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组串 以组促学

2016-05-14孟强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组串能手笔画

孟强

所谓“组串教学”,就是以“举一反三、以组促学”为切入点,以“反三归一、学以致用”为落脚点,在文本内部或文本之间进行有机整合、适度重组,形成字、词、句、段、篇多种类型的教学组串,发挥“抱团效应”和“拳头效应”,强化语用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1.汉字组串

汉字笔画组串,关注长短变化。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笔画和写法时,教学就不能停留在单一笔画的指导上,而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体现教学的“梯度”。因此,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教师以“左”“右”为例,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相同之处和变化特点——两字结构相同,但是“左”横短撇长,“右”横长撇短。教师进一步引出了相关组串“左、友、在”“右、有、布”,在比对中发现笔画组合的变化规律,达到了教学一组、通晓一类的目的。

汉字结构组串,聚焦占位特点。《司马光》一课的生字特点鲜明,“别、到、那、都、吓、叫”都是左右结构,且可以按照部首两两归类。教学中,基于立刀旁、右耳刀和口字旁三种部首,形成“刚、刻、利”“部、邻、邮”“吃、叶、吗”三个组串,引导学生归类比较,发现部首占位的细节特点和普遍规律。

2.词语组串

文内词语组串。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雾”是烘托氛围的环境描写。教学中,由“薄雾弥漫、愈来愈浓、沉沉夜雾”词语组串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的味道,感受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语义变化。然后,以这组词串为依托,跳转到其它小说中的经典描写,形成环境描写中的句子组串,再次印证环境描写的妙用。

内外词语组串。教学《剪枝的学问》时,先引导学生说出“种桃能手”是谁,适时渗透“一字多义”的知识,再依次呈现“升旗手”“火炬手”“赛车手”等画面,启发学生理解“赛车能手”的含义,进而理解“种桃能手”的意思。此处教学,使学生理解了“手”“能手”的含义和用法。

3.句子组串

文内句子组串,感受“言语精妙”。《琥珀》一文教学中以“阳光、松脂”等句子组串为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同一事物前后照应、不同事物彼此兼顾的特点。接着,顺势拎出“海”的语句组串,引导学生在前后比对中发现“伏笔”的价值和布局谋篇的奥妙,在缩句对比中进一步感受用字的精妙和妥帖。

内外句子组串,揣摩“语序奥妙”。在《第八次》教学中,首先将“丝断了,网破了”与“网破了,丝断了”进行比较,领悟语序的妙处,接着创设“秋风起,白云飞,草木黄,雁南归”的语境,实现了从文本到运用的迁移,最后落脚在《秋风辞》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文化传承中。三组句子,由“文本”到“言语”,再提升到“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序组串。

4.段落组串

文内段落组合,着力环境描写。《小英雄雨来》以环境描写开篇,又在环境描写中结束。教学中,采用倒推手法,先把结局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拎”出来,然后紧扣情节推进的关键节点——“芦花村里的人听见河沿上响了几枪”,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感受色彩描写和声音描写的悲壮。最后,首尾的环境描写相互呼应。

内外段落组合,指导外形描写。《翠鸟》教学中,首先从文本出发,以“橄榄色”“翠绿色”等词语为抓手,理解“翠鸟”之名的由来。然后,引入《美丽的丹顶鹤》中的外形片段,进一步印证名称与羽毛色彩的关系,适时渗透“察其色,得其名,传其神”的表达方法。最后,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将方法迁移到仿写练习中,形成了“认识、实践、迁移”的完整流程。

5.篇章组串

不同版本组合,比对结尾变化。在《詹天佑》一课教学中,从不同版本的比较阅读入手,将两种版本的结尾进行组合比对,发现结尾方式的差异。从学情来看,结尾点题,比较熟悉;侧面反衬,相对陌生。因此,教学的重心落在了后者,由结尾回溯上文,梳理外国人的态度变化,进而领会借助侧面描写反衬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同一主题组合,渗透文化差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悲情主义和英雄崇拜。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时引入燧人氏的故事,在文本和人物的比对中,引发文化的碰撞和反思,最终落脚在中华文化追求完美、尊崇圣贤的价值取向上,达到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境界。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组串能手笔画
光伏组件隐裂特性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光伏组件隐裂特性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光伏组串东西向阴影遮挡整改方案的讨论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光伏热水系统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的热性能研究
有趣的一笔画
捕鱼能手——重爪龙
找不同
一笔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