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育苗技术与后期管理

2016-05-14黄欢朝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育苗技术

黄欢朝

摘 要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较之以往,对健康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油茶油作为一种无毒、无害的天然植物油备受人们的青睐,而人们对茶油需求量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油茶产业的发展。但当前油茶产能出现严重不足,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在确保油茶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产能显得尤为重要。油茶种植的现状,着重分析油茶育苗技术与后期管理,最终得出提高油茶产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油茶种植;育苗技术;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09

油茶树果实能提炼出可供食用的茶油,又称山茶油、油茶籽油。油茶树多生长于气候湿润且污染较少的亚热带地区,由于在其整个生长期不施化肥和农药,且不含黄曲霉素、芥酸和胆固醇等有害于身体的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较大,然而在其生长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育苗技术和有效管理方法,给油茶的质量及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致力于研究油茶育苗技术及后期管理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1 油茶的生长习性及其实用价值

1.1 生长习性

属于多年生的木本油料的油茶,通常在造林完成后的3 a内开花并结果,具有15~80 a的盛果期,抢子怀胎,第一年开花,第二年结果,所以其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在开花授粉后,逐渐形成果实,球体生长期在7月,长油期在8月,一定要在果实切底熟透后再进行采摘。

油茶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促使树冠的生长扩展,枝繁叶茂,可使果子增大茶油增多。如果种植地的阳光欠缺,油茶生长则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油茶树的生长,造成茶油产量降低;油茶适宜在温暖环境下生长,惧怕霜冻严寒,一般油茶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4~21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非常适合种植油茶;油茶对土地条件没有过多要求,一般,酸性的红黄地比较适合油茶树种植;油茶的生长过程深受海拔高度的影响,500 m左右的海拔非常适于油茶生长,不仅结果多,而且具有较高的含油率,栽种油茶地的坡度不宜超过35°。

1.2 实用价值

属于木本油料茶科植物的油茶,种子还有丰富的油分,经过压榨可制成质优味醇的油料可供食用;同时,可制成工业防锈剂油及润滑油等。油茶内富含茶碱及黄花素,是医药制作的重要原料,茶树还可以作为家具生产的重要材料。

2 油茶种植中的不足之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茶的重要价值越来越显著,社会对油茶种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很多地区严重缺乏油茶种植统筹性发展计划及发展方案,有些地方政府对油茶种植的关注力度不够,人们缺少油茶产业化发展的认识,地方劳务输出人员较多,油茶种植劳动力严重缺失,油茶种植产业规模发展受阻[1]。林业建设发展进度较慢,油茶良种的推广难度较大;林业改造致使油茶种植面积锐减;种植模式缺乏合理性及规范性,优质树苗推广的质量和数量受到限制,油茶质量和产量得不到保障,导致油茶产能大幅下降;缺乏技术与资金支持,良苗短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缺少专业的技术知识,难以满足油茶种植需求;产业经营的粗放式管理导致规模化种植模式难以形成,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受经济模式及小农思想观念的影响,经营的个体化发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油茶生产尚处于自己自足的落后模式,商品化、集约化生产严重缺乏;油料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受到限制,企业生产发展的扩大化难以实现;在油茶成熟季节,偷摘、乱摘现象严重,为了减少经济损失,许多农户不惜提前采摘时间,造成油茶出油率降低,油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3 重点技术分析

3.1 播种技术

每年2月下旬,在温床中撒上油茶种子,然后覆盖厚度为2~3 cm的沙土,并喷施浓度为0.1%的甲基托布津将沙层浇透。将温度计挂于温床两端,当温度为38 ℃时,可用农膜对温床四周进行密封,保持沙层湿润。油茶种子约30 d发生萌动。然后将萌动的种子从温床中挑选出来,剪掉过长的培根(培根的长度应为2 cm),每袋一粒种植在育苗袋中,覆盖1~2 cm土层,再浇灌浓度为0.2%的森锰锌。每隔3~5 d应进行1次筛选,反复筛选4次。播种10 d后,应对苗床喷施1次除草剂,为了防风,确保土壤湿度,应对农膜四周实施紧压。少量种子在15 d后开始出芽,此时应将农膜去掉。为了确保苗木发芽率高而且整齐,可人工对光照因子及水分给予控制。

3.2 插叶技术

插叶前应先对地势进行选择,向阳、肥力适中、排水良好、有60 cm的土层厚度的沙质壤土为最佳选择。然后对土壤进行深耕,打碎土块,平整床面。用疏松混合土进行铺垫,厚度为7~8 cm,最后用高锰酸钾或者福尔马林对床面实施消毒;母树应具备10~15 a树龄、长势较旺、产果量高且没有病虫害等条件。应取1/3树冠处的叶子,春季插叶应取过冬的老叶,夏秋插叶应取新生基部叶。取叶时应在带腋芽的情况下对每个叶片实施剥离,并将所附带的枝皮剪去。用水将所取叶片清洗1次,最后用生根剂进行处理。春、夏、秋三季都易于插叶,“秋分”是一年当中最迟的插叶时间。插叶前应先浇少量的水于床面上,并对所插壤土进行松动;插叶应当采用斜插方式,将腋芽连同叶子的1/3埋进土里[2]。春秋插时,叶面应朝南,夏季插时叶面应朝北。应保留3.5~7.0 cm株距。插叶后及时用手压紧,并浇透水1次。插叶完成后,应及时采用搭遮阴棚的方式进行遮阴,确保30%左右的透光度。30 d后,叶子发生萌动,50 d后根须长出,当株高为70 cm时,可用浓度为0.1%的尿素喷施叶面1~2次或施腐熟人畜肥少量。插叶育苗技术可以增强母本抗性,利于提纯复壮、开花结果期提前,插叶技术可以提高油茶育苗85%以上的成活率。

3.3 嫁接技术

油茶嫁接的最佳时机为发芽后的种子高度为6~10 cm时,通常在每年5月中下旬,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无性系的优良枝条进行接穗,砧木可选择矮壮的沙藏油茶苗。嫁接时,首先将芽苗用双面刀切短,沿中部向下做1.5~2.5 cm深开,接穗可用健壮、带有1~2个饱满芽的树枝,将其下端用单面刀削成斜平面,长度为1.5~2.5 cm然后再背部削出短斜面,长度为1 cm,在接口处插入长斜面,形成紧密吻合的形成层,最后用泊铝皮给予紧裹包扎固定,然后统一移栽已经完成嫁接的苗木。植株间距应为5 cm,并充分浇水,然后用遮阴网和薄膜进行防护,嫁接的油茶有90%以上的成活率。成苗速度快,品质好,造林育林成活率高。

4 油茶种植的后期管理

4.1 管理措施

在油茶幼苗期,为了防止苗木受太阳照晒产生灼伤,继而影响苗木生长应适当遮阴,当苗木高度为15 cm并且有2对真叶长出时,应当实施半遮阴。此外,应使用浇淋的方式对苗木补充水分,晴天可早晚浇淋1次,阴天每天浇淋1次,雨天排水要及时,避免生长因过多水分的影响而受到限制;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对移植后15 d左右的苗木实施水肥追肥,主要以浓度为0.1%~0.3%的复合肥为主。追肥量主要以勤施薄施为主;及时清除苗木间生长的杂草,在造林之前的30 d内不可对苗木施肥。

4.2 抚育措施

油茶幼苗期的长短、可供生长的自然条件,物种的类型及经营的高度与强度等等都受生物学差异的影响。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水源、充沛的肥料及集中经营条件下油茶林,可提早投产,反之则投产较晚。一般,普通油茶的开花结果在造林完成后的3~4 a的时间里,应及时对造林后的油茶进行抚育管理,确保油茶生长环境的良好性及充足的水源,这是油茶苗木达到早产及造林成活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可采用人力耕种的方法提高土壤肥力,这样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肥力将会得到满足,有助于实现油茶高产目标。幼苗管理期间的土壤耕作具有重要作用。根部营养的供给,既是幼苗期根系的完善与生长重要途径,也是油茶开花结果等生殖器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幼林的生长阶段应当及时实施追肥,在林间空地可种植豆类作物及药材,可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抚育通常用中耕施肥完成,使杂草长势得到控制,使土壤的蓄水能力及肥力得到保障,通过区域气候的调节、合理控制区域内的湿度和温度,地表温度降低,对幼苗根系生长非常有利,达到幼苗生长快速、结果提前的目的[3]。

4.3 防治病虫害的要点

油茶树发病率最高且危害较大的病害就是炭疽病,该病害发生于每年的4-10月,蔓延速度最快阶段是7-10月,油茶树嫩梢及嫩叶所受危害较大,主要依靠喷施甲基托布津或者炭疽灵800倍的药液实施防治,每周可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防治效果最佳。油茶树生长所受影响的另一种病虫害则是软腐病,该病对油茶成树及苗木的生长造成严重阻碍,致使油茶树的叶子及果子大量凋落,此种病害可用600~800倍的退菌特或者1∶1∶(100~150)的波尔多液进行喷施。此外,蚜虫和卷叶虫也是对油茶生长影响最大的病虫害,损害嫩梢或者嫩叶,油茶的生长速度受到严重影响,通常喷洒辛硫磷液进行防治,可连续喷洒2次。

5 结语

种种迹象表明,油茶种植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采取科学的育苗技术及实施有效的后期管理对于油茶质量及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认真了解油茶的生物学特征,综考虑各种因素,对促进油茶种植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丽君,唐春仙.关于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253.

[2]毛秀萍.油茶育苗及其栽培技术[J].科技风,2014(6):202.

[3]贝荣趣.油茶优良品种轻基质育苗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2):98-9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育苗技术
杨树的育苗技术
浅析杨树的育苗技术
简述红豆杉快繁育苗技术以及管理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毕节市早实核桃实生育苗技术
栾树种子育苗技术探析
乡土树种与国外优良树种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