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年龄的别称

2016-05-14姜光明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豆蔻小孩儿君子

姜光明

在日常用语以及书面用语中,有时人们并不直接说自己或别人的年龄多大,而是用一个有趣的别称代替。差不多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别称,大多数别称均有其来源和文化内涵。了解年龄的别称及各自的大体范围,对于我们解读语意、丰富意蕴、增加语言趣味,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

一、孩提时代(1 ~ 6岁)

“孩提”其实是一种语言上的倒装形式,正常语序应是“提孩”,“提”即“抱”的意思。因为小孩子天真可爱,人人见了都想抱一抱、逗一逗。所以孩提时代应该是指小孩儿从1岁左右到6岁这个年龄段。

二、狗嫌之年(7 ~ 8岁)

俗话说“七岁八岁狗也嫌”,意思是说小孩儿到了七八岁这个年龄非常淘气,常做出一些让大人十分讨厌的事情,就是狗也不能忍耐他们的讨厌行为,因此也叫狗嫌之年。但有时这种说法也带有喜爱的成分,意思是小孩儿毕竟是小孩儿,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三、豆蔻年华(13 ~ 14岁)

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果实为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十三四岁的女孩儿姿态美好,走路体态轻盈,如同杨柳随风摆动,就像二月初豆蔻梢头开出的豆蔻花一样。

四、及笄之年(15岁)

指女子年满15岁。笄是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及笄,意思为女子到了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的时候了。古代的女子到了15岁,就要换发玳簪,表示已经成人。

五、弱冠之年(20岁左右)

冠,即帽子,古代男子20岁时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表示已经成人。弱冠之年又称为及冠,因为20岁的男子还没达到壮年,身体还比较单薄,所以叫做弱冠,后来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六、而立之年(30岁)

以下四个年龄的称谓均来自孔子的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出的经验。孔子从15岁开始就广泛学习,到30岁时学有所成,创立了以仁为本的学说,因而称30为而立之年。后来,人们一般理解为,一个人,特别是男子到了30岁,应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能够离开父母独立立足于社会,并开拓自己的事业。

七、不惑之年(40岁)

孔子的不惑是指在40岁时,能正确地区别君子与小人,使君子之道的学说与其他学说区别开来,不至于使人疑惑。后指人们在这个年龄段的学识、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对于人情世故和学业上的事情不再感到疑惑。

八、知天命之年(50岁)

50岁时,明白了天命,即自然规律,知道一切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了。同时也明白了社会规律,即君子之道必将通行于天下,上天赋予“我”行君子道的使命,让“我”去挽救弑父弑君的非君子之道,匡正世风,替天行道。因此,人们把50岁称作知天命之年。

九、耳顺之年,又叫花甲之年(60岁)

60岁时,耳朵听到的都是肯定的话语,自己的言行已不会再招致批评。说明这个年龄,已熟谙人情世故,知道怎样去应对它们而不会让人产生不满。

十、古稀之年(70岁)

源于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自古以来人能活到70岁的太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落后的发展缓慢的农业社会,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那时的人们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连温饱都不能得到保证,寿命便不会太长。

十一、耄耋之年(80 ~ 90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耄耋之年泛指老年。从字形上我们可以约略知道,“耋”是老至,意思是人变老的时候到来了;“耄”是老毛,意思是八九十岁时连身上的头发、眉毛、胡须、汗毛等等的体毛都枯干变老了。人已是老态龙钟,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十二、百年之后(去世)

这是一种婉辞,即不直接说出来,用比较委婉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什么人死了叫百年之后呢?古人认为,人是可以活100岁的,100年就算是享尽天年,可以无憾地善终了。可是说死是不吉利的,因此死了不说死,叫百年之后。即使没有活到100岁,人们也这样说,以此表达人们对逝者的一种良好愿望。而超过100岁的老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忌讳,当别人问他高寿时,回答是99岁,明年后年再问还是99岁。他们认为100岁就该死了,为了讨吉利,只好每年都是99岁。

人们也把这种百年之寿的良好祝福送给刚满100天的婴儿。在小孩儿出生后的第一百天,亲朋好友都来给他“做百岁”,一天代表一年,祝愿他能长命百岁。男女青年结为夫妻时,人们也常说成“结为百年之好”,希望他们的婚姻像人的寿命一样长久。

猜你喜欢

豆蔻小孩儿君子
广州车站与同窗偶聚
豆蔻生机气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世界最长寿家猫去世终年32岁 相当于人类144岁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做个小孩儿真好
不傻
印度豆蔻出口需求高涨直到危地马拉豆蔻到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