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癌性疼痛研究进展

2016-05-14张磊李换男杨岚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综述

张磊 李换男 杨岚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2010年以后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研究为依据,从常用内服汤剂、针灸治疗、常用外用方药、综合治疗等4个方面分析中医治疗癌性疼痛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规律。结果 中医治疗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其综合治疗方法效果优于单法治疗。结论 中医药可有效缓解癌性疼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癌性疼痛;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86-03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由来已久,并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癌痛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癌性疼痛属中医学“痛症”范畴,在《黄帝内经》就有极似晚期肺癌的疼痛症候:“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癌痛基本病机主要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类,“不通则痛”是由于痰毒瘀火诸病邪内结,阻滞络脉,气机不畅,脉络瘀阻;“不荣则痛”主要是气血阴阳亏虚,正气虚耗,经脉失养。而到后期往往虚实夹杂,其中因实致虚最为常见,即内邪阻滞,气血不通,或邪气内闭,正气虚损,筋脉不荣。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在癌性疼痛方面的文献为依据,将中医对癌痛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常用内服汤剂

王卉等[1]运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可明显减轻胸膜肿瘤病变引起的疼痛。郝腾腾等[2]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癌性疼痛效果满意;王德全等[3]用当归四逆汤结合泰勒宁片治疗癌性疼痛60例,总有效率为966%。陈毓秀等[4]用止痛益气汤配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症状较常规介入治疗有明显的缓解,方用:刘寄奴15 g,川楝子15 g,车前子15 g,郁金15 g,马鞭草10 g,鸡内金10 g,合欢皮10 g,陈皮10 g,连翘20 g,延胡索20 g,白茯苓30 g,白芍30 g,柴胡8 g,炙甘草6 g。袁媛等[5]自拟止痛方治疗癌痛52例,方用:黄芪20 g,柴胡15 g,川芎12 g,郁金12 g,甘草6 g,红花6 g,当归6 g;气滞加枳实9 g,香附6 g;血瘀加三七12 g,乳香6 g,没药6 g,总有效率为9807%。

2 针灸治疗

郑凯等[6]应用针刺缓解肺癌中重度癌性疼痛13例,取穴局部阿是穴配合双侧孔最、肺俞、手三里、合谷、风门,总有效率为7692%。黄乔统等[7]加用雷火灸干预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50例,采用赵氏雷火灸药条,摆阵法施于疼痛点、神阙、双侧足三里或涌泉,完全缓解率为24%,总有效率为96%。郭宗兵等[8]针刺治疗胃癌晚期癌性疼痛20例,取穴以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总有效率为937%,张国清等[9]运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灸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32例,耳穴取神门、交感、皮质下、枕、压痛点,用王不留行籽贴上述耳穴,艾条灸则选大椎、关元、足三里、阿是穴,总有效率为875%。

3 常用外用方药

31 外涂 章明霞等[10]采用冰砂止痛酊治疗癌性疼痛34例,组方:朱砂15 g,硼砂15 g,枯矾15 g,乳香10 g,没药10 g,雄黄20 g,冰片30 g,95%酒精500 mL。上药捣碎后置于酒精瓶封闭,将药液外涂于癌性疼痛部位,总有效率为8529%。邓宏等[11]用中药五生酊外用治疗癌性疼痛40例,五生酊组成:生附子50 g,生半夏50 g,生南星50 g,生川乌50 g,生草乌50 g,冰片50 g,没药50 g,乳香50 g,延胡索50 g,王不留行50 g,细辛30 g,全蝎30 g,上述诸药研末浸泡75%酒精5L中,密封静置阴凉处3天,取上清外搽疼痛部位,总有效率为825%。

32 外敷 衣弘等[12]采用散结止痛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32例,散结止痛膏组成:生南星15 g,马钱子15 g,黄药子15 g,乳香15 g,没药15 g,血竭10 g,全蝎10 g,冰片5 g,松节油等,外敷局部疼痛点,总有效率为9333%。周研等[13]采用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痛31例,组方:乳香、没药、元胡、木瓜、乌头、皂角刺、冰片等,香油浸泡诸药,文火煎熬,去渣,加入铅丹粉搅拌成膏,贴于疼痛局部,总有效率为903%。韩伍龙等[14]用栀黄散外敷治疗消化道肿瘤癌性疼痛30例,药物组成:栀黄散加丁香、三七粉、制马钱子、白及、槟榔、当归、川芎、胡椒、茯苓、透骨草、姜黄、木通、莪术、郁金、苍术、冰片,诸药研末,菜油调成糊状,外敷患者痛处,总有效率为967%。曲鑫等[15]用中药四黄水蜜外敷治疗癌性爆发痛45例,组方:黄连、黄柏、黄芩、大黄、乳香、没药等,将上药研成粉末,蜂蜜调成糊状贴于局部疼痛部位,显效率为644%,总有效率为844%。

4 综合治疗

41 药物内服外敷 苏新平等[16]运用中医内外兼治治疗气虚血瘀型骨转移癌痛56例,口服癌痛正骨方(自拟):生黄芪30 g,当归12 g,熟地黄15 g,白术15 g,补骨脂20 g,骨碎补15 g,赤芍12 g,川芎12 g,延胡索10 g(醋制)、香附15 g,三七12 g,半枝莲20 g,全蝎6 g,桑螵蛸12 g,甘草6 g。抑癌制痛膏外敷疼痛部位,组方:莪术、三棱、醋制延胡索、乳香、没药、山慈菇、威灵仙、冰片、蟾蜍等,采用传统油膏制备为软膏,总有效率为964%。

42 针灸联合中药外敷 张惠玲等[17]采用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晚期食管癌53例,针刺治疗取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及人中、百会;止痛膏用生附子、天南星、乳香、没药、穿山甲、皂角刺、冰片、山慈菇、守宫,研末醋调外敷于疼痛部位,总有效率为9245%。王芬等[18]用中药外敷、艾灸治疗癌性疼痛阴证60例,艾灸熏灸于疼痛局部,中药外敷方干姜10 g,细辛10 g,附子10 g,干蟾皮10 g,丁香10 g,全蝎6 g,浙贝母10 g,生半夏10 g,元胡15 g,白芍30 g,炙甘草10 g,研末,采用超声中频导药仪帮助药物渗透疼痛部位。李红彧等[19]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痛72例,取穴以局部疼痛部位阿是穴,配合辨证主穴和配穴治疗,如肺癌主穴取孔最,以内关、尺泽、风门为配穴,穴位贴敷药物:丁香10 g,细辛6 g,全蝎10 g,醋延胡索10 g,薄荷10 g,大黄5 g,清半夏10 g,研成粉末,蜂蜜调和,贴附于所选穴位上,有效缓解率为9583%。

5 小结

51 中药口服治疗癌性疼痛的选方和用药特点 一般根据肿瘤侵袭部位及所属脏腑的生理病理特征、癌痛性质、及病机的侧重来选方用药,在治疗中又同时针对气滞、血瘀、热毒等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证属瘀血阻络用复元活血汤,正是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此法有利于诊断与治疗癌性疼痛,同时也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综合主方中出现的药味28味:黄芪、生牡蛎、土鳖虫、穿山甲、白花蛇、天南星、延胡索、葛根、苦参、乌药、乳香、没药、刘寄奴、川楝子、车前子、郁金、马鞭草、鸡内金、合欢皮、陈皮、连翘、白茯苓、白芍、柴胡、甘草、川芎、红花、当归。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黄芪、延胡索、郁金、柴胡、甘草。可见治疗癌性疼痛的自拟方中以行气、止痛为主,多配伍清热、镇静、活血通络等药物。

52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特点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的汇聚点、邪气的入侵点及疾病的反应点。通过针刺、艾灸等来调节经络系统的功能,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机制。针灸取穴治疗癌痛主要是循经取穴及阿是穴为主,或根据原发病变和疼痛部位配以相应的背俞穴。针刺、艾灸、耳穴等单法使用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同时各地研究显示配合使用比单法治疗止痛效果更好。

53 药物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特点 中医学认为局部外涂外敷的机制为卫气以行,内达于脏腑,输布于全身,药力直达脏腑,调和气血,现在医学认为药物贴敷后经透皮吸收到达深部组织,在局部组织器官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随着血循环到达全身发挥治疗作用。近年运用药物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文献报道屡见不鲜,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综合其治疗特点:①外治药物:多选用活血逐瘀、散结通络,如乳香、没药、延胡索、血竭等;以及开窍解毒如冰片、麝香、蟾酥等;②外治部位:一般为患者局部疼痛部位,直达病所。

54 综合治疗癌性疼痛特点 近年来综合治疗主要是以中医外治为主,配合汤药内服,或多种治法联合使用。其组方、施术部位、选穴等都与单独使用类似。如针药合用的效果比纯针灸及单独中药应用的效果更为明显。其中,艾灸配合超声中频导药仪治疗癌性疼痛是传统医术与现代治疗方式相结合,通过中药导药仪将药物渗透到一定的局部疼痛组织深度,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具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等作用。

综上所述,癌性疼痛的中医治疗方法灵活多样,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其中,中药外用贴敷剂在癌性疼痛使用更为广泛,与内服用药、针灸等相比,这是由于这种外用方式具有获取方便、使用简洁,临床医师、患者及其家属更易上手等优势。综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法治疗。但是,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也发现,中医药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的相关文献总体质量不高,一些文章只是个人经验之谈,缺乏说服力;中药在治疗中有时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反应;大多数文章缺乏随访,远期疗效不明确。期待后续发表的相关文章能够在以上方面加以完善,使文献更具有参考价值,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卉,雷勇,黄金昶复元活血汤治疗胸膜肿瘤疼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303-306

[2]郝腾腾,吴煜,陶竺娇,等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癌性疼痛[J].中医杂志,2015,56(12):1067-1068

[3]王德全,陶剑芳,迟杰骏,等泰勒宁片结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癌性疼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9):23-24,27

[4]陈毓秀,李广,康军,等止痛益气汤配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症状缓解的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2014(1):55-57

[5]袁媛,吴敏慧自拟止痛方治疗癌痛52例[J].陕西中医,2015(10):1381-1382

[6]郑凯,宋杰,高玉,等针刺缓解肺癌中重度癌性疼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19-21

[7]黄乔统,陈莲,蒋云峰加用雷火灸干预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4(6):37-38

[8]郭宗兵,郭广红,杨际平,等针刺治疗对胃癌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4):371-373

[9]张国清,赵江花耳穴压豆联合穴位灸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64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3):250

[10]章明霞,徐文江,吴雪虎,等冰砂止痛酊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22):3495

[11]邓宏,许蕾,河文峰,等中药五生酊外用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疗效 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6):885-889

[12]衣弘,张扶莉散结止痛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32例[J].陕西中医,2011(11):1498-1499

[13]周研,王晓婷,郑欢欢,等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118-120

[14]韩伍龙,陆娓娜,袁春樱栀黄散外敷治疗消化道肿瘤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150

[15]曲鑫,胡赟,瞿燕春,等中药四黄水蜜外敷治疗癌性爆发痛45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19):9-10

[16]孙新平,邓天好,谭达全中医内外兼治气虚血瘀型骨转移癌痛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1):33-35

[17]张惠玲,杨玉杰,李社改,等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晚期食管癌疼痛5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5):742-744

[18]王芬,肖俐,胡凯文,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阴证6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2):1396-1397

[19]李红彧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痛72例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6-47

(收稿日期:2016-04-26)

猜你喜欢

中医药治疗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