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6-05-14刘雅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宣传工作贫困生资助

刘雅峰

摘 要: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贫困生的个人发展。为了提高贫困生资助工作效率,当前的高职院校往往利用媒体等手段对其进行宣传,但若操作不当,将极大地影响贫困生的正常学习。该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在贫困生资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备在以后的资助工作中可以有所借鉴,扬长补短。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宣传工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35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直接关系到贫困生个人学业的正常进行,也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家庭的和睦,更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在校支出的不断增加,国务院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加大了对普通高校学生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提升了国家助学金资助的标准,国家和学校都在努力做好资助工作。为了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还谋求社会援助,以切实推进资助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而近几年的资助工作中往往宣传工作力度不足,步履维艰,这也是各高职院校的薄弱项。

贫困生是弱势群体,资助工作有别于奖学金,宣传不能给学生带来荣耀光环,我们需要小心呵护学生的切实感受,为学生考虑好每一个细节,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健康成长。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握好贫困生资助宣传工作。下面 我们剖析一下资助宣传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一、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而父母为了维持生计在外到处奔波,因而学生大都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呵护。这类学生更容易在生活上、学习上自我否定,认为处处不如人,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学习能力差、不合群、性格偏内向,更加容易产生失落感。在平时的资助方面的活动中,只要遇到有领导参加,活动总是虎头蛇尾,原本的目的是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果总是那么不如人意,让活动缺乏了本应具有的关爱。对于这类特殊学生,他们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身的弱势,由于自卑心理,他们需要“家”的感觉,而不是浮于表面。

(二)内心压力过大

资助工作中有一环节是贫困生认定,这需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信息,而贫困生的特征是:不能用好手机、好电脑,不用穿好的衣服,每月的生活费不能太高等,这无形中让贫困生背上了很沉重的包袱。因此,一旦有相关媒体进行积极的宣传,他们便唯恐避之而不及。学生有自卑心理,但他们更具有自尊心,不希望被别人打上“标签”。这需要我们用合适的方式介入,走近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帮助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

(三)人际关系敏感,缺乏存在感

由于经济条件受限,贫困生往往与其他同学存在差异,处处显得拘谨,与人交往时多疑,对同学的评价和态度极为敏感。有时同学的善意关心会被认为是施舍,有时同学的玩笑话会被误解为讽刺,有时同学的牢骚话会被对号入座,还有甚者打肿脸充胖子,直接放弃国家资助。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同学之间的交流障碍。平时的日常工作中, 需多注重心理辅导,引导学生以正常的心态与人交往。

二、资助工作中宣传的业务素养不足

业务素养,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及效果,而从今年的资助工作来看, 业务水平明显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助工作中的宣传方式不当——缺乏人文关怀

宣传的方式一般由校方资助管理中心制定,并已经形成一定规范化,而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上的帮扶,更应该给予学生精神方面的关怀。虽然大多数宣传工作的初衷是为了展现资助工作的成果,但由于相关资助工作宣传人员的宣传手段不当,只停留在拍照片、写文章、开个全体会议等浅层上,未能利用访谈、专栏等形式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整个资助过程缺乏本应该有的人文关怀,甚至出现了侵犯学生的隐私和尊严等现象,更有部分媒体过度报道贫困学生生活状况的阴暗面,还让学生发表受助感言,暴露在媒体面前,导致贫困生产生了反感心理。

(二)资助工作宣传的“度”难以把握——缺少宣教效应

各班班主任难以把握资助工作宣传的“度”,虽然他们在岗前会接受全面的培训,但因语言表达能力不一,往往偏离了资助工作“含蓄”的工作重心,从而使得宣传工作过于平淡或者虚假夸大,导致学生潜意识地认为资助工作不规范,缺乏制度化。这从每年对贫困生进行的资助工作满意度调查就能看出。语言也是门艺术,需要经过规范化地培训。如果所有相关资助工作人员深刻理解了资助工作,开拓思维方式,创新宣传工作,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资助工作的宣传活动普及面窄——缺乏关爱的舆论环境

资助工作宣传的目的是让贫困生培养出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逆境成才创造条件,而近年的资助管理工作根本未能扭转贫困生的自卑心理,感恩教育更是浮于形式,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没有建立起关爱的舆论环境,没有给学生“家”的感觉,没有切实深入学生中, 没有挖掘贫困生成才典型,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完善资助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细处着手,切实利用好宣传这一杠杆,扶持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也是国家、学校、教师在资助工作中默默付出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侠.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状况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梁阳.人文关怀视阈下的高校贫困生“激励管理”探析[J].文教资料,2013(12).

[3] 纪德香.高校贫困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4] 季枫.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5] 何婕,陈治.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宣传观的变迁[J].延边党校学报,2010(8).

[6] 李文婧.中美大学生资助体系比较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宣传工作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试论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及途径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