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亭集序》中“俯仰”注解辨析

2016-05-14杨志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周旋兰亭集序文意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人教版)《兰亭集序》一文中,对“俯仰”一词的注释出现致命错误,严重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如按注释讲解,难以自圆其说,学生听了也是稀里糊涂,不知所云。

文中第三自然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中,“俯仰”一词注解为“时间短暂”。这会导致两个问题:

其一,与后文用词重复。本自然段又有“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句,此处“俯仰”未注解,意为沿用前文注释,即“时间短暂”。此处这样解释没什么问题,可这样一来,在同一段中,“俯仰”一词作为同一义项重复出现,这似乎说不过去。古人为文一般忌重复用词,更何况表时间短暂的词太多太多,为何非用这个词不可?

其二,与前后文脱节,导致文意不连贯,令人费解。前文“人之相与”,意为“人与人的交往”,这与人生短暂的感慨关联不大。于是,配套教参上把此句翻译成“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这仍然牵强。人生短暂,与人们是否交往或“生活在一起”没必然的联系吧?后文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儿列举的是两种状态的人,他们或把自己囿于一室之内,或以狂放的样子出现在世人面前。很明显,这两种人生,都不是正常的状态,我们可以感慨他们的人生短暂,但还有更多既不“悟言一室之内”又不“放浪形骸之外”的普通人,他们的人生就不短暂吗?“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王羲之列举的“人们”,为什么会漏掉更多的普通人呢?因此,“俯仰”一词如此解释,必然会导致本自然段文意不通,中心不明。

其实,对于“俯仰”一词,《辞源》早有解释:“应付,周旋。”例句就是《兰亭集序》中的这一句。如此解释,既避免了用词重复,而且文章内容到此不但不会卡壳,反而豁然开朗。那么,这句话就应该翻译成:“人与人的交往,应付周旋一辈子。”怎样周旋呢?用两种方式躲起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之间的交往为何要应付周旋呢?这就涉及文章背景及中心的理解。

就社会政治生活而言,魏晋时期是秦汉统一后最不稳定的历史时期。先是三国鼎立,进而是司马氏与曹魏政权的较量,政治风云变化莫测,仕人站错队伍,必将引来杀身之祸。东晋移鼎江南,门阀制度达到鼎盛,依旧是矛盾重重,人们普遍感到生命之短暂、人生之无常,为了在这样恶劣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去,消极避世就成了仕人的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于是,仕大夫们有的归隐山林,聚在一起,谈玄论道;有的追随自己的喜好,放浪形骸。一“静”一“躁”,都不问世事。但不管哪一类人,他们采取这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与两大政治集团应付,周旋。“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阮籍的猖狂酣饮,实为保全自己。陈留外黄人范粲及其子范乔均是因为魏晋禅代,辞官不做,范粲以疯病为由不再入仕,“粲因阳狂不言,寝所乘车,足不履地。”范乔“好学不倦。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可见,范氏父子均是因为政治原因不再入仕为官,选择了隐士生活。本次兰亭聚会,较多此类思想状况的人,王羲之试图规劝,也是善意地批评这两种人的消极避世,浪费生命,面对他们的诗文,于是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感慨。

可见,“俯仰”一词如此解释,本自然段方文意贯通,中心突出。

在此,笔者希望人教版教材能及时纠正这一注释错误,以弥补多年来的缺憾。

杨志康,教师,现居重庆梁平。

猜你喜欢

周旋兰亭集序文意
和自己周旋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ТРИ ШЕДЕВР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