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设计课堂问题的探索

2016-05-14蔡吉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列方程轴对称直线

蔡吉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课堂设疑,既能起到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又能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教学只有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它可以触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课堂活起来,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的实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变与不变

在进行《轴对称》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了突破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片段):

师:刚才我们动手剪一些图形,请你把它们摆成如图所示的情形.(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幅图是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

分别移动或旋转图1中的松树和图2中的一个小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在移动或旋转松树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没有变,位置变了.

师: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请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

生1:是,轴对称图形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个图形,与位置无关.

师:很好!谁能类似地说说图2?

生2:在移动或旋转图2中一个小人的的过程中,两个小人的形状没变,但一个小人的位置变了,两个小人已不再关于某直线对称,也就是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位置有关.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去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归纳性质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有兴趣去亲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在认知冲突下产生学习需要

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先让几位学生画过点O的直线和过两点A、B的直线(如图),然后提出问题: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

在得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刚才甲同学画的是哪一条?乙同学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既是知道是哪一条,也不能清楚地说出来,这就产生了认知矛盾,要想明确地表示不同的直线,就需要知道直线的表示方法.这时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过点O直线不能明确地说出谁画的,而过点A、B的直线却可以明确地知道呢?然后思考如何表示一条直线比较合理.在得到直线的表示方法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线段和射线吗?如果不能,应怎样修改?

这样从看似简单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一层层、一步步去挖掘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三、在游戏背景下,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在进行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5.1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时,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形状特征,特别有创意地设计了一个魔术袋,里面装了一些大小、形状各异的几何体,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向外摸,当时学生情绪很高.当学生摸出一个后,老师问:“你摸出的是什么?它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依次摸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锥体等等,但因为众多几何体的出场顺序和问题相同,所以后来学生的兴趣剧减.我认为如果稍作修改,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将会增色不少.如将游戏分为三步走.第一步,让学生任意摸出一个几何体,看着它,利用视觉描述它的特征后再说出它的名称;第二步,让学生任意摸到一个几何体,先别拿出来,利用手的触觉描述它的特征,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几何体,然后拿出来进行验证;第三步,让学生根据老师描述的特征去摸出相应的几何体,让大家判断正误……

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及抽象思维,使学生的兴趣逐渐达到高潮,这节课将会成为一堂很有特色的成功优质课.

四、在一题多解的环境下,探究问题的体质

一位教师在讲解一例题时介绍了两种解法.

例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到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解法一 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可列方程2(x+3)=2.5(x-3),解(略).

解法二 设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x千米,由船在静水中速度不变可列方程x2-3=x2.5+3,解(略).

到这里似乎结束了,但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我认为,此时,这位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明白一种是设直接未知数,一种是设间接未知数,更要让学生知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两个等量关系,设出一个未知数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时必然要用到一个相等关系,所以列方程时就必须用另一个相等关系,不然循环引用列出象x+3-3=x-3+3这样的恒等方程来,使学生的思维在今后解应用题时更具目的性.

总之,数学教学应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我们周围世界的习惯.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效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列方程轴对称直线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冰激凌王国
《轴对称》巩固练习
用列表法列方程解应用题
利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
画直线
一样长吗?
“轴对称”复习点睛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你喜欢直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