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T”字型帛画看汉代人的生死观

2016-05-14张丽梅

关键词:生死观

张丽梅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湖南马王堆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墓中出土器物向世人展示了当时人们“事死如生”的观念。尤其是出土的“T”字型帛画更是表达出了汉代人对死亡的重视。本文将以1号墓出土的“T”字型帛画为例,对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内容等对该画表达出的当时人们的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T”字型帛画;事死如生;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K87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32-03

一、“T”字型帛画出现的原因

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在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进行挖掘,中出土的一系列印章表明该地为西汉早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家族的墓地。根据墓葬形制、随葬物的组合和特征以及轪侯的世系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推断该墓时间是文帝五年(公元前175)至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时期。该墓主人生前处在汉初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休生养息”的时期。统治者这种宽柔政策带来了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繁荣,并给大汉王朝的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先秦思想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汉代人。所以马王堆的墓主人虽然处在汉初,但是逐渐富足的社会,已然成熟的思想都为这个“豪墓”呈现的文化提供了基础。

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统一全国时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而文帝更是鼓励商人自由贸易,一时间“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当时的商业与手工业空前繁荣。大汉王朝经过文景两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的盛世之景。社会的富足使人们有余力为死去的亲人争取一个好的“归宿”。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俨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这一诉求。随葬品不仅五谷皆有,“瓜瓠荤菜百果备俱”,而且有不同品种的丝织品,不下数百件的漆器,各种用途的竹子编织物及大小不一的金属器。四棺一椁的棺椁制度虽然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马王堆一号墓的棺椁数目正是诸侯级别的),但也恰恰说明的当时“事死如生”观念的盛行。

汉初流行的思想与其单单说是汉代思想不如说是先秦及秦思想与汉代思想的融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为“礼崩乐坏”的天下开出了自己学派的“药方”。而秦朝虽历经两世,但作为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为大汉王朝乃至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模本。先秦的思想文化被传承下来,比如对神仙方术的追求就从未曾终止过。关于汉代之前的神的观念,我们多半见于《山海经》。它们被描述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混合的外观,并被上天赋予能控制自然的神秘能力。如:“凡《东次三经》之首……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这些拥有神秘力量的存在是导致当时人们对天祭献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当时,人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疾病就死去,所以诸神成为当时人们对长寿、不死等愿望的寄托。如“白民之国在龙鱼北……乘之寿二千岁”、“不死民……寿不死”等。秦始皇以好神仙方术著称,在他的推动下,“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术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到后期他为了长生不老更是不惜举全国之力去找寻蓬莱仙岛与长生不老丹。到了汉代,统治者也都倾心神鬼之事。汉文帝重用“言乞神事”的赵人新垣平,作渭阳五帝庙,并向贾谊“问鬼神之本”于宣室。统治者的偏好带动了整个社会对长生不老的执着。在后来河北满城西汉墓里出土的中山靖王及其夫人的“玉衣”,是对长生不老追求的典型。当时,人们认为玉是实现长生与升仙的良材,“玉者,石之精也”。在中山靖王夫妇的尸身上至少使用了4层玉制品,其中最里面的是玉塞。葛洪曾在《抱朴子·对俗》一书中写到:“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玉衣”就是用来保护尸体不腐来实现长生的。

谶纬之学之所以成为“神学”是因为它的神秘。谶纬之学中的元气观在当时影响很大。谶纬的元气观认为阴阳二气导致气候变化,能够生化出五行之气,五行之气又化生天地万物,且宇宙的动、转皆由气“助其道”这种神秘的气和宇宙的运动说在汉代的墓葬都有体现。马王堆1号墓中轪侯夫人的第二重外棺绘有云纹和栩栩如生的神怪动物形象,卷云纹暗喻着宇宙中固有的生命之力——气,神怪们则是保护着黑暗世界的死者,以保佑死者成功到达永恒的地下家园。黄老思想形成于战国中期,在汉初上升为国家的政治思想。虽然这门学说是汉朝统治者维护统治权威的封建政治思想,但是它包含的鬼神思想也对当时人们有很大影响。《史记》上记载,黄老之术的创始人是河上丈人,黄老之术主要功用还是修仙,这正迎合了统治者的愿望,如汉文帝在继承皇位上都要为自己占一卦。李商隐曾叹曰:“不问苍生问鬼神。”《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孝道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统治者来维系宗法血缘的纽带,体现的是“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对当时的丧葬礼仪影响很大,是厚葬风俗兴起的直接动因,也是帛画出现的风俗基础。

二、“T”字型帛画的内容

马王堆1号墓的“T”字型帛画是覆在黑地云纹彩绘棺棺盖上。它以深棕色的绢为地,整个画面呈“T”形,长2.05米,顶端宽0.92米,末端宽0.477米,由三块绢拼成。帛画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有棕色的丝带。上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由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绦带长均为20厘米(图一)。纵向看,帛画被分为四部分,最上部分表示的是天界。天界的大门被两个守门人把守,在守门人背后有一对豹子炯炯有神地盯着天界的入口。再上边分别有一对兽首人身骑马的神灵用绳子拉起类似鼎一样的器物,两边是两条神龙的形象。在天界的中心画一主神,被认为是人首蛇身的女娲。在主神的左右两侧分别有太阳和月亮及代表它们的金乌和蟾蜍。在月亮的下边有一女子向上飞升,这个人被认为是嫦娥,《淮南子》中有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帛画的最下部分是地下世界,两条大鱼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在《春秋.考异邮》说:“鸟鱼者,阴中阳,阳中阴,皆卯生,以类翔,故鱼从水,鸟从阳。鱼尾上站着两只似羊的精怪,大概是地下世界的守护者。站在鱼背上的两腿下蹲双手做托举状的“人物”被猜测为土伯(阴间统治者)。在土伯托起的大地上是一个正在献祭的场面,在一个亭子中,有三个青铜或漆器的食器和两个半人高的壶摆在最前的地面上,在器物后面有7个人站成两排,对着中间的物体作拱手状。在物体上方有正在点燃的香及香炉,三个罐并列摆在上边。《礼仪中的美术.马王堆再思》认为,中间的物体可能是礼书中所描述的放在灵床的被覆盖且以酒食祭献的死者的尸体——即装殓之前的轪侯夫人。这部分是与地下世界只有一层之隔,说明在此之后轪侯夫人将永久地生活在地下的“家园”里。从上往下看,第二部分是轪侯夫人在人世间的生活画面。在华盖下,一老妇身着华服,双手拄杖侧身向左。在她身后有三个妙龄少女一字排开,作拱手垂头状。老妇前面有两个男子作跪拜状,一人双手执物。这部分表现了妇人在尘世的尊贵地位。帛画虽然被分为四个部分,但它通过两条巨龙将地下与人世间连接起来,巨龙的头部向上作奋力追击状,表现出了当时人们渴望进入天国的美好愿望。帛画主要使用了朱红、青绿、藤黄、白等颜色,使得整个画面典雅、富丽且具有神秘气息。

三、帛画中反映出来的生死观

从帛画的内容上来看,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升仙的思想,无论是人在画中的地位,还是神龙引颈向上飞升的姿势,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不死的追求。虽有学者认为升仙的思想是在西汉末形成的,在之前的典籍中找不到明显证据,但是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以及祈盼长生的思想就没有消失过,原始社会对神灵、图腾的崇拜、商周时期的“尊神重鬼”都是最有力证据。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先秦楚墓《人物龙凤图》的出土,显示了当时人们对生命永恒的渴望。虽然升仙的思想是在道教出现的,但这种思想早就存在人类的意识中,只是没有形成理论而已。先民们认为,肉身的不腐是升仙前往天国的门票,所以他们绞尽脑汁地保存他们的尸身。比如马王堆1号墓墓主人轪侯夫人的脸上覆盖2层丝织物,身体由20层各式衣服、衾被及丝麻织物包裹,被9条布带捆扎,然后又盖上两层棉袍,最后用四层棺椁密封起来。再如后来出土的中山靖王夫妇,浑身上下被玉衣、玉塞包裹。在帛画的左上方也出现了嫦娥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寄希望死者能够像嫦娥一样飞升成仙,实现对生命的超越。这幅帛画中间两部分也可视为人间,以轪侯夫人接受跪拜和祭祀为主要内容。显示的是轪侯夫人高贵的身份。《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生如死,如亡如存。终始如一。”从轪侯夫人的随葬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汉代人是如何“事死如生”的,用312片竹简上记录随葬品,有一千多件日用品,包括食用品、衣服、带有巫术功能的铜镜、69个桃木俑和桃符、154件漆器、48件陶器以及管弦乐器等。所有的随葬品都只有一个目的——为死者打造一个舒适的“家”让其享受其在人间享有的一切。这也与《楚辞·招魂》对“家”的描绘相符合:“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粱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臑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酌,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这些陪葬品显示了人们对现实人生的留恋,对幸福生活的执着。当时的人们希望尘世的一切可以在地下世界延续,所以她的亲人就用帛画、随葬品来表达他们的愿望。

注 释:

陈建明.马王堆汉墓研究[M].岳麓书社,2013.

司马迁.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A].史记·货殖列传[C].中华书局,2011.

司马迁.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A].史记·平淮书[C].中华书局,2011.

陈松长.长沙马王堆西汉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陈成.山海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韩)具聖姬.汉代人的死亡观[M].民族出版社,2005.

司马迁.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A].史记·屈原贾生列传[C].中华书局,2011.

王步贵.神秘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巫鸿[A].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C].三联书店,2013.

王国轩.大学?中庸?孝经[M].中华书局,2013.

朱启新,王立梅.长沙马王堆汉墓[M].三联书店,2006.

(汉)刘安.淮南子[M].中华书局,2013.

(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M].三联书店,2013.

方勇.荀子[M].中华书局[M].2011.

李山.楚辞[M].中华书局,2014.

参考文献:

〔1〕陈建明.马王堆汉墓研究[M].岳麓书社,2013.

〔2〕司马迁.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A].史记[C].中华书局,2011.

〔3〕陈松长.长沙马王堆西汉墓[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陈成.山海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5〕(韩)具聖姬.汉代人的死亡观[M].民族出版社,2005.

〔6〕(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M].三联书店,2013.

〔7〕王步贵.神秘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8〕王国轩.大学·中庸·孝经[M].中华书局,2013.

〔9〕朱启新,王立梅.长沙马王堆汉墓[M].三联书店,2006.

〔10〕(汉)刘安编.淮南子[M].中华书局,2013.

〔11〕方勇.荀子[M].中华书局,2011.

〔12〕李山.楚辞[M].中华书局,2014.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生死观
医学院校开展生死观教育的现实价值及路径探索*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途径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方法探析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我国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论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