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文化遗产,轻触老司城的粗粝时光

2016-05-14越声

小演奏家 2016年7期
关键词:土司海龙王宫

越声

2015年7月4日,贵州遵义、湖南永顺、湖北崖城三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和湖北唐崖土司遗址捆绑申遗,为贵州、湖南和湖北各增添了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三大土司遗址分布于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交界地区,遗址格局包括土司城、土司衙署和土司家族墓葬群等。

风雨沧桑海龙屯

海龙屯是唯一经历过战争并毁于战争的土司遗址,行走在海龙屯土司遗址,古城墙、关隘、石道和宫殿历历在目,遥远的历史此刻如此贴近。

我对海龙屯很陌生,记忆中历史书上曾经介绍,唐至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由“羁縻”逐步改为实行“改土归流”。这段历史说到过我国土司文化,不过当时未加留意。

海龙屯土司遗址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该景区于2012年关闭,启动了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申遗成功后,据说会重新对外开放。几天前,我应邀采访海龙屯土司遗址,获得了了解它的机会。

早在唐末,杨氏家族因协助中央政府攻陷南诏国,成为播州(今遵义)的实际控制人,到了元代,杨氏家族掌门人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被统称为土司。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国,1227年灭西夏,1234年联宋灭金。成吉思汗胃口越来越大,又与南宋开战,蒙军采取由西向东迂回包抄南宋的战略,使川渝一隅成为首冲之地。海龙屯就是在那时建的,当时叫龙岩新城。

我站在山脚准备登山,面前是无尽山路,头顶上是历经700多年风雨的古代军事城堡。

山路清静,延绵的山丘布满绿色植被,偶见黑瓦屋顶,颇有禅意。朋友告诉我,海龙屯有内外二城。内城利用天然陡坡和悬崖加筑石构城墙而成,前有飞龙、朝天、飞凤三关,后有万安、西关、后关三关,城内新老王宫、住宅、库房、兵营、采石场、演武场等一应俱全。外城是从内城墙延伸至山前的一道基本围合的石构城墙,两侧建有铜柱、铁柱、飞虎三关,其中飞虎关及关前的36步天梯尤其险绝。海龙屯“于诸险中为最”,这在《明史》中就定了调。果然,途中美景很快就被飞虎关险道取而代之。飞虎关险道有36级台阶,又称“36步天梯”,登上36步天梯方得见海龙屯真容。每级台阶都向外倾斜,粗砺的岩石陡且湿滑。我手脚并用往上攀爬,十分吃力,心里琢磨着,当年筑海龙屯以御强敌,不说别的,这36步天梯先从心理上就能震慑住对手。

海龙屯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军事智慧,这里关堡星布,整个防御体系由外围到中心,以16关2城3堡构成三条防线,层层耗歼,逐次阻敌。一线由娄山关、三渡关、上渡关、老君关、乌江关、河渡关、黄滩关、崖门关、落濛关等组成,为警戒阵地;二线由养马城、养鸡城、海云屯、龙爪屯等组成,为火炮阵地;三线由铁柱关、铜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太平关、万安关及城墙组成,是主力决战场,也是最后一道屏障。如今穿越这三条防线,前两条防线可乘车上去,第三条防线必须徒步,这段路大约走20多分钟。

土司城堡有老王宫、新王宫和32大街72小巷。老王宫是白龙太子的宫殿,新王宫则为末代土司杨应龙的宫殿。新王宫焚毁于400年前的一场战火,如今,新王宫遗址杂草丛生,空旷如野,可以看到地基轮廓、散落四处的饰有精致莲花的瓦当以及各种陶兽碎片。新王宫遗址前有一条苔痕满地的踏道,踏道分成两部分,下部为五级,上部为九级,象征九五之尊,九级台阶两侧又各有台阶通道,形成“连三踏道”,左右两侧踏道宽度虽然相同,然而细看之下,左侧阶梯长而垂带短,右侧阶梯短而垂带长,左文右武,象征文尊武卑。由此可知,以武力立城的杨氏家族,仍然不免受到无远弗届的汉文化影响。

土司迷城800年

从张家界驱车两个多小时,途经险峻的盘山公路,抵达了一座沉睡了300多年的王城——湖南永顺县土司城。

这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古代所谓五溪蛮就是这里。有一条灵溪流过县城,在灵溪下游十几公里,村庄跨越灵溪两岸,只能通过一座独木桥往来。周围都是大山,出门乘船更方便。想必在古代,这几条溪流起着重要的交通作用,而如今灵溪的水很浅,半个河滩都裸露着。随着道路的发达,乘船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去永顺的时候,看到许多地方在修大桥,想必永顺马上要通高速公路,迎接旅游大军前来。

站在灵溪河畔的凤凰山上看风景,你会忽然明了老土司为何要把王城建立在如此闭塞的山坳里。以王城为中心点,四周连绵不绝的山峰全朝向王城,这样的地形完全符合老土司王唯我独尊的王者气质,因此,这景致也拥有万马归朝的美誉。而从军事防御的角度出发,王城正对面有一座石壁,石壁下便是灵溪河,以山为屏、以水为池的建城方式,使后人不得不感慨土司王的英明决断,也正因为这易守难攻的地形,使土司王朝存在了近800年。

说完王城的地理位置,不得不提及它的政治体制。追溯到五代时期,楚王马希范横征暴敛,民怨四起。溪州刺史彭士愁起兵反楚,土司战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而今屹立在王村的溪州铜柱便是那段历史的最后见证。至此,土司制诞生,并一直延续至清代。

从城基周边走,在路边发现一座残碑。相传在清康熙十二年,朝廷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爆发三藩叛乱,当时清政府的军政中心在北方,要发兵攻打吴三桂实在是不讨好,便争取土司的支持。老土司认清时局,毅然响应清政府,两面夹击吴三桂,致使吴三桂战败。政府为奖励土司的英勇与忠心,特立此碑,命名为“德政碑”。然而,到了雍正年间,因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土司城在历史的舞台上就此谢幕。

山脚有一座摆手堂,传说以前每逢节日,城里的百姓就会跳摆手舞(国家级非遗),那时的土司城一定非常热闹,如今的王城只留给后人一片沉寂和想象的空间。这里的春天在继续,时光也在沿着既定的轨道走着,一切都在渐行渐远,带着几许忧伤。人们看尽了王城的繁茂之美,如今也感受到凋零之凄。

深山里的“小故宫”

史料记载,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代初期,明代末期扩建,辟3街18巷36院,包括衙署区、宗庙区、军事区以及书院、花园、养马场、狩猎场等,占地100多公顷。作为这座城的主人,覃姓唐崖土司世代居宦,相沿18代,历位460余年。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唐崖土司被废,象征其权力的土司城逐渐湮没。

如今,唐崖土司城烜赫一时的衙署早已不见踪影,然而街道墙垣依旧清晰可辨,石牌坊、土王墓葬、夫妻杉等数十处遗迹仍然保存完好。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在考察完唐崖土司城遗址后,曾发出“北京有个大故宫,这里有个小故宫”的感慨。

沿着唐崖土司城遗址已有数百年历史的青石板路徐步缓行,历史的厚重感怆然而生。站在古老的石牌坊前,仿佛依然能够感受到唐崖土司当年在鄂西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导游说,据石牌坊上的文字和出土的文物证实,唐崖土司曾参与平定明代末期西南土司叛乱,土司城规格之高,显然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

据介绍,石牌坊为覃鼎夫人田太祖赴峨眉山礼佛后所建。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其座驾为白象。石牌坊上的象头雀替表明,唐崖土司极有可能信奉佛教。

不过,在城市构造上,唐崖土司城摆脱了“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教条,无论是城墙还是道路均随形就势,体现了“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道教思想。

石牌坊上的哪吒闹海图案极为罕见,图案显示哪吒手持混天绫,右脚踩在正欲跳出水面的鲤鱼之上。因为龙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征,石牌坊巧妙地将龙改为鱼,避免了对皇帝的不敬。

据测量,唐崖土司城能够确定的街道为3.5公里,是目前已知城市明代道路格局中最长的。唐崖土司经历了覃鼎时期的极盛之后,逐步走向衰落,令人唏嘘。

猜你喜欢

土司海龙王宫
瑕瑜互见的《土官底簿》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在布罗卜丁奈格的其他经历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读史长智商: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Fort Besieged
奇妙的“中华海龙”
海龙与海马
海龙卷是什么
探秘世界八大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