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临床研究

2016-05-14于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8期

于丹

[摘要] 目的 研究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观察两组的冷冻效果、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对照组的痰菌转阴率为69.6%,研究组的痰菌转阴率为89.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对于支气管结核病来说,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的方法疗效更佳,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且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呼吸困难;肺部异常;介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8-0082-03

支气管结核产生的部位不明显,在初期诊断时较难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容易产生组织增生或者支气管狭窄等,导致肺不张等较为严重的结果[1]。此外,支气管结核病的传染性较强,很容易导致支气管局部内出现肉芽组织增生等,造成管腔狭窄。支气管结核打破了支气管壁的结构,假如仅使用抗结核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很难深入病灶,不仅治疗的过程会不断的延长,导致支气管出现病变,引发肺阻塞或者肺不张等情况,且治疗效率也无法得到保障[2]。近年来,运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结核患者92例,所有的患者均经过螺旋CT以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支气管结核,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17~78岁,平均(47.5±5.3)岁;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8~78岁,平均(48.1±4.3)岁。排除标准:①有明显气道管壁软化,支气管管口完全闭锁,狭窄的支气管远侧肺部有明显的损毁;②患者出现明显出血倾向与凝血障碍;③已经接受过其他药物的治疗。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46例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20例患者出现咯血或者痰中带血。病变侵犯部位:声门、气管及隆突2例,左主支气管30例,右主支气管21例,左上叶15例,右上叶13例,两个以上部位支气管受累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结核治疗方案2HREZ/4HR进行治疗。药物代号为:H异烟肼(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9,药物规格:0.1 g×100 s)0.3 g/次,1次/d;R利福平[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210,药物规格:0.15 g×100 s]0.45 g/次,1次/d;E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49,0.25 g×100 s)0.75 g/次,1次/d;Z呲嗪酰胺,0.25/次,3次/d。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前提下,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术。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者全麻,经过鼻腔或者经过口腔插入支气管镜,探查气管与支气管,确定病变部位。接着可使用活检钳对于病变部位出现的分泌物与已经坏死的组织进行清除,清理完毕后,将软性冷冻头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插入到支气管的工作孔道中。探头末端必须远离支气管镜远端5 mm以上,探头顶端则放在病灶上部或者深入病灶内。脚踏控制冷冻开关,冷冻持续时间为30~50 s,温度控制在-70°C~-50°C,当冷冻到组织发白脱水以后,关闭冷冻开关,自然溶解1 min,一次冷冻溶解的过程大约为2.5~3 min,每个点都要进行重复冻融3~5次。此外,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来说,则需要多设置几个冷冻点,必须将病灶的能见部分全部冷冻,最后将一些肉芽组织随着冷冻探头与气管镜一起拔出。治疗过程中可实施数次冷冻切除,直到肉芽组织减少,组织可出现小量渗血,出现小量渗血一般能够自行缓解,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对局部使用少量的肾上腺素。间隔7 d后,需复查支气管镜,对于冷冻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假如发现较为显著的残留病灶,则可进行再次冷冻,并注射药物治疗,可重复多次,按照患者的耐受程度与病情制定计划,平均每周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冷冻效果、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痰菌培养方法可使用BACTEC MGITTM960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进行测定,实验操作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治疗半年后,即可进行测定。

1.4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支气管黏膜较为平滑,管腔通畅,且腔内的病灶已经全部去除,功能已经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镜下支气管病变已经逐渐吸收好转,但≤病灶的2/3,支气管黏膜较为平滑,从管腔看到了瘢痕狭窄,但仍然通畅,影像学检查表明患者肺部病变有所吸收但≤病灶的1/2;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病变部位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影像学检查表明患者病变未得到好转[3]。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有39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中有27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率为8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92例患者均可耐受,有4例患者产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现象,停止操作后进行吸氧治疗,经过2~3 min后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在临床治疗中,除了一小部分患者出现少量出血外,并没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也没有患者出现气管壁穿孔或者大出血等并发症,也未产生结核病灶播散等并发症。

2.3 两组痰菌转阴率变化分析

对照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为69.6%,研究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为89.1%。研究组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46,P<0.05),见表2。

3 讨论

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结核病是威胁公众健康的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高发病率国家。支气管结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一般继发于活动性肺结核。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发病率也会逐渐提高。患有支气管结核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咯痰等症状。早期的症状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会呈现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很容易产生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假如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很容易产生反复肺部感染以及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且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4]。

近年来,患支气管结核病的人数不断增加,由支气管结核导致的管腔狭窄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治疗中,很难治愈支气管结核,会对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且还对患者的肺功能产生严重的损害[5,6]。支气管结核可分为5型2类:Ⅰ型为炎症浸润型,Ⅱ型为肉芽增殖型,Ⅲ型为溃疡坏死型,Ⅳ型为瘢痕狭窄型,Ⅴ型为管壁软化型。两类指活动性支气管结核(Ⅰ~Ⅲ型)和非活动性支气管结核(Ⅳ~Ⅴ型),本组9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中只见Ⅰ~Ⅳ型,未见Ⅴ型。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方法除了开胸手术外,主要就是借助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目前介入技术主要有冷冻、支架置入等。冷冻术治疗支气管结核的原理为:通过冷冻使病变组织产生冰晶现象,此现象可使细胞内的机能产生紊乱,直到死亡[7-9]。且冷冻技术能够改善病变部位的酸碱度,由此使酶系统产生变化,破坏细胞的代谢功能,直到细胞死亡[10]。在细小的血管内产生冰晶,就会出现阻塞现象,导致血压的流速减缓,致使局部组织产生坏死的现象,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支持[11]。此外,冷冻治疗还能够使免疫细胞总T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的含量增加,产生特异性抗体。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尤其是新型冷冻探头的产生,将手术变得更加容易,且冷冻治疗的费用相对较低,手术也较为安全,不会出现穿孔或者腔内燃烧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中得到推广[12-14]。通过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就可将已经坏死的组织清除干净,通过冷冻病灶,就可使溃疡坏死的黏膜愈合。而注射异烟肼则能够提高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中有39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中有27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可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为69.6%,研究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为89.1%,表明采用冷冻术治疗支气管结核效果更好,与陈志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冷冻技术能够对肉芽增殖型或者溃疡坏死型支气管结核产生良好的作用,在清除肉芽时,还可以使病变的组织自己修复,促进坏死黏膜的愈合,有效地避免气道狭窄等后果。

综上,对于支气管结核来说,采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的方法疗效更佳,能够有效地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等,改变病变部位,同时还可缓解因为气管病造成的肺部异常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傅恩清,金发光,刘静莉,等. 支气管镜下电凝加冷冻及球囊扩张序贯治疗支气管狭窄与闭锁56例疗效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11(7):22-23.

[2] 穆德广,金发光,楚东岭,等. 低温冷冻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所致气道狭窄作用探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3(6):34-35.

[3] 周世新,张祖贻,肖学平. 经支气管镜诊断及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36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1):31-32.

[4] 赵珊,杨芸,张云辉.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103例临床及纤支镜检查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2014,49(45):56-57.

[5] 石彬,刘德若,郭永庆,等. 经纤维支气管镜冷冻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2(2):24-25.

[6] 沈建恩,高春荣,张叶娜,等. 支气管结核246例诊断和介入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05,27(3):186-188.

[7] 崔嘉,徐建华,刘福升,等.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初步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2):1020-1024.

[8] 方亚伟,蒋玉兰,易仁德,等. 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结核60例临床体会[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87-88.

[9] 林明贵,张广宇,李燕峰.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2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13,11(9):23-24.

[10] 唐静,李盛芝,张广宇,等. 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66例支气管结核的配合与护理[J]. 中国医药导刊,2012, 12(1):24-25.

[11] 姚戈,袁冶,涂盛锦,等. 纤支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31-32.

[12] 魏喜玲,梁占伟,李志惠,等. 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146例支气管结核疗效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2, 17(5):841-843.

[13] 陈志,张广宇,王巍. 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8):509-513.

[14] 桑卫东,余夏发.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术治疗支气管结核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139-141.

(收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