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2016-05-14周国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大学生

周国琛

[提要]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值得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开发

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29日

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来越认识到要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迫切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它首先是一系列能够适应的素质群,它不是单个的素质,而是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的综合素质;其次,它是通过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是一种可以塑造和培养的能力;再次,它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能力,能否适应职业和成就的竞争是这种能力的衡量标准。

随着“候单位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稀缺品,社会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原则下对大学毕业生精挑细选,因此一个大学生要想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冒出来,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基本条件。就业能力弱者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就业能力强者会处于优势。高校、社会、大学生三者之间的最为重要的一个交汇点是“就业”,就业能力直接反映了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能力、社会市场对高校评价及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评价参数。因此,提高就业能力是高校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到底有哪些元素构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的因素很多,而且理论界至今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人力资源理论ASTD将它分为16项能力,SCANS将它分为36项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具有以下五个特征,或称五个维度:

1、面向“候单位时代”的素质就业能力。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的素质。如果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能注重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的提高,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文化生活,能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他就是一个素质型的、发展较全面的人才。

2、面向信息时代的持久性就业能力。大学生所处的以及择业时所面对的首先是一个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信息高速公路、通讯网络等信息技术取得了革命化的进展,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世界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更为速度、更加剧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持久就业能力将更能满足并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持久性就业能力可以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减缓甚至摆脱由此产生的不适应和危机感。

3、面向市场经济的技能性就业能力。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技能。所以,一个大学生要想能被社会所欢迎,就必须在一入学时就自觉地把学习与今后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要求。大学生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

4、面向人才市场的竞争型求职能力。社会对人才的定位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一个人想要在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竞争型的求职能力。具有竞争能力的竞争型人才既需要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超越能力,又需要具备懂得人才市场运作规律并能善于竞争的良好素质。竞争型人才这一概念可以更贴切、鲜明地体现、表达、凸显当代竞争型社会所需人才的特征和品质。因此,大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始终保持自信的心理,需要有在竞争对手面前显示自己优势的能力,需要有在就业过程中推销自己、表现自己的能力。

5、适应学分制时代的职业规划能力。学分制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学习主体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宰自己,明了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潜力有多大,能给自己以正确定位。但自主性也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能根据这一目标来组织自己的学习和提高相应的素质、技能。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就是指高校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各要素的各种因素。综合已有的文献所得出的结论,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依赖于以下四个层次的影响因素:第一层次是个人层次的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即大学本科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就业能力开发,包括自己的职业意识、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锻炼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第二层次是组织层次,即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策略,包括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创新教育理念、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协调、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第三层次是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支持,即产业界对高校的支持,包括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课程制定、与高校合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与学校签订就业契约、保障毕业生就业等;第四层次是宏观层次的影响因素,即政府支持或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过程,主要是政府应该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等。从上述四个层次的共同点看,其实都可以通过高校组织建立各种机制来实现。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获取可以通过高校进行就业能力开发来实施,这一结论已经成为共识。学者都认为高校可以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来进行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包括专业调整和设置、将就业能力嵌入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倡导基于职业实际环境的学习和创业创新教育等。大学生个人层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完全可以通过高校的培养来实现,政府的宏观层次的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宏观层次的影响因素处于同一层面,属于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需要政府、企业的参与,政府和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这样才能达到高校、大学生、企业、政府的共贏。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及措施

通过研究分析解决大学生就业现状得出了其影响因素,即高校需要通过目标与战略的制定,通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培养途径、师资水平、与雇主的互动机制、职业指导和培养评价机制等改革与创新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也为高校设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指明了方向。

(一)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路径。由于高校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需要改革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服务效益(李晓强,2008)。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市场因素和竞争机制的介入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并已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之一。基于综合分析,结合能力开发理论提出的能力开发必须要有合理的目标分解、科学的反馈安排等观点,本文认为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需要建构一条动态的就业能力开发途径,这一动态的开发途径包括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设定阶段、实施就业能力开发措施的阶段、就业能力开发结果评估阶段等三个动态循环的阶段。这一动态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具体实施措施,需要通过高校进行组织目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人员创新来实现。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途径的实施需要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包含三个过程。过程一是设定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过程二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措施的实施阶段,过程三是结果评估,即检查就业能力开发的实施效果,是否到达了预先设定的目标和目标的社会需求符合程度;其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目标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创新和制度创新,进而来协调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各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使得八个要素相互作用,协调运行产生作用。

(二)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的措施

1、推进培养目标创新来指导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高校应该制定正确的目标与战略,进行组织目标与战略的创新。目标与战略创新主要表现在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创新目标导向和资源配置,制定明确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目标,并能有效地转化为组织整体的创新行动,以及组织内部对培养目标的认同和支持。

2、通过推进管理创新来促进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在制定合理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目标与战略基础上,需要通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措施的设计来作为实现目标和战略的手段和路径,这也决定着目标实现与否,这就需要高校通过推进管理创新来实现,主要包括:建立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的培养途径;构建与雇主全面合作的互动机制;实施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建立专业设置的适调机制;将就业能力开发植入课程体系。

四、结语

通过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出发,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问题为研究主题,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及其实施措施。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研究这一主题,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现状分析、查阅文献等途径,最后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路径,以及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路径的措施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本科生在毕业时所应当具备的、使其能够获得职业、保持职业和取得职业发展成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是一种个人能力,是个人关于职业选择、保持职业和获得职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