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州司马青衫湿,唯有明月识其心

2016-05-14陈盛

课外语文·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衬托想象

陈盛

【摘要】《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引发后人普遍的共鸣。但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月”的意象,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它也不同程度地烘托人物的内心,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明晰其中的意蕴同样可以读懂诗歌所传达出来的诗人之心。

【关键词】月;审美属性;衬托;想象;层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在古代素有“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美誉,可见其流传之广。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中,《琵琶行》被录入唐诗单元,作为古典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篇之一向中学生介绍,并且该单元提出的单元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感情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通常我们在教授本篇时,更多的将重点偏向诗歌中关于琵琶音乐美妙的欣赏以及琵琶女与作者相似的人生际遇感慨上,然后去感受白居易客观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然而,这些内容在诗歌前的“小序”中已经作了精炼的概括和说明,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必做更多的讲解,况且白居易平易朴实的语言风格,让高中生读懂领会内容已不是难事。所以,老师在讲解时除了强调以上内容,强调这首诗歌的叙事性,还必须兼顾古典诗歌本身的审美属性。

古典诗歌尤其强调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生成,基于对文本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全诗中有不少鲜明的意象,比如说“枫叶”“荻花”“江”“月”等。其中“月”在全诗中总共出现四次,然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下面试对四处“月”的意蕴做简单的探究。

一、“别时茫茫江浸月”

在诗歌的第一段中,作者所叙述的是与友人离别的事件,通过离别场景的展现去烘托人物面对离别时内心的惆怅与伤感。作者写到饮酒离别时“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情形,然后宕开一笔,从人物情感的抒发转入对环境的描摹。他写道,白茫茫的江面空阔寂寥,一如愁肠百结的心绪,那倒映在江面的明月,孤苦伶仃,恰似离别人当下的处境。作者没有过多地对“月”进行修饰,这看似白描的手法,无不显现出“月”之孤独,诉尽离殇之悲。

二、“唯见江心秋月白”

在详尽描摹音乐美妙之余,作者意犹未尽,对听者的情绪状态再作表现。整个环境寂静悄然,所有听者的感官被音乐牵系着,面对着江面上倒映的明月,作者着力表现其“白”的特征。有人说,“白”字意为“惨白”,这里用以表现一种惨淡的情怀。我认为并非如此,诗人应当是在听说琵琶女坎坷身世后,才顿生惨淡悲情。小序中有详尽说明,“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那么此处应当是为写音乐美妙而着墨的。“白”字并没有复杂的情感意蕴,而是真实地再现听者耳闻琵琶,目视江月这种忘我出神的状态,写出听者完全沉浸在艺术美妙的氛围之中。从语言意义的角度说,“白”虽然是“空白,不着色”之意,但是这个字是最有想象空间的字,就好比一张白纸,上面的内容可以任凭观赏者结合自己的人生体味和艺术审美加以填充。所以,此句系作者精心营造的意境氛围,既写出音乐美妙让听者沉醉,又“留白”于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三、“绕船月明江水寒”

在琵琶女诉说自己“嫁作商人妇”沦落的际遇后,作者用“绕船月明江水寒”来写其独守闺中,无人问津的愁苦。“寒”字可谓一语双关,既写出环境之清冷,也写出女主人公内心之悲凉。“明月”自古以来便是诗家写思念的常见意象,按照语境分析,此处似乎是表现与商人离别的思念,可是仔细一读,作者的表述是“月明”,其语意重点是“明”。为什么要突出“明”呢?结合上文写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和下文出现的“夜深忽梦少年事”,可以推想琵琶女现实心境除了是丈夫离别在外独守闺中的孤独,其间更有对商人轻别离不解风情的怨叹,还有对自己从京城流落到地方蹭蹬境遇的悲苦,这样的反衬笔法,使得此情此景含蓄委婉,回味无穷。

四、“春江花朝秋月夜”

作者在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感慨之后,回想自己被贬谪浔阳城的生活,其怀不免“怆然”。自己卧病独饮,悲苦寂寥,无处言说。上文先写出“浔阳地僻”“湓江低湿”环境的恶劣边远,这与京城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字里行间无一不显现内心的苦楚。紧接着再写 “春江花朝秋月夜”这样的良辰美景,按道理这是可以宽慰作者的内心的,可是作者再这样的境遇下无心赏景,反而引发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只能“往往取酒还独倾”,借酒浇愁。这种写法类似于词人李煜笔下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是反衬的手法。与前三句所不同的是,此处为虚写,并非作者眼前所见,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当下沦落天涯的寂寥悲叹,此句在叙写上和上文形成一种层递的效果,逐一展现了作者深藏内心的愁烦。

总而言之,虽然诗歌是以琵琶女境遇和作者感慨的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但是“月”在诗歌中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或实或虚,总能巧妙地点染着作者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这四处描写连缀在一起,不正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吗?看似寻常的意象背后,无不浸润着作者奇崛的构思,所以读古典诗歌必须牢牢抓住诗歌的艺术特性,即使是叙事诗,也要对意象做字斟句酌地品味。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衬托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之衬托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