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预习真正为初中数学课堂服务

2016-05-14尹姝静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本解题

尹姝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实课堂并不仅仅局限在上课的45分钟之中.教师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内容,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把课的开始拓展到课前,所以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在数学素养、学习方法改进、学习能力提高、知识的积累等方面的进步或发展.再者有效预习也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好的预习作业如何设计,以及针对预习后形成的学生间的差异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所以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学生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成长.

一、传统的课前预习,似乎显示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1.预习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课前预习,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他们往往对解题策略、思路、结果已有所了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生极易产生依赖思想,碰到问题完全按课本上的方法解决,没有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会受到课本上解题方法的限制、干扰,而不易发散,甚至变得僵化.长此以往,学生创造的欲望由于得不到激发,创新的源泉也必将枯竭.

2.预习使得学生对课堂不再充满神秘感

课前预习,使教师无法实施对学生的情绪调控,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他们对课堂要讲什么,都预先了解,那么上课时,不管教师设置了多么有趣的情境,他们在新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都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一个不留神就会将老师设置的悬念公布与众,他们在课堂上无需去更多地思考、探索,他们体验不到探索之路上的“苦”,也享受不了探索成功之后的“甜”,一切都那么平淡,他们的大脑无所谓兴奋,无所谓抑制.长期以往,学生就会感到课堂学习淡而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预习形式化,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在目前教学案背景下,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是变成了阅读课本,完成教学案上的问题;或是连题目都不看,直接将课本结论盲目地填空在教学案上.《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然学生预习课本也不能一读了之.这种无效的预习变相地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另外由于我们有些教师认为预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于是,他们对预习越来越重视,对预习的指导越来越细致、要求越来越严格,预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过多地强调预习其实是变相地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学生负担.

4.预习让错误“先入为主”

预习有时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肤浅甚至错误.预习常会使部分学生自以为懂了,于是上课时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在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时,常常会心不在焉,对似懂非懂的问题不引起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肤浅,甚至产生误解.长此以往,不准确的认知即使经过多次的纠正,也难以有良好的效果,“先入为主”的想法很难改正.

二、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怎样发扬光大

1.变式、拓展例题,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

如果我们的课堂每次都用课本的例题,确实课前预习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他们往往会对解题策略、思路、结果已有所了解,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不事先认真研究课本题目,将课本的题目稍作修改,或是在原来例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变式,让学生看到后耳目一新,有一种迫切解决的欲望,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多问“为什么”,使学生真正理解预习内容

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新知识不一定是真正掌握的,很多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我们的教师还是要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适时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根的判别式”时,预习作业大多数老师都会设置这样的一串问题: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有无实数根.学生预习时,也就是将课本上的黑体字照抄上去,看似学生都会判定方程根的情况了,但是对于这里的原因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我们还要在课堂上问一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在这里开展自主探索或是小组合作,探索知识的产生过程,避免错误的理解先入为主.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自然会体会到学习的“苦”与“乐”.

3.预习形式多样化,使课堂更加充实、丰满

课改背景下的预习的含义更加深刻了,预习的形式也更丰富了.预习不一定就是学习下节课新知,可以是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准备活动.比如在学习“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可以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是与复习平方根有关概念的作业,从而为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做好课前准备.学生的预习还可以变成调查、咨询、实践活动、数学实验等.比如在学习“你的判断正确吗”时,布置给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可以是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数学实验题.比如这样的预习题:“动手将一张边长为8 cm正方形纸片剪成4块,按右图重新拼合,这块纸片恰好能拼成一个长为13,宽为5的长方形吗?将你拼成的图形带到课堂上来.”

注意这里只要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至于为什么不能拼,应该是留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当然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究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也是预习的成果,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这样的预习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充实、丰满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5.及时反馈预习情况,让人人都有收获

教师在上课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教学策略,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果,然后“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节奏.学生看得懂的内容教师应注重反馈,学生道不明的内容教师应给予点拨,书上看不到内容教师需作补充.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总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设置有效的预习作业,还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措施,让学生在适度的压力之下形成预习的好习惯.事实证明: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它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很大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课本解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巧用比妙解题
做好课前预习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