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民族·国家

2016-05-14宫俐吕文艳张慧

青年时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斯诺红军

宫俐 吕文艳 张慧

前人梁启超曾经作文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似乎每一个年代的青年人都肩负着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五四时期,青年是探寻国家出路的“探路者”;革命时期,青年是挽救民族危亡先锋战士;建设时期,青年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创业大军”.一位老人家说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太阳,就应该普照大地;是“太阳”,就该承担一切风霜雨雪,扛起时代的理想与责任,一手擎起国家发展,一手擎起复兴大业。青春,注定要与民族共命运,国家同呼吸。

我们说“青年人永远是年轻”,为何是“永远”?因为他们的生命永远保持在青年,因为他们的名字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因为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民族、激励着国家。听惯了那些老生常谈的邱少云、黄继光,看惯了书本上那些恼人的白纸黑字,甚至厌烦了我们熟悉的那套话语体系的时候,我们的不妨把目光放向海外,放到大洋彼岸那个许多“有志青年”的毕生梦想

美国,放到那个叫做斯诺的第一位进入陕甘宁苏区的西方新闻记者的身上。

为什么要放到这个人的身上?原因在于他的身份。让我们看看《西行漫记》中对他的描述“他是(1936年6月)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第一个”,这就是一个前无古人,后也许有来者的地位,也意味着那个“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

“千千万万敌军所组成的一道活动长城时刻包围着他们。的地方第一次落于外国人的视野之中。“西方”,这个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的地带,与我们有着绝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信仰的地带,一个时刻觊觎着东方财富的地带。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新闻”,这可是一个讲求实效性和真实性的文体,容不得虚假。“记者。,这个素有。无冕之王”之称的职业,以己之手写己之眼,他的立场可以解答文章到底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进而也决定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既然顾虑如此之多,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他?因为“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起的这些日子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到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这样就是了。”

斯诺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于此,我想起了金一南少将在《苦难辉煌》中写下的一句:

“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保养;都是主义、奋斗、牺牲、救亡……”

于是,便有了所谓的“青春·国家·民族”。

一、斯诺笔下的青年

《西行漫记》,一部由人物构成的游记,斯诺以其记者的触觉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不断积蓄力量的热血青年。正如大钊先生所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那么这些年轻人到底长什么样呢?他们年纪轻轻,却“却身经百战,经历过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最后还有那六千英里的历史性‘长征,穿过中国的十二个省份,冲破千千万万国民党军队的阻拦,终于胜利地出现在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新根据地上。”这也正印证了金一南所言:需要热血的时代,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

(1)年纪轻轻就干大事

在斯诺的笔下,有许多年纪轻轻却经历丰富的革命“老”战士,他们怀揣着正义,仰望着理想,为着民族的未来扎根革命事业,“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恰如毛泽东在1909年赠与父亲的诗中所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是啊,埋骨又何须是桑梓之地,那些为了生计而流浪的国民何曾想过自己还能否回故地一看?在那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年代,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故乡,那就是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的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中华大地。

“列宁去世时不到54岁。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北大教授李大钊1927年就义时,才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米夫25岁在共产国际提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指出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的人。日本法西斯鼻祖北一辉,1906年自费出版第一部著作《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时,也才23岁。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时,还不到23岁。”

那个时代,注定是年轻人的战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

既然是战场,那就注定会有牺牲。“例如,毛泽东,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或者象南京官方宣布的那样,毛泽东真的已经死了吗?朱德,称作红军总司令的这个人的生命在南京看来具有同样的价值,他又是怎样的人呢?林彪,这个二十八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还有其他的许多红军领导人,多次报道已经毕命,可是又在新闻报道中重新出现,不但毫毛无损,而且仍旧在指挥着新的军队同国民党对抗,他们又是些什么人呢?”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25岁。”

25岁,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刚刚进入学术话语领域的研究生,亦或是刚刚承担起家庭责任的新婚夫妇。今天的我们,生命刚刚出现了转机;而他们,却在枪林弹雨中庆祝胜利的来之不易。

(3)扛起集体的价值与喜悦

“我在他(李长林,红军指挥员)身上开始发现一种后来我在这样奇怪的、铁一般团结的中国革命家身上一再碰到的特有品质。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却又发现存在于他们与别人共自由同患难之中”。个人与集体,就这样毫无痕迹地融合在—起。这种融合让我意识到,在集体中获得的乐趣是仅凭个人能力无法达到的,人是群居的动物,找—个心仪的组织,坚守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把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人生因此而精彩。

就像那首久远的歌谣“万里风雪盖高原……大渡河上英雄多,坚决战胜大渡河”。我们总说中共党员要“为人民服务”,其实就是把自己融入万千百姓之中,其实就是一种“螺丝钉”精神一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4)追求信仰矢志不渝

“在最近几年中,他(毛泽东)只要‘叛变投向国民党,就可以升官发财,这也适用于大部分红军指挥员。这些共产党人十年来忠于主义的坚定性,你如不知道中国收买其他造反者的‘银弹的历史,是无法充分估计的”。为什么他的信仰如此坚定,因为他是毛泽东。可是斯诺也提到了,“这也适用于大部分红军指挥员”,就是说大部分的红军指战员面临的都是一个问题:“钱”途与主义之争。可是最后,主义战胜了“钱”途,坚定战胜了摇摆。

“他(周恩来)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对付作为敌人后援的大城市全部财力,这一英勇的努力是为了要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港,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铁的意志来代替;后来他又身罹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钢铁般的意志,九死一生,支撑他坚持下来的无外乎头顶的“启明星”和心中的信仰。

这样的描述是可信的,因为他是真实的。“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是真人。说真话、办真事,行真理,义无反顾地追求心中的理想,为了这样一个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而此时,在中国的上海,一间破屋子里,一位青年正在奋笔疾书他的“旷世巨著”——《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为了他的信仰,他放弃了原本的生活,靠着米饭团和清水维持生命。这位青年叫北一辉,他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的鼻祖式的人物。而这部“巨著”,则是他法西斯思想的代表作。

同样是信仰,在上海的北一辉酿造了法西斯主义;而在“红区”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沿着共产主义的方向披荆斩棘。所谓“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大抵如此吧。

(5)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在斯诺笔下,有一群活灵活现的少先队员。“他们大多数人穿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他们说,他们每天洗手、洗脸三次,可是他们总是脏,经常流着鼻涕,他们常常用袖子揩,露着牙齿笑。虽然这样,但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吃得饱,每人有一条毯子,当头头的甚至有手枪,他们有红领章,戴着大一号甚至大两号的帽子,帽檐软垂,但上面缀着红星。”

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又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十五岁的瘦少年……我不知道向西北的长途中跋涉在他年轻的脑海里留下甚么印象,但是我没有能够弄清楚,对这个一本正经的少年来说,这整个事情是一件小事,只是徒步走过两倍于美国宽度的距离的小事情”。把自己看作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国家大事在他们眼里就是自己“家”的事,家里的事情,即使再纷繁复杂,那终究是“小事”,仅仅是沿着美国的宽度徒步走了一个来回而已。

二、青年人,中国心

斯诺的《西行漫记》为我们描述了许多动人的场景、感人的画面,也记录下了当时那些热血青年的真实生活。或是激情澎湃,或是视死如归;或是身经百战,或是立场坚决。那个时候的青年,今天看来仅仅是个孩子。当厚重的民族使命和家国情怀压在他们的双肩之上,我仿佛看到了远处高高飘扬的红旗下闪烁着稚嫩却又无比坚定的目光,那是希望之光、是未来之光,更是民族的明天。

青年人,中国心,民族梦,复兴梦。

我们的理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扬帆远航,更是共产主义的触手可及。那么我们怎么办?

习总书记教导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念,坚定理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其次,要努力学习,打牢基础。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喷涌而至、面对思想舆论界的唇枪舌剑,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坐以待毙。把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

第三,要勇于创造,求真务实。一个人踏踏实实便会从容不迫,一个学校实事求是便会飞速发展,一个国家求真务实便会兴旺强盛。

“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为人为学,总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第四,要艰苦奋斗。“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今日的繁荣富强,靠的就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历史已经证明,空谈只能误国,实干方能兴邦。

第五,要锤炼高尚的品格。青年者,修德之人,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之志,也要踏踏实实修好自身之德。“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我们既要“接过雷锋的枪”,又要沿着伟人的足迹,不断砥砺自我,我们不仅要为英雄歌唱,也要学会为自己的高尚品格而歌。

有人说“其实,人未必是自私的动物,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条件下,他们完全有可能为其它人的利益着想,为社会整体利益着想”,但是我更愿意相信古人说的“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更愿意品味“世上还是好人多”。前人用行动告诉我,为人一生要修德,要“修大德”;在是非、正误、主次面前要坚守自己的良心和底线、尽自己所能让他人过的更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热心助人、修己之德,仅此而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他们为镜,反思自我的不足;以他们为标准,衡量自己的作为;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修正自我。一人尚且需要以“古”为鉴,何况—个社会、一个国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荒废的,更不是用来惺惺作态、自我欣赏的,青春理应拒绝暮气的侵蚀。

中国少年缔造了少年中国。我是少年,你是少年,我们都是少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让青山长青,让忠骨不朽,因为我们是青年。

猜你喜欢

斯诺红军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再唱十送红军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