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供应链中生产与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2016-05-14刘迪

食品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供应链环节监管

刘迪

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过去,食品问题主要是细菌问题,而现在,食品问题的危害主要是农药和化学品残留品的危害。另外,很多企业不惜以消费者的身体为代价,不惜以自己的企业名誉为砝码,制造假冒伪劣甚至有毒的产品以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提升。基于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理将有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存在一定的食品不安全因素,究其在食品供应链环节中的原因,如下:

食品供应链过长。我国的食品供应链过长,从植物的种植、动物的养殖到丰收、屠宰,再到食品的加工生产、食品流通、最终到形成消费。食品供应链太长从而使食品供应链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在食品供应链的源头,生产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在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的过程中施以各种农药和化肥,以确保农产品的形状更大、生产周期更短、颜色更鲜亮等等。农产品在种植和养殖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工业废水、汽车尾气等等的侵蚀。人类食用了这些从源头就受到污染的农产品必然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从而增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在食品加工环节上,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一些规模小、设施落后、管理不完善、标准化程度低的企业也加入其中,扰乱了市场秩序,使食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从消费的环节来看,食品在非正规场所的销售使得市场监督与标准化管理难度系数加大,造成了一些初加工或未加工的产品扰乱经济市场。

供应链基础薄弱。在对食品进行存储的过程中,我国在冷库建设上存在“重大忽小”的问题。国家重视肉类的冷库建设却对蔬菜和水果冷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大批蔬菜和水果腐烂现象发生;国家重视对经营性企业的冷库建设却对加工性企业冷库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国家重视对大中型冷库的建设却对批发性冷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市场流通的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质量差的食品依旧在市场流通。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从而造成了食品供应链难于管理和监督。另外,相关的管理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严、监管范围不广、惩罚措施不到位,从而造成了我国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层出不穷。再次,消费者自身也缺乏自我购买安全产品意识。只顾价格便宜,不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卫生,从而给那些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机。

供应链中产品市场失调。由于供应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市场出现劣品驱逐优品的逆向选择现象。此时由于优质产品市场份额的减少,使得企业没有动力投入成本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同时由于劣质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导致更多的企业为了利润违法生产,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供应链管理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

建立食品安全采购系统。为了确保采购产品的安全,首先要确定采购产品的质量标准,然后根据确定的标准选择供应商。由于食品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加剧,供应链的下游企业更加追求低采购成本,对上游企业产品的质量监控标准不断下降,导致问题食品沿着供应链向下游流向消费者,最终对消费者造成伤害。因此,需要重新制定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标准,确保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信息记录、信息标识、信息查询、责任机制、信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信息记录是追溯体系中最核心的要素,有信息记录的支持,才能实现食品从农场到餐桌一整条供应链的追溯。应用基于物联网的食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的自动获取、传输、控制、分析,发挥物联网在追踪、识别、查询等方面的作用,推进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和可追溯,实现对问题产品的准确召回。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由于食品行业的高利润高回报,众多投资者都在努力进入该领域。为抑制食品企业的违法行为,除了严格监管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政府应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地将不达标的企业拒绝在食品市场之外,减小食品市场监管压力。

政府完善食品供应链安全体系的对策建议

整合各行政机构的监管职能。我国的分段监管体制看似环环相扣,但实际上,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环节时有交叉和反复的情况,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能很难清楚地划分开来,容易抢夺监管权、重复行使监管权和推诿监管责任,影响行政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应整合各行政机构的监管职能。

食品安全全程检测监管。第一,加强检测能力建设。确定一个机构对各部门的检测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各检测机构的合作协调,提高检测的效率。第二,对食品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测,保证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性。第三,推动食品从业者对食品进行检测。由于多方面的局限,政府监管部门不可能对每一食品的每项环节逐一进行检测。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体系。第一,食品标准及时更新,与国际接轨。食品标准更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国际标准的改变严重影响其适用性。应当逐步对现存食品标准进行修改,加强可操作性,跟上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标准的更新。第二,整合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机构。不统一的食品标准给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了不法食品从业者以可乘之机。可由一个部门进行主导,制定统一的标准。第三,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要以风险评估为前提。科学严谨的食品标准是一切与食品相关社会活动的基础,政府应该切实保障风险评估机制在实际食品标准制定中的运用。

健全食品安全预警体系。一方面,构建一个以食品安全信息收集、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食品安全信息预警为组成部分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另一方面,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工作的管理机制。第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预警模式,提高信息预警的效率。第二,提高食品安全预警能力。第三,健全信息发布制度。

优化安全风险评估,健全应急处置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应急快速反应处置系统,源头追溯和产品召回,及时做出预警。及时开展食品安全隐患评估,并向食品安全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对报告中提及的安全隐患,适时向群众发布预警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责任追究机制,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各岗位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履行职责,强化责任追究。

健全食品安全召回体系。食品召回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节约社会资源还可以帮助营造更好的食品市场环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化危机为机遇,妥善处理消费者的赔偿问题,提升产品质量,维护企业的信誉。

加大人员经费投入,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建设。要把食品安全基层组织建设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制定工作方案,层层抓落实;要把食品安全工作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递增;要认真落实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做到食品安全工作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四个到位”,不断增强基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要不断加强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行为规范、纪律严明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加强重点环节监管,提高专项整治质量。首先,进一步加大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继续组织开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提高整治质量。二是加大对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建立检举、举报食品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激励机制,使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决心。

衣食住行是人民生存的根本,尤其是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健全责任体系,强化企业责任意识;进一步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优化安全风险评估,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加大人员经费投入,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建设和加强重点环节监管,提高专项整治质量,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局面,确保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营造食品安全的崭新氛围。

猜你喜欢

供应链环节监管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