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空地下室工程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

2016-05-14冯吉

居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问题

冯吉

[摘要]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我国各大城市的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各类新建小区中的人防工程建设量也随之迅速扩大。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就包括防空地下室,防空地下室是战时对人员、车辆、物资等提供掩蔽的主要场所,由于地下室的特殊性,其平时也会被作为防灾、减灾指挥所及避难所而被使用。因此,需要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城市需求,做好战平结合的设计。

[关键词]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问题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7-0062-03

防空地下室是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简称,是我国经济建设时期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简称《人防规范》)中第1.0.3条规定:防空地下室(简称人防)设计必须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并应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如果防空地下室只能在战争时期才能发挥作用,未免过于浪费。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防空地下室的作用,做好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防空地下室建设要求

(1)防空地下室,要统筹考虑规划、设计及施工。要坚持与城市总体建设相结合,地面与地下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战时完成所赋予的各项任务时,也要符合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更好地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服务。

(2)防空地下室,应尽量避开原有的各种地面建筑物下面的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不属于人防工程本身所需的管道,不可以穿越人防工程的围护结构。上部建筑的雨水管、生活污水管等不得进入地下室。如必须要穿过顶板时,应采用防护密闭,且管道的直径不能够超过150mm。

(3)防空地下室的面积,一般宜与地面建筑的底层面积相同。防空地下室的承重结构,如柱、外墙等,要求与地面建筑的承重结构保持对应。

(4)防空地下室要满足平时及战争时期相结合的要求。平时要为城市建设和防震减灾提供服务,战争时期要能够满足战争防空需要。

2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图纸的构成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说明包括图纸目录、人防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平面图、剖面图、口部详图、门窗表及防护设备表等。图纸目录仅包含与防空地下室有关的建筑图纸;平面图包括地下室各层建筑平面及首层建筑平面;门窗表及门窗立面主要包括与防空地下室相关的所有部分;防护设备表就是人防工程建设中所有会使用到的防护设备的统计表;口部详图主要包括了防空地下室主次出入口详图、进排风竖井详图、洗消间、水箱间、卫生间、防爆波电缆井、需临战转换或封堵的部分。

3防空地下室的人防建筑设计

人防工程按构筑形式可分为地道工程、坑道工程、堆积式工程和掘开式工程;按战时功能分为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五大类。

3.1指挥工程

指挥工程是指挥城市人民防空袭斗争的机构和场所。主要任务是战时对城市人民防空袭斗争实施稳定和不间断的指挥。通常建立人防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视情况建立人防现场指挥所和人防疏散指挥所。按照工程类别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

3.2医疗救护工程

医疗救护工程是指按照其规模和任务分为三等:一等人防医疗工程(中心医院),战时主要承担对伤员的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二等人防医疗工程(急救医院),战时主要承担对伤员的早期治疗;三等人员医疗工程(救护站),战时主要承担对伤员的紧急治疗。中心医院和急救医院的布置设计应避开城市重要地点,并宜结合地面医院进行建设。救护站的布置设计应结合城市战时留城人口的布置情况。

(1)人防医疗工程(中心医院)的工程规模:掘开式工程中防护区最大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人员数量(含伤员)390~530人;床位数量150~250张。

(2)人防医疗工程(急救医院)的工程规模:掘开式工程中防护区最大的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人员数量(含伤员)210~280人;床位数量50~100张。

(3)人防医疗工程(救护站)的工程规模:掘开式工程中防护区最大的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人员数量(含伤员)140~150人;床位数量15~25张。中心医院、急救医院的有效面积中含电站面积,救护站的有效面积中不含电站面积。人防医疗工程防化等级为乙级。主要出入口数量为1~2个,次要出入口为1~2个。主要出入口应单独在室外设置,如果在地面倒塌范围内,应设计防倒塌棚架。人防医疗工程的室内净高不宜小于2.6米,通行担架的内部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8米。

3.3防空专业队工程

是指按照不同专业划分承担防空勤务的支撑力量,分为:医疗救助、交通运输、安全治安、抢修抢险等。防空专业队工程防化等级为乙级。防空专业队掩蔽工程分为队员掩蔽部和装备掩蔽部。队员掩蔽部是指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m2,抗爆面积不超过500m2/单元,掩蔽面积3平方米/人。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一般要求应在室外单独设置,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室外出入口处设置洗消间,进风口处设置滤毒室;通风系统设清洁、隔绝、滤毒三种通风方式;靠近进风口附近设防护通信值班室,储水间要一次安装到位。装备掩蔽部是指专业队的配套工程,一般与专业队相通,相通时宜设防毒通道和洗消间。专业队装备掩蔽部宜按停放轻型车设计。对于出入口的要求,消防专业队的室外车辆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主要出入口应单独在室外设置,如果在地面倒塌范围内,应设计防倒塌棚架。

3.4人员掩蔽工程

一等人员掩蔽工程是指战争时期,仍工作在一线的政府机关及人民生活的保障部门等人员进出的掩蔽场所工程。一等人员掩蔽工程防化等级为乙级。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m2,抗爆单元最大面积不超过500m2。室外出入口处设洗消间,进风口设滤毒室;通风系统设清洁、隔绝、滤毒三种通风方式;靠近进风口附近设防护通信值班室,储水间要一次性安装到位。二等人员掩蔽工程。主要是指为战时留城的普通的居民,防护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m2/单元,抗爆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单元,掩蔽面积1m2/人。二等人员掩蔽工程防化等级为丙级。在室外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如果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内要建设防倒塌棚架。核5级甲类设置成附壁式,核6级甲类可设置在地面层建筑投影内。室外出入口处设置简易洗消间,进风口设置滤毒室;通风系统设清洁、隔绝、滤毒三种方式;同时要考虑设置防化值班室及防化器材储藏室等。

3.5配套工程

指战时的保障性人防工程(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和人员掩蔽工程以外的人防工程总合),主要包含食品站、生产车间、区域供水站、人防区域电站、人防物资库、人防交通干(支)道、警报站等作为保障性的配套人防工程。

(1)人防物资库指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4000m2/单元,抗爆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m2/单元的人防工程。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一般宜在室外单独设置,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室外出入口不需设人员洗消设施,进风口不设滤毒室,通风方式有清洁、隔绝两种通风方式,无滤毒通风,空袭时可以暂停通风;建筑面积超过6000m2的物资库,应设置两个不同方向,并不少于两个的入口,且要保持最大的距离;物资库的出入口,要按照屋子进出口的净宽设计,建筑面积小于2000m2的,门洞净宽要大于1.5m。建筑面积大于2000m2的,门洞净宽要大于2.0m。

(2)人防区域电站是根据防空地下室的发电机组的容量和用途等条件综合确定。电站宜独立设计,并与主体连通。电站宜靠近负荷中心,远离安静房间。

(3)人防汽车库指作为保障性的人防工程,防护单元建筑面积不超过4000m2,抗爆单元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m2的人防工程。无防毒要求,一般按小型车设计,按30~40m2/台;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一般宜在室外单独设置,为坡道形式,若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应设防倒塌棚架。.

4平战转换

人防工程平战结合设计中的建筑设计,是人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人防工程的基本功能、建筑面积、抗力等级等基本情况信息。对于人防工程的整体设计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人防工程设计部门应当做好人防工程的建筑设计,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其他工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人防设计院在进行人防工程平面布局设计时,应当充分的结合当地城市的主体规划及人防行政主管部门在该地区人防规划和相关规定的批复来进行设计,使得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设计能够很好的与城市总体规划及人防批复保持一致,从而有效避免了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设计与城市的规划设计产生冲突问题的情况发生。根据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人防工程平战结合设计的布局应当设置在地下二层或三层为最佳,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人防工程布局的总面积达到规定的设计需求,同时又不会占用城市地面上的大部分空间,达到充分利用土地的资源。

人防工程的口部设计是平战转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担着战时人员疏散和进入的重要功能。对于地下汽车库来说,首先考虑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来作为战争时期车辆与物资的主要运输口。原因在与汽车坡道的宽度较宽,疏散口较大的特点,便于大规模的人员及物资的进出。而且,这些坡道在和平时期,也可以承担通风、消防的功能,更是车库车辆进出的主要出入口。然后,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楼梯间,来作为战时的次要出入口和疏散口。从而保证人防工程的完整及稳定性。最大程度上的实现战争时期,人防工程对人员、物资的需求。

5结语

人防地下室工程建筑设计不仅是功能性的解决,还要兼顾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等专业的协调配合实施。通常情况下,只有在确定了建筑方案后才能够设计人防地下室。因此有着较短的设计周期,在设计人防结构方面有着较大的工作量。要求建筑工程设计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沟通、总结、优化与之相关的问题,并且掌握防空地下室的具体情况,从而确保防空地下室功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GB 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3]RFJ 005-2011.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S].

[4]曹继勇,张尚根.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2013),[S].

[6]董佐青.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J].商品混凝土,2013,(5).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问题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