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建构主义学习论在中等职业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张波

未来英才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构数学教学

张波

摘要:本文拟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本着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发生过程;数学教学应是以完成“意义建构”为目标。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协作互动的空间,通过协作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数学教学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教师起主导作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情境设计,创设符合学科特色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关键词:数学;教学;建构

很长时间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而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自主的建构活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的教学更应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需要出发,努力利用情境、协作引导兴趣,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之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建构新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以下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体会。

一、树立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传统教学以“传道、授业”为己任,数学课堂教学几乎全是教师向学生的“灌输”过程,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者,只要能“听课”就能掌握知识了。把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归结到学生“没听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存在,而是源于我们建构。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方面。所以,教学中应明确,学生应是认识的主体,是有独特个性、富于进取和创造潜能的知识探索者,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只有通过自己学习,才能获得真知,其能力、品质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二、数学教学应“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来看,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主体(学生)与客体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新的认识图式。因此,数学教学不能仅仅重视结果(结论)教学,而应让学生懂得、获得形成结论(结果)的过程和方法。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学生学到的是似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的知识,只能机械模仿,反复操练,越学负担越重,越学兴趣越低。而重视过程教学,使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与兴趣,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揭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是学生达到知识建构的重要基础。

三、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协作互动的空间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的精神相对较差,通过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让他们知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协作才能完成学习的任务。所以我认为这比掌握一门知识要重要得多。

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通过交流,既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提高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四、数学教学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学生对知识掌握是知识与认知主体(学生)在建构活动中行为相冲突或相同化、顺应时才能被构建起来。而教师是客体,但又肩负起建构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和评估的主要任务。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特别是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让学生有自主活动机会。留点空白让学生思考;留点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留点内容让学生探索、讨论、概括。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主产生的,需要教师启发、诱导。

五、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为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捉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在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授课过程、练习总结)中設计适当的学生感兴趣的思维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因此,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朴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应渗透这一思想,创设符合学科特色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下愉快的学习,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创设、协作互动等,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意义构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雅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周友士.从建构主义看传统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J].教育探索,2003(1)

[3] 王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的对比分析[J].文教资料,2006年(36).

猜你喜欢

建构数学教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