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干预在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2016-05-14李雁敏郭亮军

医学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行为

李雁敏 郭亮军

摘要: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临床惰性常导致医生和护士忽略患者的病情,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障碍[1]。认知治疗是心理干预的重要方法,其注重患者的信念、思维及推理等,可对患者的不合理情绪及错误认知通过认知重建加以纠正,促进认知一情感一行为三者间的和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

关键词:认知干预;自我效能干预;中年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

1 理论基础

1.1认知干预理论 认知干预是指通过改变或影响个体已有的认知思维模式来影响个体的(运动)行为水平的各种主动措施。Clare[3]将认知干预分为三个不同内涵的概念:①综合认知刺激(Generalcognitive stimulation):强调以一种非特异性的方式进行一系列千预活动,旨在提高目标人群的认知和社会功能。②认知训练(Cognitive training):主要包括使用一系列标准化工作任务,针对特定方面的认知进行指导性训练(如记忆、语言、注意力和执行能力等)。认知训练通常是在一个小群体中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干预。③认知康复(Cognitive rehabilitation):主要针对特定日常活动能力的一系列个体化干预方案,旨在改善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实际困难。

1.2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人们对自己实施和坚持某特定行为且达到预期期望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履行某种能力的自信心[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人类的行为受人的认知形成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期望的影响。

1.3自我管理理论 糖尿病遵医行为的概念经历了从依从性、遵守性到自我管理的演变过程。社会生态模型是Glasgow等[5]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研究提出的最新理论模型,用以解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2000年,Glasgoe等[6]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四水平层次金字塔型社会支持和影响模型。四个水平层次代表了社会支持的资源,包括应对、亲密关系、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其中应对是指个体的内部因素,包括遗传、态度、信念和人格等。

2 自我效能在心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

2.1自我效能相关影响因素 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关键。

2008年,马爱霞[7]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显示,治疗措施、提高疾病知识水平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而心理状态中抑郁的存在明显地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刘维维[8]对135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结果为,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血糖控制的感知和病程。朱红等[9]的调查显示,14.4%的调查对象在规律锻炼方面自我效能水平较低。

2.2不同人群间自我效能状况 对社区、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研究表明,门诊及住院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锻炼和预防处理高/低血糖方面自我效能较低;而年龄越大,自我效能越高;病程越长,规律锻炼和足部护理的自我效能越低[9]。男性糖尿病患者在医疗控制自我效能方面比女性患者高[8]。

2.3自我效能与心理认知相关性 健康教育理论的四种模式,健康教育信念模式、动机访谈技术、跨理论模式、授权教育模式与自我效能的应用研究指出,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并促进了患者的行为改变[10-13]。

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4]。而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等呈显著负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在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刺激时采取了较多的消极应对方式,使其获得的主观支持较少,且对支持的利用也较低[15]。

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研究指出,因糖尿病导致的与生活规律相关的痛苦表现较明显,自我效能水平与心理痛苦程度呈负相关[16]。

2.4自我管理与心理认知相关性 对自我管理态度积极的患者是指拥有技能、知识、信心且有动机参与成为有效照顾团队成员的患者[17]。石莲桂等[18]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研究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得分为71.52分,积极股总体平均分为54.56分,缺乏自我管理的知识和信心。赵海燕等[19]的研究也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3 认知干预在糖尿病中的研究

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干预研究的干预措施主要有干预训练[20]、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21]、专科护士知识认知干预等几方面。具体为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教育,鼓励家属参与沟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干预,成立糖尿病健康俱乐部等。

观察指标包括记忆状况[20],遵医行为、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血糖控制疗效,接受胰岛素治疗率、空腹血糖正常率[21],药物治疗依从性[22]等几个方面。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后,患者在遵医行为、药物治疗依从性、接受胰岛素治疗率、血糖控制正常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4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提示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个体化、同伴、集体教育,提高患者对控制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关注疾病对个人的心里影响,帮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上述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和使用研究结果时要慎重,建议对特定的研究人群进行持续的、反复的评估作为干预的指导基础。

参考文献:

[1]Van Bruggen.Clinical inertia in general practice:widespread and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diabetes car[J].Fam Pract,2009,26(6):428-436.

[2]李小云,张静平,彭芳,等.认知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情绪管理及治疗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84-86.

[3]Clare L.Cognitive training and cognitive rehabilation for people withearly-stage dementia[J].Rev Clin Gerontol,2003,13(1):75-83.

[4]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215.

[5]Glasgow RE,Eakin EC.Dealing with diahetes selfmanagement[M].Anderson BJ,Rubin RR.Practical psychology for diabetes clinicians:How to tleal with the key behavioral issues faced by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teams.Alexandria,V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lnc,1996:53-62.

[6]Glasgow RE,StryvkerLA,Toobert DJ,etal.A social-ecologic approach to assessing support for disease management:the chronic illness resottrces survey[J].J Behav Med,2000,23(6):559-583.

[7]马爱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

[8]刘维维,彭庆莲,姜艳春.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8):11-13.

[9]朱红,谢娟,刘新民,等.不同群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1):78-81.

[10]Craig R,Casey R.Dis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change[J].Disability and Health Journal,2011,(4):19-23.

[11]Renata KM,Daniel WM.Review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 promoting health behavior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9,29:283-293.

[12]Claudio RG,Karly SM.A research agenda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relevance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for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1,12(1):7-12.

[13]Ashford S,Edmunds J,French DP.What is the best way to change self-efficacy to promote lifestyle and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Health Psychol,2010,15(pt2):265-288.

[14]魏洁.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2013.

[15]刘晓英,周晓歌,王秀荣,等.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6-128.

[16]韩文芩,刘晓颖,王永利,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痛苦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5A):67-69.

[17]Von Korff M,Gruman J,Schaefer J,et al.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illness[J].Ann Intern Med,1997,127(12):1097-1102.

18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5):10-12.

[19]赵海燕,隋树杰,徐龙猛.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2):13-16.

[20]王秀霞.认知干预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减退患者的研究进展[R].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9,7(12):81-84.

[21]罗丽娟.心理护理及认知干预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的积极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317-318.

[22]陈远华,赵文婧,胡琼燕.知识认知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惰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32-133.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行为
综合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视功能的影响
老年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城市与农村的糖尿病足临床特点比较分析
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动机性访谈对促进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应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现状的研究
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