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中文言文教学与现实的联系

2016-05-14陈玉领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言研究性文言文

构建高中文言文教学与现实的联系,是解决由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所导致的教师教法简单、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的可行之策,这既是新课标要求,也是教育趋势。构建方法可从写与说两个维度考虑,从写的维度出发,有仿写、文白翻转、研究性写作等方法;从说的维度出发,有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打通高中文言文教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学以致用观。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文言文都是一道难关。对学生来说,这些年代久远、与现实几无关系的文章,读起来枯燥乏味,学起来障碍重重;对教师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乏味,要么“逐字逐词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要么“将贬义、夸大、牵强附会甚至无限引申的‘人文驻守于课堂”,琐碎文言知识的死记硬背或虚无缥缈的玄谈成为课堂主流,教师和学生同时陷入文言文的泥潭,毫无趣味可言。如何破解高中文言课堂的困局,笔者认为应该构建文言文教学与现实的联系。

文言文教学之所以陷入如此困局,和当前高考文言文相对固定的考察方式有直接关系,实词、虚词、句式等构成了高考文言文考察的主要内容。再加上不少老师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的说法错误地理解为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并以此作为权威支撑,更加重了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倾向。

《课标》在描述基本理念时说,“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注重实践的,其目的是指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需要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近些年颇受国人关注。尽管它的测评对象是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但其测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它并没有把测评局限在对特定学科知识的理解上,而是要评估学生“完成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任务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它与《课标》所要求的语文教学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和现实从来就不是可分割的。作为高中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教学,同样也应致力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和自我发展。作为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积极构建文言文教学与现实的联系,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同时,以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可以利用的现实因素很多,比如学生比较熟练的现代语言表达能力,接受度较高的现代思想,丰富的校园生活等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写和说两个维度提出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写

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自然是没错的,但文言文教学仅到此为止就错了。民国学者胡怀琛曾说,“我们读古书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考古,其二是‘致用”。“考古”和高中生的生活基本没有关系,“致用”才是目的。对于文言基础知识,“只会记住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必须使自己所学知识富有意义,他们必须证明自己是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所以,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把文言知识不仅“记下来”,更要“用起来”。

(一)仿写

可仿写的文言文内容很多,诸如句子、段落、文体特征、修辞、逻辑等。教师应根据课文或者单元教学需要设定仿写内容,将之与学生共同参与或有共同经验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仿写方式可做适当调整,纯文言或半文半白均可,而仿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以仿写文体特征为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共有17篇文言文,大致可分为史传、序、表、赋、记、论六大类,每一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同一种文体的不同篇章也有差别,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特征和差别的最好方式就是仿写。如学校开运动会时,笔者让学生模仿《滕王阁序》前两段,以骈文形式写一段开幕辞,学生的热情和表现着实让笔者惊叹。再如仿写逻辑,《陈情表》、《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名篇都是非常好的范本,教师与其在课堂上讲字词,析逻辑,毋宁换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写作对象,让学生仿写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语言逻辑。在仿写过程中,文章逻辑自会通达,基础知识也自会使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发现文言文是“有用的”,学习热情和效果也大不一样。

(二)文白翻转

有很多学生虽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但这些积累并没有助力于他们的现代汉语表达,其书面语语体特征极不明显,语言啰嗦、口语过多,更无个性风格可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没有解决文言文学以致用的问题,文言与现代语言严重脱节,文言无法为现代语言提供营养,现代语言也无法反哺文言的学习。

文白翻转这种散学形式,就可以让文言和现代语言形成互利的关系。文言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套路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以此检验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篇章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让文言文和白话文形成互利的关系。文白翻转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找出或者写出与教学目标(或文言基础知识)相关的白话文片段,或者干脆利用学生平时的白话文习作,按照写作要求(比如必须使用教师列出的某些文言知识),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同时在文言文学习的综合阶段,也可以让学生把文言文的白话译文翻译成文言文,这样就打通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隔阂。

(三)研究性写作

文言文自有其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要客观地评价它们必须了解其历史背景,而历史的演变又使得文言文写作时代与现代千差万别。处于当下的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历史的鸿沟,这鸿沟之阔,正是理解的障碍,但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课标》语)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两种阅读方式: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使得大众化阅读取得与本文的高度一致,即从文本中获得继承的文化、意义以及审美体验等;再从批判的角度看到作者认知与表达的局限,这使得大众阅读进一步提升认识,比作者前进一步。”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合体即是研究性阅读,将研究性阅读心得形诸文字,便是研究性写作。同时,要评价文言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需要的是“现代观念”。现代观念的触角深入到古文深处,就从思想上将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相联系。比如在学习《陈情表》时,如果把文字表面所传达的对祖母之孝和对君主之忠的纠结置于当时朝代更迭,司马氏急欲建立合法统治基础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学生在感动于祖孙情深之外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再把这种收获用现代的孝义观、家庭观、爱国观等观念重新审视,把审视结果整理成文,以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形式进行思想碰撞,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世界,也能提升其思维品质。研究性写作的前提是研究性阅读,教师要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或指导学生自行搜集材料,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写作是对阅读心得和思考的整理。

二、说

这里的“说”,不是指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而是课程中“口语交际”的训练手段,是借用现代语言对文言的重构。西方社会语言学家韩礼德指出:“过去语言学局限于研究语言的认知功能,忽视研究交际功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法理论也只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只求掌握认知功能,结果学生却不会使用语言,掌握不了交际能力。”这是事实,如今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课堂发言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支吾半天说不出来或说了半天不知所云的现象很是常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是要把“口语交际”课程和文言文课程重新整合,把前者的训练手段和后者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口语交际”课程的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深化其对文言文的理解。

(一)讲故事

“讲故事”并不是儿童的专利,或许正是出于对此观念的误解,高中教师才羞于在课堂上使用此法。“讲故事”要求学生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变化的语音表达丰富的语义和情感。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形式,也是检验口语表达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讲故事”也比高中学生常见的“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难度更大。高中文言文有不少史传类作品,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这类故事性很强的作品特别适合用“讲故事”的方法。用生活中学生最熟悉的语言来转换较为陌生的文言,这是挑战,也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而且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言文,就可以看他能否像讲故事一样把课文复述出来,而且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而不是生硬地背诵。同时,讲故事的学生和听故事的学生又能形成互动,构成对文言文内容的双向强化。

(二)课本剧表演

戏剧表演的形式很多,对于高中课堂来说,比较适合的形式是课本剧表演,这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正因为此,它才是构建文言文教学与现实关系的一个连接点。适合课本剧表演的课文,以史传类文本为主。要把文言文作为戏剧表演出来,首先要把文言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然后再深入揣摩剧本内涵,最后把它表演出来。无论前期的改编还是后期的表演,其成功与否都源于学生是否理解文本。情境性是课本剧表演作为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在表演情境中,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剧本人物的一言一行。如此的“行知合一”,就使得表演变成了学生的阅历,学习变成了人生经验。在课堂实践中需要注意,剧本语言不能过分脱离文言,脱离文言的语言形式无助于学习文言的内涵。因学习时间紧张,课本剧不可能做到一课一演,教师要有教学目标的中观设计意识,在单元、模块学习结束时或结合校园文艺活动进行实践。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也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但比赛结果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表演过程,即学生的文言学习过程。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使用过的且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不是方法的全部。文言文内涵的丰富性和现实的多样性,决定了构建其联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这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挖掘。在当前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地隔断学生与现实的某些联系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重建学以致用的知识实践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继承下来。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胡虹丽.文言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09,(2).

[2]陆璟.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胡怀琛.怎样读古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美)伯尼斯·麦卡锡,丹尼斯·麦卡锡.自然学习设计:面向不同学习风格者差异施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5]赵福楼.真语文需兼容理解性和批判性阅读[J].语文建设,2013,(9).

[6]曹建召.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体系的建构[J].语文建设,2009,(6).

(陈玉领 广东深圳市松岗中学 518105)

猜你喜欢

文言研究性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