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几点认识

2016-05-14沈杨雅淇

文教资料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治理重要性问题

沈杨雅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国家治理需要逐渐实现现代化,以适应社会和世界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升整体文化水平,才能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经济、生态等方面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备受人们关注。

关键词: 文化治理 重要性 问题 策略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是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之后的“第五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可以适应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升整体文化水平,才能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经济、生态等方面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备受人们关注。

一、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含义,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指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及其相对应的文化。精神文化则代表了人们通过对物质的认识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笔者认为意义更深远的是精神文化,通过精神文化传播中国的思想观念,发掘中国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对于处在相对和平且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的年代,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硬实力”渐渐转向了由知识、文化、价值观等组成的“软实力”。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对中国,对亚洲的许多国家例如日本、韩国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认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对外开放的洗礼,已认识到一些外来文化混淆视听的弊端。但总的来说,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精神力量。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应继承发展我国传统的优秀方化,对于外来文化应去其糟粕,加强国家对文化的治理。

从学者的角度来看,邓玉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治理,都必须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服务于自身的文化发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不仅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的治理,即文化治理的现代化,更要认识到文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1]。许耀桐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分为系统、结构、层次三个方面,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就是由政治权力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宪法法律系统、思想文化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2]。结合上述观点,虽然对治理现代化的理解角度不同,但都承认了文化作为其中一个方面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渊源上看,葛西兰的“文化霸权”理论,福柯的“治理性”概念,本尼特的“文化的治理性”等思想理论对文化治理概念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国内来看,台湾学者廖世璋最早涉及文化治理的概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也包括文化方面,文化治理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

由此看来,文化治理指的是将各种政策言论等通过文化与人民群众联系起来,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认同国家的政策方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第一,文化治理具有协调性。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的,作为一个国家,要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就需要一种媒介使人们相互联系,而文化就有这个作用。通过文化治理,可以使人们进行有效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形成合力;第二,文化治理具有引导性。文化可以为人们的思想和想法提供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群众在国家需要的方向发展。通过文化治理,使人民的想法和行为朝着既定的方向进行,有利于国家和谐和稳定;第三,文化治理具有相互联系性。文化治理要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相互联系,这几个方面彼此相通,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的发展水平。不但如此,还要与世界相联系,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把中国的优良文化传播出去,创造互利互赢的局面;第四,文化治理具有发展性。文化治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改进,以我国国情为基础,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更新、创造和发展,逐步适应社会,不断完善丰富文化治理的内容。

三、文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文化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从经济方面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和生活需求已经得到了保障,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注重精神生活,文化产业相应而生,例如旅游、娱乐等产业,既可以使人们在劳累的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又可以拉动本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但是如今包括互联网的各个文化行业迅速发展,其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文化产业,电影行业的负面影响屡见不鲜;创新力度不够,只是一味借鉴外来文化,山寨产品此消彼长;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晚,技术方面达不到先进水平,也导致了一些人对此的不信任,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

2.从社会方面看: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参差不齐,道德水平有高有低,教育水平地区有别。我国的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国民开始选择出国旅游或深造,相伴而生的,听到的往往是我国国民素质不高的声音,不尊重当地文化,不爱护环境,等等。不但在国外,国内亦是如此。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让人们本身善良的品质受到了质疑。

3.从政治方面看:社会的转型对中国的治理提出了挑战,改革总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因此产生某种阻力。

四、推进文化治理发展的路径

1.从经济的角度讲,第一,经济与政治是相伴而行的。为了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再加上政治管理的需要,因此,文化治理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变得重要。通过推出一系列的文化商品和文化充满活动,不但可以拉动内需,更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国家方针政策并予以支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的稳定有促进作用。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文化思想的转变与发展,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创新型人才,增加对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经费,鼓励对相关行业的研究。第三,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对文化行业的重要领域进行严格的审批监察,提高管理水平。

2.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文化管理,需要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第一,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文化管理。第二,社会,指的就是人的集合体,为社会服务即为人民服务。因此,从文化层面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便成了必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与老百姓互动,给人民群众带来福利,提高人民的思想水平,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更好地发挥主人翁作用。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交流,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民族认同的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第三,制定文化标准,与国际接轨,不管在国内国外,都要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体现我国的国民素质,大国涵养,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这不单单只依靠国家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治理,也要依靠国民自身各种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才能进步。

3.从政治的角度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与政治有着深刻的联系。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可以对特定时期的政治环境提供支持。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国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文化对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对文化的治理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对人民用文化的手段进行政治思想的传播,可以让人民更容易认同,也使政府更便于管理。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各个方面的治理都是相辅相成的,单单靠文化治理并不能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需要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一个治理系统,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国家治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玉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文化的视角[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12:30-33.

[2]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01:10-14+19.

猜你喜欢

文化治理重要性问题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模式与政策路径分析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