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家庭生产消费思想浅析

2016-05-14徐孟林

文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家训曾国藩

徐孟林

内容摘要:曾国藩位高权重,但他始终重视家庭的农事生产,视其为“觇人家兴衰气象”的标志,认为勤俭是家庭兴旺的根本,官宦之家富贵逸乐的寄生式生活则是“天下最不平之事”。时至今日,曾国藩的勤俭居家,自食其力的家庭生产消费思想仍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 生产消费 家训

曾国藩出身于农家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后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受到清朝廷的重用,位高权重,炙手可热。但他终其一生,未尝忘记卑微的出身,从不将做官求富贵作为传家的目标,而是反复教育子弟“勤俭”居家,重视农事生产,节约消费,并且告诫子弟,好逸恶劳是最不会为社会接受的。

一.勤俭:家运断无不兴

曾国藩在家书中时刻不忘提醒家庭成员的,除了要重视读书教育之外,就是要重视家庭的农事生产。他把勤俭看作家庭兴旺的根本,“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咸丰十一年,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中遭受重大挫折,该年的二、三月间,曾国藩写了三封信给他的兄弟和儿子,由于战事危急,甚至有生命之虞,字里行间充满焦虑,从心情上看,似乎是对子弟的最后交代,这样的家信也最能看出他的内心寄望所在——他念兹在兹的是叮嘱他的兄弟和子侄们记住祖父的八字治家之法。曾国藩把他的祖父的治家之道总结为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八个字中“书”是指读书明理,“考”是指祭祀祖先,“宝”是指的是邻里关系,“蔬、鱼、猪、早、扫”,指的是家庭的农事生产内容和居家之道。

应该说,在当时湖南乡下,家庭农事生产劳作是很多的,绝不限于蔬菜、养鱼、养猪三样,种田、种麻、种竹、纺纱等等都是农家不可缺少的生产。对这些农家生产,曾国藩每每在家信中提及,要求子侄耕读传家,勤于生产,勿粘官气:“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吾得闻家中有数件可为欣慰者:家中妇女大小皆纺纱织布,闻已成六七机,诸子侄读书尚不懒惰,内外各有职业”,“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塘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此四事者,可以觇人家兴衰气象”。

如果说曾国藩对于家庭农事生产上的要求体现在“勤”字上,那么对于家庭消费上的要求则体现在“俭”字上。他认为做人要懂得“惜福”,“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曾国藩对自己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对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用度要求也很严。他不厌其烦告诫子弟“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要求家庭日常生活用度“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曾国藩这种“俭”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用度上,而且对家庭修造和邻里人情交往也应该以“俭”为标准,“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兴费,周济人情,亦须一俭字的意思”。曾国藩还一针见血指出,很多人不能勤俭往往是虚荣心作怪,博取“豪爽”的虚名,“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己。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

二.富贵逸乐:天下最不平之事

曾国藩把是否重视家庭农事生产作为“觇人家兴衰气象”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不管是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家庭,只有依靠勤俭才能自食其力,才能生存下去。可以说,像曾府这样显赫的家庭,自家子弟不参加农事生产也是可以轻松过日子的,但曾国藩之所以要求子弟不得放松蔬、鱼、猪等农事生产,更多的是要保持勤俭的家风。在曾国藩眼里,只有农桑才是根本的持家之法,他要求家庭保持农事生产的目的在于一人一家庭不可丢失勤俭的本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正是通过让子侄从事农事生产,来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曾国藩对官宦富贵在子弟成长过程中的消极作用是有深刻的认识的,他对兄弟子侄所忧虑的是流入“骄奢”一途:“近世人家,一入宦途即习于骄奢,吾深以为戒”。“《书》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传》称‘骄奢淫佚,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而且,曾国藩还看到人有好逸恶劳的一面,这是必须遏制的,如果不重视农事生产,丢失了勤俭的习惯,走向寄生式生活,则不能被人们所容忍,最终会被社会抛弃。“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发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古往今来,很多人把追求做官、追求富贵作为家庭传承的目标,但是曾国藩却看到权利和富贵对后代子孙的反作用,“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三.结语

曾国藩在自己拥有高官厚禄的条件下,仍一如既往重视家庭的农事生产,告诫子弟保持勤俭的家风,并把勤俭持家作为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立足社会延续发展的前提,反对不劳而获,鄙弃寄生官宦式生活,这对一个封建大官僚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产劳动的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保持勤俭家风不一定非得从事“猪、鱼、蔬、竹”等农事,学者唐浩明就认为,曾国藩重视家庭农事生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气氛上,在精神上,在观念意识上,与形而下的生存物资相比较,其形而上的文化意义更为重大。”反观当今社会,有很多高级干部也是出身农村,一旦权位在手,却贪图享受,为非作歹,甚而为子孙富贵而大肆贪污受贿,最终却是锒铛入狱,家破人亡,令人唏嘘。分析这些社会丑相,曾国藩的家庭生产消费思想仍然很有教育意义,勤于劳作、自食其力、节制享乐的精神作风,在任何时代都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家庭幸福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M]岳麓书社,2002.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曾国藩家训思想的现代文化意义之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75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家训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曾国藩的“愚笨”
从大名鼎鼎的“钱氏家庭”,理解家训的神奇作用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背书
家训伴我成长
曾国藩遭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