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2016-05-14万鹏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万鹏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我们对2013年09月~2015年09月12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随机分组。分别选择B1组(观察组 60例)以及B2组(对照组 60例)表示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组别名称。B1组:临床选择无痛胃肠镜诊治的方法;B2组:临床选择常规胃肠镜诊治的方法;针对临床疗效以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分别完成诊治后,在临床疗效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为明显提高(P<0.05);在观察指标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为明显优势(P<0.05)。结论 临床选择无痛胃肠镜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完成治疗后患者可以快速恢复,表现出的不良反应较小。

关键词: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

无痛胃肠镜作为一项无痛技术,其能够有效确保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接受临床检查以及临床治疗,进而针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1]。为了进一步分析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临床选择无痛胃肠镜的方法加以诊治,最终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观察指标获得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消化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对2013年09月~2015年09月12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随机分组。分别选择B1组(观察组 60例)以及B2组(对照组 60例)表示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组别名称。B1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为(44.9±7.9)岁;B2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为(45.1±8.1)岁;所有患者全部满足消化内科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针对B1组患者,临床选择无痛胃肠镜实施诊断治疗。针对B2组患者,选择常规胃肠镜诊治的方法。针对B1组患者,在实施临床手术前,按照常规实施体检,针对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认真检测,要求医护人员认真对患者讲解实施胃肠镜的具体原理,将患者表现出的恐惧心理有效降低,保证患者在实施手术前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并且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手术指导,要求患者禁食以及禁饮等。确保能够为患者成功完成临床手术。在准备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针对患者选择枸橼酸芬太尼实施静脉滴注,在5~10 min后,选择丙泊酚(1~1.5 mg/kg)对患者实施静脉滴主。观察麻醉生效后,对患者有效进行体征检测仪的连接,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肢体反射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合理对麻醉剂应用剂量进行调整[3]。针对患者在实施胃肠镜手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认真检测,一经表现出特殊情况,选择有效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针对B2组患者,临床未给予麻醉处理,其余步骤同B1组患者。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在实施诊治过程中,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最终对临床疗效以及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对比[4]。

1.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对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表现出疾病不良反应的情况,患者表现出较高的依从性;有效:患者临床手术相对成功,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患者表现出恶心呕吐症状以及咳嗽症状等,患者依从性较高;无效:患者未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表现出严重的不适感,患者依从性较弱[5]。

1.4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手术时间、患者出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形式表示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以形式表示临床观察指标,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分别完成干预后,B1组患者中,治愈患者55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B2组患者中,治愈患者19例,有效患者17例,无效患者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为显著的提高(P<0.05)。

2.2观察指标 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分别完成干预后,B1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47±0.65)min;出院时间为(5.50±1.19)min;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B2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59±0.67)min;出院时间为(7.86±1.50)min;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1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67%;在观察指标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为明显优势(P<0.05)。

3 讨论

当前医院针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临床主要选择胃肠镜的方法进行诊治。选择传统胃肠镜方法进行疾病诊治的过程中,因为此项操作表现出一定的侵入性,从而导致患者表现出强烈的不适感,进而针对胃肠镜临床诊治表现出心理排斥感,此外存在较大概率出现疾病误诊以及疾病漏诊的情况,对此在对患者实施胃肠镜诊治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确保患者的舒适度[6-8]。

无痛胃肠镜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因为麻醉效果不会导致患者表现出任何的不适感,此外能够将患者不良情绪有效消除,将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调整,进而将患者的耐受性显著提高[9]。与此同时,患者在保持静止状态下,可以有效将胃肠蠕动频率降低,最终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10]。

本次研究中,两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分别完成诊治后,在临床疗效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为明显提高(P<0.05);在观察指标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为明显优势(P<0.05)。有效证明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临床选择无痛胃肠镜诊治的方法进行干预,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叶芬,王红玲,郑国荣,等.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应用180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2):1264-1269.

[2]覃粟新.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无痛胃肠镜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5(19):44-44.

[3]杨润芝.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疗效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641-642.

[4]李建芳.关于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5,5(9):174-175.

[5]白波.无痛胃肠镜在诊治消化内科临床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5,1(7):112-113.

[6]陈永忠.论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312.

[7]周峻毅.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69-2670.

[8]李建设.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3100-3101.

[9]毛宏杰.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04.

[10]叶芬,王红玲,郑国荣等.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应用180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2):1264-1269.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人文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观察及分析
中药三参滋胃饮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