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6-05-14满越

新一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干预寄宿制讲座

满越

摘 要:现如今,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寄宿制学校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但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学生极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且与父母分离,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如自卑、胆小怕事、抑郁、喜怒无常、孤僻、考试焦虑等等,这些无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是身为寄宿制学校心理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干预;家庭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受到热切的关注,然而,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出现,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如果我们不加以及时的关注和引导,那么就极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心理教师,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我就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寄宿制小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寄宿制小学生多渠道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在寄宿制学校中,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要经常性、分阶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内容要涉及多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如人格、行为、适应、学习和考试等等,针对典型阶段心理问题进行归类,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对策,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心理发展规律的知识。如此,日积月累,便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达到育人的目的。

另外,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中,我们要重点向学生传授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并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及时克服心理问题,做到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来面对在寄宿制学校的学习与生活。

二、开展班级心理健康课,班主任参与到学校心理教育活动中来

寄宿制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必须让班主任参与到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更熟悉,对于日常发生的个体事件更了解,更容易直接接触和干预,学生较易接受来自班主任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也会更及时、更有效,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会更多样、活动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泛。

三、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课,让不同群体得到针对性的辅导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更多的是老人和儿童,空巢家庭和留守儿童成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类特殊群体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关爱,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更好的融入到班级、学校学习生活中。针对学困生群体、人际困扰群体、青春期早恋群体等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促其心理健康发展,成为班级、学校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有效助力。

四、结合寄宿制小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通过对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由于不同原因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这时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结合不同学生所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进而形成乐观、坚强、自信的心理素质。

如低年级学生在来寄宿制学校之前,父母的过渡溺爱和呵护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而到了寄宿制学校,由于离开了父母,他们会变得不知所措,在生活上也表现得不能自理,这些生活技能的缺乏,慢慢导致了这些学生在性格上出现缺陷,如变得喜怒无常、暴躁不安、任性孤僻、沉默寡言,针对这类学生,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首先,要告诉他们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重要性,然后,配合生活指导老师教会他们各种自主生活的技能,如教会他们如何穿衣服、叠被子、梳头发、刷牙、洗脸等等,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此,能帮助他们逐渐解决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带来的心理困扰。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多、大,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与父母的交流被隔断,低年级学生的心不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想家、想爸爸妈妈上,高年级学生则通过早恋来寻找安慰和依靠,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变得抑郁、孤僻,形成非正式小团体,原本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学生也变得郁郁寡欢、沉默寡言,三三两两独自行动,针对这类学生,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要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给予关心和爱护,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玩游戏,组织团体活动,让他们暂时忘掉因为想家、寻找依赖而产生的烦恼。这样,学生在感受到了来自于我们的关爱,建立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理性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同学玩耍所产生的愉悦心情,慢慢改变心理状态和自身现状,从而尽快适应班级、学校环境。

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实现学校与家庭心理辅导的同步进行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都是在学校待五天才回家一次,这样虽然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少了许多,但是我们仍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只有让家庭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同步,才能让寄宿制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鉴于此,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实现学校与家庭心理辅导的同步进行。

综上所述,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且艰巨的工程,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心理教师,我们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心理培训,积极联合学校领导、班主任、代课老师探究各种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从而帮助寄宿制学校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干预寄宿制讲座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