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5-14李武昌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

李武昌

摘 要:农作物秸秆禁烧是当前“三夏”“三秋”工作的重头戏,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尤为重要。以河南省正阳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了秸秆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问题;对策;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F323.2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6.07.073

正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南部,辖19个乡镇,78万人,总耕地面积210万亩,主要农作物品种有小麦、花生、水稻、玉米、大豆,其中小麦190万亩、花生160万亩、水稻25万亩、玉米15万亩、大豆3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正阳县因处于南北气候的分界地带,气候变化多,易涝易旱,在旱作区,形成了以小麦、花生为主的两茬轮作种植模式,产生了大量农作物秸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高,出现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农作物秸秆被随意丢弃和无控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引发交通事故、火灾等灾害,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农机具烧损、农作物和林木烧毁。因此,坚持节约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引导秸秆利用产业的发展,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是当前“三夏”“三秋”期间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和低碳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在农作物秸秆收贮运、循环利用、市场服务、生产机具供应等环节做好引导和扶持,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1 正阳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当地政府引导措施

正阳县委、县政府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引导和扶持工作。每到“三夏”“三秋”时节,全县上下通过县广播电视、流动宣传车、悬挂横幅、散发宣传单和召开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让农民了解焚烧作物秸秆的害处和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途径。对秸秆还田机、秸秆固定打捆机、秸秆捡拾打捆机、抓草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对本地农机企业研制花生起垄秸秆覆盖播种机、撒草机给予财政支持。此外,还在“三夏”“三秋”秸秆产生高峰季节,组织机关干部下到村组,分包地块,日夜坚守,指导和督促农民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强力推动成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快速发展的动力,成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初步成效的关键。

1.2 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装备状况

正阳县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推广方面,采取示范引进与研制相结合的办法,对市场已经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采取直接引进推广,对农业生产急需而又没有的机械组织本地农机生产企业研制。截至2015年底,正阳县已拥有秸秆还田机1460台,秸秆捡拾打捆机46台,固定秸秆打捆机158台,抓草机120台,另外专门用于花生秸秆回收的大型花生摘果机2300台。

1.3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近几年,正阳县从县情出发,根据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和农民的接受程度,通过项目带动,积极在秸秆的收集、销售、加工等方面开拓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作物秸秆利用归纳起来主要有4类。

1.3.1 作物秸秆还田

目前作物秸秆还田是正阳县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占到秸秆综合利用的70%以上,主要有3种技术模式。

(1)用秸秆还田机还田。小麦联合收割机收割后留下的割茬和成垄秸秆,由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秸秆抛撒均匀,使用大型拖拉机带秸秆还田机直接还田,然后通过机耕深翻或旋耕的方式进行耕种。

(2)在联合收割机上加装碎草装置。小麦收割时在联合收割机上加装碎草装置,将秸秆切碎3~5 cm长度,由人工抛撒均匀后,由大型拖拉机深耕或旋耕作业。

(3)水田稻麦秸秆的还田。在联合收割机上加装碎草装置,秸秆长度控制在3~5 cm,割茬在10 cm以下,上水浸泡2天左右用大型拖拉机旋耕作业。

1.3.2 用作家畜饲料

目前,有很少一部分小麦、水稻、花生秸秆用作当地养牛的饲料。作为全国花生第一大县,160万亩的花生产生大量的秸秆,因花生秸秆的营养价值高,通过专业的花生秸秆收集场收集后运往外地的养牛场和奶牛场。

1.3.3 用作工业原料

一部分小麦秸秆由专业草场收集后销往造纸厂、发电厂和制板厂。

1.3.4 作为农民的生活燃料

农民收集部分秸秆用作生活燃料,主要是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这部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1.4 不同作物秸秆利用状况

小麦秸秆量大,产生时间集中,防止农民焚烧秸秆和随意丢弃秸秆成为“三夏”的重头戏,小麦秸秆还田占40%,秸秆回收占5%,其余被丢弃在地头、路边和河沟边,甚至被无控燃烧。花生秸秆回收由草场专业户在一固定场所用几台大型花生摘果机免费为农民摘花生果,农民将花生秸秆无偿留给草场。近几年因花生秸秆的价位在340~420元之间,专业户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散布在田间地头的专业草场应运而生。目前,正阳县有花生秸秆回收专业户400余家,花生秸秆回收率达到100%,主要外运用于牲畜饲料,很少一部分用于农民的生活燃料;玉米秸秆还田占50%,40%用于农民的生活燃料,很少一部分被焚烧;水稻秸秆40%被秸秆还田,20%被回收用作家畜饲料,其余被丢弃在路边和河沟边,有的被焚烧。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焚烧和随意堆弃加剧环境污染

小麦、玉米、水稻秸秆露天燃烧是当前“三夏”“三秋”工作中的头等难事。当地农民为赶农时、抢播种、图省事、少费力,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农忙时被随意堆弃在地头、路边、沟河边的秸秆,一些在农闲时被随意焚烧,另一些被沤烂掉。加剧了对大气、水资源环境的污染。

2.2 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不利影响

一是小麦秸秆还田与花生起垄播种的矛盾。花生起垄播种是农业部在正阳县大力推广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正在得到农民的认可。但正阳县是以夏播花生为主,前茬小麦收获后,在田间留下大量秸秆,与下茬花生起垄播种造成了矛盾。小麦秸秆还田后,进行机耕或旋耕,土壤中含有大量秸秆,若直接实施起垄播种,因秸秆过多易堵塞耧腿,出苗后因秸秆过多,根系不能与土壤充分结合,易造成死苗。二是农作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秸秆直接还田后分解转化周期长,不能作为当季作物的肥料。三是秸秆还田后,土壤中大量微生物繁殖需要氮素作营养,在还田初期,土壤中水解氮含量显著降低,使微生物与农作物争夺氮元素,造成农作物缺乏氮营养,幼苗期营养不良,进而影响产量。四是作物秸秆掩埋还田和覆盖还田为病虫害提供了栖息和越冬场所,不利于冬季冻死害虫,易造成病虫害滋生蔓延。

2.3 秸秆还田增加生产成本

正阳县农作物秸秆还田主要采用秸秆还田机还田和联合收割机加装碎草装置还田,然后用机引犁翻压或直接旋耕。2015年正阳县农机制造企业又研制出一种花生起垄秸秆覆盖播种机,该机能一次完成旋耕、起垄、施肥、播种、秸秆覆盖,不需秸秆粉碎,直接将秸秆抛撒在上一垄作业面。这三种还田方式都需要大马力拖拉机,而正阳县农民拥有12.2万台小型拖拉机,仅有3200台大型拖拉机,耕作主要靠小型拖拉机。用大型机械作业,与焚烧秸秆相比,增加了生产成本,不能有效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2.4 收贮运成本高影响回收利用

正阳县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90万亩,小麦秸秆量大,秸秆回收环节多,成本高,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直接影响了农民回收秸秆的积极性。首先,小麦秸秆收集打捆的成本高。小麦秸秆产生在“三夏”大忙季节,农民抢收抢种,时间紧迫,劳动强度大,没有更多的精力收集秸秆。若花钱雇用秸秆搂草机、秸秆捡拾打捆机进行作业,秸秆价格低廉,农民收集秸秆的花费超过出售秸秆所得的收入,农民很少有人愿意收集秸秆。近几年,小麦秸秆回收主要由专业户来做,经过实践,也是入不敷出,小麦秸秆回收处在尴尬的境地。这是因为专业户买一台秸秆捡拾打捆机就需要几万元,收集秸秆时还要雇用3~5个帮工负责装车、往贮存场所拉运、上垛,而且由于夏播抢种,最多有4~7天的秸秆收集时间,收集秸秆的总量有限,折算下来,秸秆收集的成本很高。其次,贮存的成本高。秸秆收集后,很难尽快出售,需要3~5亩的场地存放,每亩土地的租赁费按1000元,仅租赁费就需3000~5000元。再次,秸秆拉运成本高。小麦秸秆外运到造纸厂、发电厂时因质地蓬松又易燃,运输成本高。

2.5 农民认识不足,政府部门服务不到位

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以及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赶农时,方便下茬作物种植,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一直未能有效禁止。政府部门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途径,靠采取“堵”“罚”的方法阻止农民焚烧秸秆,需要耗费大量的行政资源,浪费人力、财力、物力,只能一时堵住不让农民焚烧秸秆,终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3 对策研究

农作物秸秆是可再生资源,数量大,分布广,价格低廉,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既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又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前农作物秸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还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应采用秸秆还田和其他秸秆综合利用并举的措施,以秸秆还田为主,在确保机械化还田托底的基础上,鼓励秸秆在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等方面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利用,积极开拓秸秆建材、生物质能源等工业化资源利用。坚持疏堵并重,以疏为主,形成合力。坚持秸秆资源理念、循环发展和产业化发展理念,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3.1 加强秸秆利用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

根据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借鉴国外秸秆利用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规划,科学编制秸秆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规模、发展方向。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在行业发展方面形成就近利用、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防止企业恶性竞争,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3.2 加快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工作应从政策制定方面入手,加强政府宏观引导,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一是研发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新技术,拓宽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二是研发秸秆综合利用的新型机械,如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秸秆覆盖播种机、撒草机等,降低农民秸秆还田的成本,解决秸秆还田后影响下茬作物出苗和生长的问题。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上要立足秸秆还田。研究制定秸秆还田机械作业标准、操作规范等相应措施,提高还田效果。通过资金、技术扶持,鼓励农机、农技推广机构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财政扶持和科学建立收贮运模式

政府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建立一整套奖励补贴机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对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秸秆回收等方面进行补贴;二是秸秆还田和秸秆回收机械因销量少,财政补贴的比例较少,价格相对较高,作业时间少,经济效益低,应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单机补贴比例,降低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价格,减少使用成本,提高经营者的收入,进而激励农民和经营者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三是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经营者和生产者给予补贴;四是对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工作进行补贴,如秸秆回收利用新技术开发补贴、新设备研发补贴等。

秸秆收贮运是一个系统工程,又发生在“三夏”“三秋”农忙时节,时间集中,工作量大,靠农民一家一户很难完成,需要建立一套收贮运体系,由政府推动引导、经纪人或服务组织为收贮运中坚力量、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为秸秆消化终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资金、用地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在运输方面,开设绿色通道,免除过路费,降低成本。鼓励企业开展订单收购,保护价收购,稳定秸秆收贮运市场。

3.4 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引导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方法、好处和焚烧秸秆的危害,让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尝到甜头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现身说法,树典型,传经验,营造秸秆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循环发展理念,增强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自觉性。同时,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在“三夏”“三秋”农忙时节,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网络和责任体系,组织机关干部进驻村组,开展督导和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防止焚烧秸秆。另外,“三夏”“三秋”结束之后,及时组织农民清理堆弃在地头、路边、沟河边的农作物秸秆,避免秸秆腐烂污染环境,防止农民趁农闲无人监管时焚烧秸秆。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
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吉林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及能源化综合利用效果分析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