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面结合

2016-05-14李爱华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豆腐坊或事物事例

李爱华

【写作目标】

1.明确点面结合的定义及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点面结合法进行写作。

【技法指津】

记叙文写作中,为了使塑造的人物更形象,表现的主题更鲜明,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能让读者信服,作者往往会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写作。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记叙文中运用点面结合法进行写作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在对人事景物叙述、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可以先对叙述描写的对象进行整体勾勒,然后再聚焦这个人或事物的一个或几个局部进行详细刻画。在这里,整体是面,局部是点。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进行整体勾画,然后重点描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使人印象深刻。

二、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先描述一个群体的状态,再描述其中的某个个体的状态;或先描绘一个人(一个事物),平常是怎样一种状态或平常都怎样做的,后描绘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这个人(这个事物)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这里一般为面,个别为点。如《最后一课》中,作者就先写平常上课时教室里的样子,再写今天上课时的样子,突出表现了今天上课与平日的不同,深化了“最后一课”的意义。

三、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先概括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然后再描绘具体事例,体现这个人或事物的确具有这个本质特点,这里概括为面,具体事例为点。比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先概括叙述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接着通过记叙七件事,来具体体现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四、主与次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次要的事或方面通常会选择几个点略写,而主要的事件或方面通常只选一个点详写;或并列选择几件事,选出其中的一件详写,其他略写。这里次为面,主为点。

【牛刀小试】

爷爷,我真的好想您

□付家豪

清早起床,低头看见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似乎又在梦中与爷爷重逢了。

爷爷打小就双耳卷曲,是天生的聋子。俗话说:“十聋九哑。”我的爷爷虽聋却不哑,除了部分字发音不够准确外,其余大都还“听”得清楚。奶奶告诉我,爷爷能根据说话人的口型辨别对方在说什么。我不信,经过多次尝试,才不得不佩服爷爷。没有任何老师教,爷爷能做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爷爷喜欢看书,装着一肚子的故事。小时候,每到夏天的傍晚,我和弟弟总喜欢依偎在爷爷身边,听他讲牛郎织女、花木兰代父从军、苏武放羊等故事。有时候,我和弟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浑然不觉的爷爷仍眯着眼睛继续讲。每当此时,奶奶就会一边推搡着爷爷,一边笑着骂他:“死聋子,你说梦话呀!”听了奶奶的笑骂,爷爷才不讲了,我和弟弟也被奶奶叫醒了,就嬉笑着随爷爷一起进屋睡觉。有时,我半夜醒来,还看见爷爷坐在我和弟弟的小床边为我们用蒲扇赶着蚊子呢。

我家有一间废弃了的豆腐坊,为了村里的小孩不用翻山越岭去上学,在爷爷的建议下,村里人帮忙把它改造成了一间教室,政府又出面从附近请来一位教师,这样,我家的“豆腐坊”就成了临时小学。下雨天,山路泥泞,爷爷看在眼里,却记在心上。他利用放牛的机会,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硬是把豆腐坊外的泥泞小路都铺上了青石。在爷爷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发修路,几年之后,小村的路全都“硬化”。如今,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村里人依然称那些路为“爷爷”的路。每年的清明节,爷爷都享受着“烈士”般的待遇,一群群学生来坟前献花插柳,村民们则会捡些石子铺在那些损坏的路面上,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如今,我虽离开家乡,去外面读初中,不能常去看望爷爷,但我知道他老人家不会怪我,因为他一直都活在我的心中。

点评:作者先用梦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爷爷,并概括写爷爷热心助人、勤劳善良的一面:然后用几件具体的事例来体现这一性格。全文使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突出表现了爷爷的形象,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误区提醒】

一、不可面面俱到。只有那些“面”确实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有需要时,方可使用,不然就会让文章内容显得拖沓冗长。

二、不管是点,还是面,都是为集中体现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服务。

三、注意点与面之间的衔接,过渡要自然。

【延伸训练】

请以“老师不在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写作时应把握记叙文的要素,让事情的每一步发展都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既要抓住整体进行观察,感知“面”的概括描写;又要抓住局部进行观察,感知“点”的详细描写,只有点面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豆腐坊或事物事例
本末倒置
入木三分
井中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万隆豆腐坊的中国味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识破
豆腐坊风波
豆腐坊风波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