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志成城再攀新峰

2016-05-14李承慧饶道松陈洁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陈洁文稿整数

李承慧 饶道松 陈洁

2015年7月19日,我们团队三人前往南昌,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现场公布的小学数学赛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例3“小数乘小数”。我们依据个人特长,以“分工协作、及时沟通、统一步伐”为原则来完成这场比赛。

初稿研讨——直切本质

比赛从早上八点开始。由于我们都没有使用过人教版的教材,所以先调动了头脑中已有的苏教版教材关于这方面内容的影像,并努力找出两个版本教材内容的共通之处。然后利用网络查找相关内容并讨论、确定了教学目标、微视频制作要点等。

1.关于微课程设计文稿的制作讨论

【李承慧】这次比赛的要求是微课程设计文稿,所以我们要先明白微课程设计文稿的使用性质。

【饶道松】微课程设计文稿给我的感觉是站在教师使用的角度上编写的,可以理解成一个微教案。

【陈洁】我同意。但我们要注意这是以微视频制作为出发点的微教案设计,所以我们的立足点应在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上。

【饶道松】微视频要服务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千万不能越俎代庖。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学生使用微视频的时间点。

【李承慧】我觉得这部分知识是依托于整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而生发的,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自学完成,所以微视频的实施途径可以确定为“课前自主学习”。

【陈洁】同意。这实际上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那将教学特点确定为“问题解决”,制作方式采用我们擅长的“屏幕录像”与“PPT+配音”,如何?

【饶道松】可以。那我们就以最近的知识生长点——小数乘整数,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李承慧】同意。为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然发生,我们可以将微视频制作要点放在例题“2.4×0.8”和“1.92×0.9”算理的理解上,且最好通过动态的演示引导学生感悟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陈洁】是的,算理的理解是关键,但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出示相关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问、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饶道松】同意。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阿拉丁学习网”的在线测试功能,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效,提高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2.关于微课程实施方案的制作讨论

【饶道松】如果说微课程设计文稿是站在教师使用的角度上编写的,那微课程实施方案可以站在学生使用的角度上编写,相当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案。

【李承慧】这样既有教师视角的教案,又有学生视角的学案,二者相结合,能很好地阐释我们的制作观点。我觉得在“学习准备”上可以让学生完成两道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进行学习前的预热。

【陈洁】是的。这样能加强对他们自主学习的调控。“学习准备”上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QQ群与同学讨论互助,让课前自主探究性学习真正发生。

【饶道松】同意。学生的在线讨论能提高学习效率。既然该方案定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那“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拔高要求。

【陈洁】第一个学习目标就和“四能”有关,即在复习小数乘整数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李承慧】同意,学生应该能达到这个目标。那第二个学习目标定为:通过自学教材,尝试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并根据自学情况适时观看微视频,初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如何?

【饶道松】可以,这是需要学生努力达成的。另外,我还想加一点:通过形成性测试的练习,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陈洁】这个目标会不会制定得太高了?

【饶道松】我觉得通过题组练习,学生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因为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也是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

【李承慧】我也觉得可以试试看。即便学生不能发现规律,也能为课堂上的探讨奠定基础。

【陈洁】在方法指导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学教材、观看微视频时,及时用红笔标注重点及疑问;在观看微课需要思考或尝试练习时,及时暂停播放视频,完成一项学习后再继续观看和学习。

【李承慧】同意。这样要求比较细致,能让微视频辅助学习落到实处,而不是只依赖微视频进行学习。

【饶道松】是的,但还要加上一点: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可在班级QQ群讨论组内交流解决;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在教科书的相应位置,放到课堂上讨论交流解决。

【陈洁】对。这样整体上会让学生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能根据自身水平进行课前自主探究性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定稿研磨——精益求精

在短暂的午餐后,我们又结合兄弟团队对我们微课设计的评价,进行了激烈的探讨。随后对初稿进行了完善,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陈洁】兄弟团队评价我们的微课程设计文稿过于简单,过程性教学行为太少,而设计意图太长,实际操作性不强,没有借鉴价值。

【饶道松】同意。我们的设计的确需要减少设计意图,努力使过程性教学行为更清晰、简洁。

【李承慧】我觉得我们的微视频录制出现了技术偏差,屏幕不完整,影响学生的观看和学习,需要重新录制。

【陈洁】是的。而且微视频最后还要增加“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总结,最好是条目式的。例如,一算——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二数——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三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就点上小数点。

【饶道松】这个非常好,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学生肯定会喜欢。

【李承慧】兄弟团队觉得我们的微视频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较全,质疑学生在课堂上能学习什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洁】其实我也隐约有这样的感受,微视频要么解决一个知识点,要么突破重难点,要么是练习中的一个问题。而我们的微视频涉及了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等多个知识点。

【饶道松】我不同意。因为这节课有较多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所以小数乘法的两道例题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完成,而课堂上我们要把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整数乘整数等乘法计算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形成大的知识体系,这才是我们最终的课堂学习目标。

通过思辨和讨论,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了,设计也更加完善了。通过前后对比分析,我们最终的定稿有以下三个特点:

1.设计更清晰、合理

我们微课程设计文稿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微视频制作要点”由原来提纲挈领的几句话改为清晰的教学流程,操作性更强,便于大家借鉴和使用。

2.方法更详细、恰当

在微课程实施方案中,“方法指导”一栏,不光引导学生利用QQ与其他同学交流,还引导他们与教师交流,与家长交流。这样,就能多方位地实时调控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3.制作更精美、完善

在录制微视频初稿的时候,视频屏幕不完整,导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鼠标位移了,学生无法专注于屏幕内容。后期完善时,我们改变录制技术,彻底解决了初稿问题,使微视频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亮点整合——关注引领

一天的比赛下来,我们虽然身心疲惫,但思维更活跃了。如何从初稿和定稿中提炼出亮点进行陈述,成为我们需要攻克的最后一个难关。最终,我们达成共识,形成了“微课引领,让自主学习更有效”陈述稿,它以翻转课堂理论为核心,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我们的设计亮点。

1.视频辅助,有效迁移

我们通过微视频复习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回顾渗透其中的转化思想,并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迁移到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也就是小数乘小数上来,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我们尊重每一位学生,所以利用微视频辅助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顺利地进行课前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可能。

2.经历过程,内化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微视频辅助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达成,还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断内化自身的能力。例如,在情境导入环节,在读图、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总结归纳环节,利用题组得出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在形成性测试第二题“我会探索”环节,引导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比较归纳,培养他们寻找异同、发现规律的能力等。

3.在线测试,自我评价

我们通过“阿拉丁学习网站”进行在线测试,利用网站的在线批改和统计功能进行自我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

4.QQ研讨,共同提升

我们利用QQ进行全员研讨、讨论组研讨、视频语音研讨等,能实现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亲子对话等多方对话功能,有利于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探讨自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在NOC活动中,我们是辛苦的,但更是幸福的。其中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促进了集体教研中个性和共性的融合,既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也让我们在比赛中真正体会到拔节似的成长,感受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猜你喜欢

陈洁文稿整数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样态
这是流行病
抑郁症女孩:一只流浪狗为我奏响的欢乐颂
陈洁雕塑作品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喇叭花儿摇铜铃
答案
妙用PowerPoint 2003刻录多媒体光盘
求整数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