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材现状及改革建议

2016-05-14朱英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用学改革

摘 要教材是学生习得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从语用学视角出发分析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两套初中英语教材中语用知识的分布情况,发现其在系统性、全面性及交际性方面都还存在不足,部分教材还出现了语用失误。针对发现的情况,提出了以注重语用知识输出和培养学生语用意识为主的教材改革建议,以期为切实提高初中生英语运用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 语用学 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初中英语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1]。这就把语用能力的培养列为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如果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略语用知识的指导,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令人忧虑了。而现阶段学生出现的“哑巴英语”可能正是其语用能力欠缺的表征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并不是同步发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不能保证语用能力的同期发展。在二语习得教学中,需要对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国内外学者就语用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呼吁将语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并倡导为二语学习者提供使用这些知识的机会以利于其语用能力的发展[2]。另外,研究也发现,为了避免语用失误,有必要将语用原则纳入教学内容[3]。教材通常是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核心,而现阶段国内对于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研究主要从知识体系、文化导向、文章体裁、学习策略等维度进行,较少从语用角度进行评估。因此,基于语用学的角度对初中英语教材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改革建议,能对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帮助初中学生获得理想的英语交际能力有着切实的参考价值。

一、初中英语教材现状

通过对现阶段使用较为广泛的两套初中英语教材,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目标)(以下简称《新目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新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中语用知识的分布情况进行仔细梳理和归类,可以发现现有的初中英语教材在语用层面上系统性、全面性欠佳,此外,教材交际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教材还存在着语用失误。

1.语用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

从言语行为、语域、礼貌、文化、语篇这五个语用元素出发,可以发现现阶段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的言语行为所占的比重最多,而涉及到语域等语用元素比重很少。而在比重最多的言语行为中,教材大多都只涉及了其中一小部分,主要集中在请求言语行为、道歉言语行为等,而对其他大多数的言语行为没有提及。比如说,《新目标》五册书涉及到36种言语行为中的16种,且每册书中的言语行为数量不均衡,初二11种,初三7种。而《新标准》共涉及了17种言语行为,其所占比例也不太均衡,有些比例高达27%(如询问信息),有些仅为8%(如问候)[4]。

教材对语用知识编排的系统性也不足。以《新目标》为例,其所涉及的言语行为中,具体到道歉言语行为,教材中共出现了20次,覆盖了大部分道歉言语行为策略,但是并没有完全覆盖所有的子类型。请求言语行为在《新目标》共出现33次,其主要以情感引导、建议、许可、能力和责任为主,其他请求类型基本没有涵盖,没有体现出请求言语行为的系统性。具体到所涉及的请求策略,涵盖了直接请求策略和间接请求策略两大方面,但是并没有覆盖这两大类下的各个子项目,显性直接请求策略、回避直接请求策略、间接请求策略下的愿望、建议和强暗示策略没有在教材中出现,且相关请求行为也没有按照请求强度的强弱顺序在教材中得以呈现。此外,教材普遍缺乏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比如说称赞、拒绝等。

2.交际性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尤其是对话,大多由一方控制着话题,整个交谈中话语轮换显得不够灵活,与整个会话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同时,会话中缺乏交换信息,交际一方在听了另一方的回答后,很少做出评价或反应,即便是在真实语境中会出现的反馈提示如ah,yeh等也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在《新目标》Go for it!七册上教材中尤为明显,但在九册(2014年3月版)教材中的交换信息可以明显看到有所增加。但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角度来讲,七册上是初中生初学英语的阶段,从交际角度来讲,其出现的反馈提示应该更多,而教材忽略了这一点。此外,教材中的对话话轮都是由完整句子构成,整个对话缺乏交际性,看起来会话参与者只是在练习英语句型而不是在交换信息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换言之,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语言交际的情境性,那么很难说这种教材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真正得体可靠的语用知识。

3.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不同背景的社会人在交际中,由于表达方式或习惯的不同,或者由于缺乏对对方社会背景知识等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实际交际效果的现象[5]。语用失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教材中的语用失误是造成学生语用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忽视了对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和语言结构等因素的顺应,出现了较多的失误。以人教版的初中英语Go for it!为例,其出现了145处语用失误。在原本应该用find out的地方误用了find,本该用look up的地方误用了check。甚至还出现了类似于These are my parents的表达方式。通过仔细分析,发现语言结构语用失误较之于交际语境语用失误和语言语境失误明显得多。

二、初中英语教材改革建议

基于现阶段初中英语教材的现状分析,立足于Schmidt提出的注意假设、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以及Bialystok提出的二语习得二维模式,建议现行教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以更好地帮助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使初中学生获得更为理想的英语交际能力。

1.注重语用知识的全面性及系统性,适当增加重现率

注重语用知识的全面性及系统性,适当增加重现率是基于Schmidt提出的注意假设理论。该假设承认意识在二语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并且认为学习者首先必须“注意”到输入中某些个别的形式,然后才能处理该种形式[6]。换句话说,注意是将输入转化为吸收的必要充足条件。注意假设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注意,即对输入的注意是所有学习的必要先决条件,注意是输入转为吸入的必要条件;另一个是理解,即对意义深层理解[6]。在语用学中,注意指二语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如请求言语行为、道歉言语行为等的意识性;理解指二语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并恰当地使用这些言语行为。

注重语用知识的全面性及系统性,适当增加重现率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对语用知识的注意,并通过不断重现的形式逐步固化学生对这些语用知识的认识。语用知识尽可能地全面,这样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其注意形成的知识才更全面、更深刻。以请求言语行为为例,应尽可能地按照类别将其归类并作出说明。在给学习者提供具体例子时,可以介绍听者和说者的相关信息,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交际的具体场景以及请求的强加程度等相关语境因素。因为随着社会距离、社会权势和强加程度等语境因素的变化,会话者所采取的请求策略及其内、外部修饰语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次,语用知识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形成的循序渐进,有章可循。比如说请求言语行为通常是有外部修饰语的,那么教材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系统地讲解外部修饰语中的针对方便与否、得到预先承诺、提供理由等6种常用的外部修饰语。在具体到每一个外部修饰语的时候,教材可以系统地讲明其出现的位置、表现形式、在请求言语行为表达时所起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能够学习和参考的范例。比如说在讲授针对方便与否时,教材如果对其形式、位置及功能进行介绍,那么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其语用特点及原因。例如:

Sue:Hello Brenda...could I have a quick word with you please?

Brenda:Yes,sure...come in.(Yates & Springall,2010)

以上对话中,Sue在提出自己的中心请求行为之前用了针对方便与否这一外部修饰语来先问Brenda方便与否,以此来保护自己和听者的消极面子,其一般都在中心请求策略之前以疑问句式的形式出现。那么教材可以把其形式、位置、功能及具体实例进行介绍和列举,这样学生关于针对方便与否这一外部修饰语的知识会系统化而避免了零零散散。同时,基于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成长特点,适当地重现能更好地唤起他们的注意并巩固已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更加顺畅地使用。

2.增加课后语用知识输出的活动设计

语言输出假设有三大功能,即能让学生注意到语言的结构、意义、用法等问题,能对学生获得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进行假设性的检验,能提高学生的元语言意识[7]。学习者在对语言进行输出时,应对该语言的规则有明确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输出能让学习者更加有意识地去关注新的语言形式的结构、实现途径和可能取得的效果之间的关系,也能有效地使学习者在接受正确反馈信息的同时检测他们对目的语的假设,从而纠正他们的错误。增强语用知识的输出,可以更好地帮助初中学生获得理想的英语交际能力。

现阶段初中英语教材中输出的活动版块设计,交际活动和角色扮演是常用的模式,基于语用学的角度,教材在这种活动版块设计的基础上也许还可以更加详尽地提供语境、语域、礼貌、文化、语篇等相关语用信息,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具体的实现模式。以请求言语行为为例,教材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可以设置同一请求言语行为在不同的社会距离、相对权势以及强加程度下的角色扮演练习。通过对不同变量场景的活动练习,让学生能够体会并琢磨言语行为在不同的社会距离和相对权势情境下的不同实现方式,以提高其语用意识。

3.注重学生语用意识的反思板块设计

语用能力的发展需要两个独立的过程,即语用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语用知识表达流畅性的发展过程[8]。学习者在获得了语用知识之后,必须将所学所知的语用知识较为顺畅地使用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要让学习者的交际较为流畅,除了加强语言的输出之外,还可以让反思活动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输出和理想交际效果之间的距离,以此不断修正输出,缩小该距离。

通过增加反思活动的设计,初中生可以结合某一个单元所学的语用学知识进行总结、评价,以便加深印象,突出教学效果。反思活动的设计可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获得了输入、进行了输出之后,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将语用知识表达流畅。反思可以由老师在课堂内指导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不同年级的反思板块活动设计也需要兼顾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比如说,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可以以形式找寻进行,即要求学习者去找到所给出的语料中有关所教授的语用知识点中哪些可能是本族语者所输出的。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以形式对比的方式进行,即让学习者去对比自己在相同语境下的输出和本族语者输出的不同。通过此类反思板块活动的设计,将更加有助于学生在今后自如地使用语言。

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整个教学中不断渗透对语用知识的讲解和语用意识的培养。而教材无疑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初中英语教材在现行基础上更加注重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面上为学生提供权威全面和系统的语用学知识,在点上为学生提供更为详细可参考的具体例子,并在课前热身和课后复习巩固练习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那么教材也许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良好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减少语用失误提供一个可以实践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0(2).

[2] 胡美馨.言语行为语用意识培养在综合英语教材中的实现[J].外语研究,2007(4).

[3] 叶邵宁,滕巧云.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3(6).

[4] 霍文保.初中英语教材的语用评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5] 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0(3).

[6] Schmidt,R.Consciousnes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Tutorial on the Role of Attention and Awareness in Learning[A].In R. Schmidt(ed.)Attention and Awarenes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C].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1995.

[7] 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Theory and research.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1,471-483.

[8] Bialystok,E.(1993).Symbolic representation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in pragmatic competence.Interlanguage pragmatics,3(1).

[作者:朱英(1981-),女,四川德阳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语用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改革创新(二)
浅谈语用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