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梦兰祖籍初考

2016-05-14周景宝

档案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港溧阳永平

周景宝

明代产生移民的地区,规模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从洪武至永乐时期,朝廷通过移民垦荒,迁徙富民的政策,调整了社会关系,使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史氏祖籍江苏溧阳,后迁安徽宣城。永乐二年(1404年),迁徙至北直隶永平府乐亭县占籍定居。后溧阳宗弟史一经亦来乐亭游幕,与史梦兰心心相印,情同手足。先民们的史事历程,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史梦兰(1813—1899年),字香厓,号砚农,自号竹素园丁,别号止园主人。清直隶永平府乐亭县西南大港(jiang)村(今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寨镇大港村)人。史梦兰幼年丧父,在母亲王氏与祖父、伯父教养下长成。七岁进入私塾读书。十五岁参加童生县试,名列前茅。十八岁入县学成为廪生。十九岁师事毕雪庄先生,始应顺天乡试,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之后四次春闱,均未中式。三十年(1850年)榜后拣选,得授山东朝城县知县,但在母亲建议下未任。又参加两次会试后,方绝意进取。自此在家奉母教子,读书会友,谈经论道,诗酒唱和,其乐融融也。

史梦兰学问淹通,著述宏富。除一般的经史之学外,还在小学、舆地、方志、民俗、方言及诗文方面造诣深湛,时被誉为“京东第一人”。

咸丰十年(1860年),为遏阻英法内犯,钦差大臣僧格林沁至沿海乐亭一线布防。史梦兰受嘱出资募练团练,事后被奖以五品衔。同治八年(1869年),应直隶总督曾国藩之聘,赴保定与之相见。曾欲聘以莲池书院讲席,史梦兰以亲老力辞。后李鸿章继督直隶,开畿辅通志局于保定,并手书召聘,史氏又以奉母为由不就。光绪十七年(1891年),顺天学政周德润以学行疏荐,朱批赏加四品卿衔。二十四年(1898年),礼部侍郎徐会沣复以硕学耆儒疏请加国子监祭酒衔。史梦兰殁后入祀畿辅先哲祠,其传记在《清史列传》、《大清畿辅先哲传》中有载。

大港村位于今新寨镇东南五华里处,老滦河底(二滦河)从村北流过。据明《万历天启乐亭县志》卷一“舆地志”记载:“社示有土也,屯者聚也。虽有土民、迁民之分,其为邦土一也。”又据清《康熙(十八年)永平府志》卷之五“里市”:“京东州县,则有社有屯,土著曰社,迁发曰屯。起于永乐之初,因地多荒薉,召南方殷实户与土人相错而居,遂以名焉。”在明《弘治永平府志》卷之一“里社”中,记述乐亭县时有“社十八,屯九”,这九个屯的最后一屯就是“致顺屯”。

据《光绪乐亭县志》卷二“地理志中”记载:“城西南社五:白沙峰社,坐落本庄国仙院,离城十五里;黑崖子社,坐落本庄,离城三十八里;高家庄社,坐落本庄,离城二十五里;大家坨社,坐落本庄,离城二十五里;吴家林社,坐落马头营,离城二十五里。屯一:致顺屯,坐落新寨,离城二十五里。”因大港村距新寨较近,且离城“二十五里”。可以推定,大港村亦属致顺屯所辖,其建村时间应为明永乐初年。

对史梦兰家族的来源,在地方史志中记载歧异,甚至在同一志书中,亦不相同。如1997年5月编印的《乐亭县志稿译编》第五编第三章:“(大港史氏)明代永乐二年,由山后六州迁来乐亭,定居于西南乡大港里。”同书第六编第一章亦有“史梦兰,字香崖,祖籍江阴。明万历年间迁来乐亭西南乡大港落户,为名门望族。”同一件事,年代与地点却有较大出入,无所适从。

1994年9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乐亭县志》,其中对史梦兰祖籍的记载虽有讹误,但已逐渐详细:“史氏祖籍江苏溧阳,后迁安徽宣城,并为当地望族。史氏先人史开基于明代万历年间迁徙乐亭大港,也是乐亭的名门富户。”

上述方志中的“祖籍江阴”、“祖籍江苏溧阳,后迁安徽宣城”等地,经查《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与《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解释如下:

“溧阳县,元集庆路溧阳州,丙申年三月隶应天府,洪武二年降州为县。治在今江苏溧阳市。”宣城县,“治所即今安徽宣城市。以旧郡为名。南宋为宁国府治。元为宁国路治。明为宁国府治。”江阴县,“元为江阴直隶州,直隶江浙行省。……吴元年四月壬申‘改江阴州为县,隶常州府,治在今江苏江阴市。”

至此已可看出,史梦兰祖籍江苏溧阳,后迁宁国府宣城或常州府江阴。永乐二年(1404年),奉诏迁徙至北直隶永平府乐亭县定居。至于《乐亭县志》、《乐亭县志稿译编》中所云“由山后六州迁来乐亭”、“于明代万历年间迁徙乐亭大港”或“是明万历年间迁来乐亭西南乡大港落户”等语,在其他史籍与方志中未见,故不取。且史氏先人“史开基”的名字,目前仅见于1994年版《乐亭县志》,俟考。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应天府、宁国府或常州府,均属当时南京管辖。而辖有六安州的庐州府,亦属南京管辖。永乐元年,庐州府确曾有移民迁至北方。又因六安州与山后六州发音或许相近,远在北方的人们,遂将错就错,以讹传讹,将山后六州附会成“六安州”或“陆安州”,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唐山市滦县、滦南县、乐亭县一带辗转流传。由于年代久远,史料阙失,致使后来的诸多记述出现谬误,虽然聚讼纷纭,却是离题万里。如此地方建置沿革大事,并未引起相关人士的留意。即便是步入新世纪以来,这些失实的材料,仍在传抄、误导后人。知其事者多,知其实者少,且有关山后六州方面的论述,亦不多见。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典籍、文献资料和地方史志,并参考了部分学者的成果,通过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山后六州是指明初顺宁府所辖保安州、蔚州;开平府所辖云州、宜兴州、兴州、龙庆州(有关山后六州的考证,笔者另有一文,此处不赘)。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统计,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一月间,共发生了十七次较大规模的移民事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洪武年间和永乐初年。迁徙至永平府及乐亭县的山后移民,多为洪武年间迁入,并非“永乐二年”。而移民南方民众之事,一般发生在建文四年(1402年)后期及永乐初年,二者不可混淆。

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元朝残余势力的掠夺和袭扰,明政府有组织、大规模地将太行山以北、居庸关以西的沿边居民,迁徙内地,垦荒屯田,充实京畿一带。在第一阶段的移民活动中,曾有上述六州的大量边民迁徙至永平府一带,“移民对象为长城以北的居民,其中包括蒙古的降民或降兵,目的在于‘坚壁清野,以利于北边防务。”当地人口被迁徙到内地后,原有的府、州、县等政区设置陆续废弃,故史籍中的记载多有阙失,致使部分后人对山后六州的史事迷惑不解,众说不一。

靖难之役后,因北京及周边地区田地荒芜,人民流亡,城垣破落,商贾未集,需要尽快恢复经济。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仿效朱元璋“培植根本”的做法,从全国各地佥选殷实大户迁徙北京及永平、河间等府辖内。第二阶段的移民史事在许多史籍、方志中均有记载:

“永乐元年(1403年),迁徙南方殷实富户来北方屯田,其中一部分来乐亭定居。至此,境内人口大增,村落形成较快。”

“成祖永乐元年,诏流民复业,迁南民来屯,特免北平差税一年。二年,编社屯。靖难时,县民为辽军残破。至是,士民复业,江淮迁民亦至,始以土民编社,迁民编屯。社一十有八,屯九云。”

“永乐二年就曾有过一次迁江南富户,迁往地点主要在永平、河间二府。这次迁徙富户不见于正史,但地方志中多有记载,康熙《永平府志》称:‘自永乐因靖难为东兵所残伤,而四郊半墟,召南方殷实户就荒地而栖止,谓之屯,如古之移宽乡意也。永平府属滦州(今滦县、滦南县)、乐亭、卢龙、迁安等州县方志也都记有徙江南富户史事,并且系于永乐二年。”

史梦兰是乐亭本地人氏,对当地民间流传的有关山后六州的各种想像、推测、揣度、臆断,心中清楚。光绪五年(1879年)借编纂《永平府志》之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见。史梦兰认为,山后六州移民实是洪武初年之事,“今府属自山后迁居者,皆相沿称自永乐二年,盖误。”

史梦兰十分了解本地民间的舆论动向,他的话切中时弊,一语破的,非常恰当。遗憾的是,一百多年前已经辨明之事,今人仍是不察。

对前述史梦兰祖籍江苏溧阳一事,笔者近日又有发现。

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山西泽州府高平县举人祁之鑅,以知州衔署任乐亭县知县。史梦兰与之结交。翌年,江苏溧阳贡生史一经为祁之鑅作幕佐,前来乐亭。又因祁之鑅介绍得交,与史梦兰结为挚友。

史一经,字君牧,号研余,江苏溧阳人。贡生。家境贫寒。喜好读书。工诗,下笔成文,千言立就。几试秋闱不利。遂游幕至乐亭、滦州、枣强、天津等地,前后达二十余年。后客死他乡。

二史结交后,相见恨晚,情投意合。值得注意的是,史一经在为《全史宫词》题辞时,尊称“香厓宗兄”,自署“溧阳宗弟”;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十七日在为史梦兰《异号类编》作序时,史一经亦自署“溧阳宗弟”。史一经殁后,同治十二年(1873年),史梦兰出资刊刻了史一经所著《君牧遗诗》(四卷)(刊出时更为《洮渔遗诗》),并为之作序,又在《庚寅上元立春日作(并序)》中,称史一经为“溧阳宗人”。种种迹象表明,二人情谊,非同一般。

旧时的“宗兄”与“宗弟”,本意是庶子称年长于己的嫡子为宗兄,年幼于己者为宗弟。也用来指称同宗或同族之兄弟。到后来,同姓同辈的朋友也互称宗兄、宗弟了。

史梦兰还作有《次韵和史君牧见赠七首》,其第一首中就有:“良友忽邂逅,奇观快新获。文章相切劘,更叙宗祊籍。”此处的“祊”,意为古代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也指在这个地方举行的祭祀。先是,史梦兰与史一经互称宗兄、宗弟,后又共同叙起了溧阳史家在一起祭祀的地方。究竟二人是否同祖、同宗,目前尚无确凿证据。上述探讨,只是为史梦兰祖籍江苏溧阳的说法,提供了一条佐证。

猜你喜欢

大港溧阳永平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迎来数十种珍稀野生鸟类
例谈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复习策略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小刺猬的秘密
溧阳有个“苏南第一方”
溧阳全域旅游:乘春日东风,澎湃前行
小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天津市大港区大学城商业语言景观调查
今晚宝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