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生态课堂构建研究

2016-05-14王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构建策略德育

摘 要德育生态课堂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由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生态环境所构成,具有开放有序、互利共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构建德育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要创设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生态师生关系;拓展德育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行多维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德育 生态课堂 构建策略

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德育生态课堂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模式。德育生态课堂遵循生态规律,根据生态系统物质交换和能量互动规律重构课堂系统,旨在促进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德育生态课堂的内涵和特点

德育生态课堂是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从生态学的观点考察和认识课堂教学的生态因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模式。德育生态课堂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由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生态环境所构成。其中,教师和学生是生态主体,课堂生态环境是生态客体。课堂生态环境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组成。课堂自然环境包括教学空间的大小、温度高低、湿度大小、光照强弱、布局状况、卫生洁净程度等;课堂人文环境包括德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生文化素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状况、男女性别比例等。在德育课堂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共同保持着德育课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和谐平衡。德育课堂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有序、互利共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1.开放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通过信息、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关系。德育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一方面,它通过信息和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同外界生态系统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其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也进行着信息的传输和流动。教师通过德育课堂的教学,向学生讲述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体会道德的作用,认真遵守各种道德规范,并以自身的行为影响社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同时,学生之间也在进行知识和情感的交流。

2.共生性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共生性是生命体进化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德育课堂中的共生性,体现在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主体之间彼此促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励着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双方互相推动、密不可分。

3.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根据生态学观点,复杂的生态系统同简单的生态系统相比更为稳定。多样性是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德育课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特点体现在:德育课堂中的学生是多样的,不同的学生在个性、爱好、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德育学习中形成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他们各具优势、能力互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4.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具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能力是德育生态课堂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德育生态课堂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进而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德育生态课堂构建的对策

生态课堂重点在于构建,要创设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生态师生关系;拓展德育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行多维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创设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

课堂环境是德育课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有效德育教学的前提条件,要创设积极的课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1)自然环境的创设

保持教学空间内适宜的光线、温度、湿度及空气的清新和流通,以维持学生生态主体舒适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和高度的注意力;合理地布置教学空间,如在教室里张贴介绍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的画册、建立专门的德育教室等,烘托出德育氛围,以调动学生生态主体的学习兴趣;适度控制班级的人数规模,拥挤的教学空间会使学生分心,产生阻断的体验,影响学生的态度情感;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设施。

(2)人文环境的创设

创设真实生动的道德情境,使学生生态主体在情境体验中主动建构道德知识,避免生态个体缘于对生活的疏远而导致“花盆效应”的产生;创设以学生生态主体为中心的道德学习情境,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广泛参与、积极交往、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实践共同体;营造浓郁的德育课堂学习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生态主体的专业素养;注重校园文化底蕴的融入。

2.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

(1)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直接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能动性、主动性、选择性的调动,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充分参与。

(2)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任何教师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他认为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教师只要提供适当的帮助,他们都能学好每一门学科。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3)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理念

要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均衡发展。

(4)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理念

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并注意加强德育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5)树立重视个性发展理念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此外,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和喜悦中不断追求卓越。

3.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生态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因素,两者互利共生、共同发展。民主、平等、合作的生态师生关系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亲近和信任,促进师生间的合作。

(1)德育生态课堂倡导合作

生态课堂需要各生态因子间通过合作交流达成理解、促进发展。合作交流不仅是课堂的基本互动形式,也是探索知识、交流情感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可以在预习环节、讲授新课环节、练习环节及评价环节中进行,有效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加深理解、拓宽思路。

(2)德育生态课堂倡导平等

生态课堂中学生和教师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是平等互助的双主体关系,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不能仅仅注重自我主体,发挥自我主体作用应以学生主体的充分调动为条件。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践行生态课堂的理念。

(3)德育生态课堂倡导民主

应注重教学的民主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的教学民主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感和紧张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4.拓展德育课程内容

生态因子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或者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生长有限制影响,这是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对于德育生态课堂来说,主要的限制因子是能量流与信息流,当能量流低于学生的基本需求时,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要不断拓展德育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应从社会中搜集和整理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其中,引导他们运用道德理论去认识社会现象,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关注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如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欺许问题等。把这些现象渗透到道德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其进行观察、判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自觉遵守各种道德规范。

应当注意的问题是:教师在拓展德育课程资源时要遵循生态学的最适度原则,也就是说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超过这个范围将走向反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程资源内容要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上下限,不然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丰富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活力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德育生态课堂尊重多样性、尊重个性。由于学生及个体情况存在差异,教师专业素质、价值观念存在差异以及教学内容的差别,相应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其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体差异,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二,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根据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个性特征,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教学方法。其三,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别,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认知性的内容可以运用发现法、情感性的内容可以运用体验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单向与双向、直接与间接、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方式得到展开,促进了彼此间思维的碰撞、知识的融合、情感的互通,使德育课堂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实现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完美统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营造出学生彼此间相互帮助、良性竞争的生态环境。

6.实行多维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生态学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将万物联为一体,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应受到保护。德育生态课堂要积极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对生态主体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过程性评价,以体现出对师生生态主体的尊重和保护,并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体现出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客观性。

(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采取书面测验、课堂观察、电话随机查访、学习档案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3)评价内容要具有多维性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如业务技能、敬业精神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综合学生的各种日常表现,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等进行全面考评。

(4)评价原则要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

注重发展性是指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师生的表现,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激励教师不断改革创新德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注重过程性是指重视动态性和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师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德育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强调用生态的观点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发课堂教学的潜在能动因素,力求使生态主体之间以及生态主体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营造健康、和谐的课堂生态系统。构建德育生态课堂对于促进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陶,彭文波.课堂生态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2] 黄大龙,朱治国.生态课堂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3] 卢谦.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4] 张健.践行生本理念,构筑生态校园[J].考试,2010(4).

[5]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杜亚丽.生态课堂的基本要素及特征[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1).

[7] 杨冬梅.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作者:王宏(1968-),男,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构建策略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