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水肿实验方法改进

2016-05-14马文卓蒲文静高蓉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

马文卓 蒲文静 高蓉

摘要:水肿是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其发病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传统的实验方法只能验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水肿的机制。因此,我们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高职高专;水肿实验;方法改进

水肿是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其发病机制分为两大方面: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导致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②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导致水钠潴留。在实验中,我们常复制动物水肿模型验证水肿的发生机制。

1 传统蟾蜍下肢水肿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常用蟾蜍下肢灌流的方法复制水肿的动物模型,验证教学中水肿的第一条发生机制。当血液和组织间液体的动态平衡失调时,组织液的生成量大于回量,过多的液体潴留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则形成水肿或积液,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组织液生成力量与组织液回流力量对比,毛细血管压和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液的生成,血管胶体渗透压和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促进组织液的回流,②毛细血管通透性;③淋巴加流。上述一个或几个因素同时或相继失调,都可能成为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实验中任氏液替代了血管中的血液,血管中液体胶体渗透压下降;同时使血管中无红细胞,内皮细胞缺氧,微血管通透性升高;灌流速度快使微血管中的流体静压升高;剥皮时去掉了淋巴组织淋巴回流受阻;这些机制同时导致了蟾蜍下肢水肿。但用这一个实验解释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水肿的机制尚有牵强之处。

1.1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淋巴管断裂后会出现淋巴漏淋巴液从断端流走,淋巴液大量流失。蟾蜍的皮肤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去除蟾蜍的皮肤也就是去掉了蟾蜍的大部分淋巴组织,造成淋巴管断裂,淋巴液漏出,并不会造成淋巴回流受阻。因此,剥皮去掉蟾蜍的淋巴组织不能引起蟾蜍下肢水肿。

1.2在水肿形成的机制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会造成血浆内的血浆蛋白通过高通透性的毛细血管到达组织间隙,使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引起水肿。实验中任氏液替代了下肢血管中的血液后,的确会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而出现损伤,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但此时血管内无血浆蛋白,这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不会造成织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的变化,在此实验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对水肿形成没有影响。

1.3快速向蟾蜍下肢动脉中灌注任氏液,可以加快血管内液体流动速度,从而增加流体静压,但水肿形成过程中流体静压的升高是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而非动脉血液流入增多,在分析实验时容易给学生带来水肿是由于动脉血流入过多的误解。

因此,水肿实验用蟾蜍下肢灌流的方法只能验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水肿的发生机制。

2 水肿实验方法改进

我们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①仍用制作蟾蜍下肢灌流标本,制作方法与经典实验方法相同[1],只是在制作灌流标本时不去掉蟾蜍的皮肤,直接穿刺蟾蜍的腹主动脉,进行任氏液和高渗糖的灌流。②取大白鼠一只,用20%乌拉坦麻醉后,使其仰卧在兔台上,固定四肢及头部,双后腿脱毛,分别在大白鼠膝关节上0.5cm处做记号,并测量该处大鼠腿的周长,打开大白鼠左下肢腹股沟处皮肤,找到该侧股静脉并结扎,使其静脉回流受阻,同时找一条塑料管结扎大白鼠右侧大腿根部,25min后观察到大白鼠双后爪明显变成青紫色,分别测量大白鼠大腿记号处周长。得出结果:大白鼠后腿直径明显增粗,尤其是右后腿增粗明显。

改革后的实验保留了蟾蜍下肢灌流实验,用以验证血浆胶体渗透压对水肿形成的影响,但省去了蟾蜍剥皮的操作使实验得到部分的简化,减少了实验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灌注任氏液后蟾蜍下肢明显肿胀、重量增加,主要机制是灌注任氏液后蟾蜍下肢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发生水肿。同时增加了大白鼠下肢水肿的实验,结扎大白鼠左下肢股静脉何用输液软管结扎大白鼠右下肢,操作也不难,在操作中锻炼了学生的一些实验技能:大白鼠的抓持和腹腔注射、大白鼠肌肉的分离和血管的寻找、血管的结扎,5min后发现大白鼠双下肢明显肿胀,大白鼠右下肢肿胀较左下肢明显。通过增加的实验可以验证蟾蜍下肢灌流实验不能很好解释的三条水肿机制:

2.1结扎大白鼠股静脉可使大白鼠下肢静脉回流受阻,从而使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大,使得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从而导致水肿。

2.2结扎大白鼠股静脉可使大白鼠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内血液淤积从而导致毛细学管内动脉血进入受阻,毛细血管内缺乏氧和营养物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受损而使毛细血管管通透性增高,会造成血浆内的血浆蛋白通过高通透性的毛细血管到达组织间隙,使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引起水肿。

2.3结扎大白鼠右后腿根部使其爪子变成青紫色,压迫静脉使静脉回流受阻的同时也使淋巴管受压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的淋巴回流减少,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水肿。这也导致了结扎根部的右后腿比比单纯结扎股静脉的左后腿肿胀(水肿)更明显。

总之,本实验改进后虽然增加了实验成本(每个实验小组多用了一只大白鼠),但是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大白鼠的腹腔注射的方法、在大白鼠身上分离和结扎静脉血管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改变了实验设计,更能验证理论课上学的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导致水肿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叶静,邸红军,沈炳玲,等.探讨蟾蜍下肢水肿教学实验设计的改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08.

[2]陈主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编辑/安桦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
试论加强四川省高职高专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必要性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