月份高温干旱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降水少则发生重;否则发生较轻,但暴雨对其发生极为不利;管理粗放田块及田间、地头杂草多的地块重,否则发生较轻。

4 防治对策

4.1 农业防治

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秋季实行深翻灭卵,降低越冬基数,可减轻虫害。要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4.2 生物防治

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护利用天敌。天敌主要有瓢虫、蜘蛛等。

4.3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病虫的预报率和准确率

健全监测体系,通过植保工程建立病虫情观测点和群众测报点;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县、镇、村3级预防机制,提高检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4 化学防治

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组织群众统防统治,才能提高防治效果。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在雌穗周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害虫不活跃时喷药。

参考文献

[1] 李少昆,王振华,高增贵,谢瑞芝,王永宏.北方玉米田间手册.第2版[M].中国农业出版,2014.

作者简介:苟忠友(1969-),男,汉,咸阳旬邑人,农艺师,研究方向:病虫害防治预测 。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