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奸的年关

2016-05-14陈彦斌

章回小说 2016年9期
关键词:东安木村猎枪

陈彦斌

一、打酒的小伙子

腊月二十二这天,天空又飘起了雪花。明天就是小年了,偶尔听到孩子们的零星炮仗声,不仅炸开黑龙江南岸小镇东安特有的安静,也炸出来一些年味儿。

快过年了,街上行人比以往多起来:靰鞡、毡疙瘩或家做棉布鞋踏在飘雪的路上,快步朝罗家小卖铺走去。

风雪在小镇上空尽情地呼啸、宣泄,肆无忌惮地把屋顶或树杈上的积雪卷下来,在狭窄小路或旷野耍野撒泼,满世界张扬。这场风雪抹平了路旁壕沟,垒起一道道雪岭子,几棵大杨树在狂风推搡下,不停地摇晃,痛苦呻吟,碗口粗的树干几乎要被拗断了。

东安只有东西一条街,南北一条路,满打满算方圆也不过一里地。罗家小卖铺坐落在十字路口东面,是栋土坯到顶、六七十平米的厢房。从罗家小卖铺出来,朝南走半里,登上一道山岗,南北都是一溜下坡。日本人占领东北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可生活在那里的人该过年还得过年,总不能搁在年这头吧!

为了置办年货,罗掌柜带个小伙计赶着两张马爬犁,沿着江道走了四天三夜,直到昨天才从三百多里外的富锦返回东安,也是沿江百十余里唯一的小镇。到罗家小卖铺买年货的除了本镇人外,还有附近高丽屯、保安屯和大亮子三个屯子的老百姓,一个个背着兽皮、蘑菇、猴头或咸鱼坯子,还有五味子、熊胆和鹿茸等中药材到小铺换斤盐、几包火柴和烧酒、酱油、醋等日用品。

这些都是逢年过节少不了的东西,没有醋杀不了生鱼,没有烧酒能算过年吗?各家的孩子更是掰着指头盼一年了,认准大人不吃不喝,也得买斤光腚糖或称几斤冻梨,还有百十响炮仗,哄家里孩子高兴。知道年货到了,罗家小卖铺里人头攒动,乱糟糟一片。人堆里有个十七八的小伙子,抱着绿色大玻璃棒子,在柜台前打酒。

没人知道他叫三柱子,还是四愣子,因为东安镇没人认识他。

今天早晨,还躺在被窝里,他被打鱼的大把头叫起来,让他过江到东安镇打酒。临出门前,大把头还一再嘱咐他说:“打完酒赶紧回来,别在路上贪玩!”

大把头心里清楚,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不嘱咐点不行,毕竟三柱子还不满十八岁,正是贪玩的年龄。三柱子打酒的工夫,小卖铺的门被呼啸的西北风一头撞开,雪面子随着门缝扬了进来,撒了一地。罗掌柜赶紧过去把门关上,回来时路过炉子前,抬脚把掉出来的一块柞木疙瘩踢进炉膛里,随着铁皮炉子发出了“咚”的一声,抖了一下,一股烟灰夹着火星子冒出来。

罗掌柜收了钱,打量一下那个半大小子,才把白布缝的瓮盖掀开,酒提溜探进里面,稳稳提来,倒进插在瓶口的漏斗,一股清冽的酒香顿时弥漫整个屋子。罗掌柜连打三下,才把放在旁边的苞米芯塞进瓶口,摁紧,嘱咐一句:“走路多加点小心,别把瓶子摔碎了。”

三柱子点了点头,才抱起大酒瓶子走出小卖铺。

小卖铺路对面雪地上,站着四五个人,两个日本军人和三个伪警安。站在中间的是个日本军人,手里还牵着一条伸着红舌头的大狼狗,左边那个日本兵背着一杆“三八大盖”,右边是三个伪警安,挨着日本人是李警尉,旁边站着孙四、王五两个警安。

快要过年了,他们才更加警惕,大清早就像鹰犬一样,紧紧盯着对面小卖铺,想从那群人里面瞧出点什么名堂。这会儿,他们在风雪里已经站了好一会儿,李警尉才朝前靠了半步,弓着腰说:“木村队长,不过是些米西米西的老百姓,你先回屋里暖和暖和,我们仨在这里看着吧?”

木村看都没看李警尉一眼,只是狠狠地摆了摆手,似乎在说:这帮中国人,干什么都偷奸耍滑,只图享受!

尽管东安号称“镇”,其实只有百十户人家,还没有一个屯子大呢!之所以在这里设了一个警安署,还有一个小队日本兵,是因为地处边境线上,对岸就是老毛子,才不能不让他们多加提防,尤其逢年过节,更得多加小心。

前些日子,驻扎在临江县城的鬼子打来一个电话,说下江一带有红胡子在活动。为了避免那些红胡子和江北岸的苏俄以及内地抗联连成一片,命令木村尽快将那些“土匪”铲除。接到上级命令,木村率兵沿着黑龙江南岸“清剿”,结果连一个红胡子都没逮住,只是发现隔十里八里有间地窨子,住着几个在那里下网的捕鱼人。

那些渔民简直无孔不入,不仅在南岸镩冰窟窿下冬网,甚至还胆敢登上江心岛。木村不能让那些渔民为所欲为,下令放几把火,把渔民住的地窨子统统烧掉,把那些打鱼人抓了回来。第二天,凡是家住东安镇或附近三个屯子的渔民都被家人领了回去,还剩下两个没人领的,自然他们不是本地人。对两个来路不明的人,当然不用客气。把他们关了两天,看看问不出个子丑寅卯,找人镩个冰窟窿,拍了照片存档,随后押解到江边,把两个外地人都塞进了冰眼——宁肯错杀一千,也不能轻易放过一个!

这个李警尉,原来是东安镇的猎人,使一手好枪,当地人把他们这种人叫“炮手”。尽管这个家伙当上了警尉,可依旧像原来一样,喜欢进山打猎。眼看着快要过年了,他一心想劝木村小队长回到屋里去躲避风雪,好抽空上趟山,打头野猪或狍子回来过年。可木村带着个鬼子兵守候在这里,他也不敢离开呀,只能哆哆嗦嗦地陪着守候在罗家小卖铺对面。想不到在那里看了一会儿,还真看出点名堂来,只见一个年轻人抱着绿色玻璃棒子,大步流星朝南面走去。木村立刻起了疑心,赶紧打发李警尉带着警安到小卖铺去打听一下,问他们哪个人认识打酒的小伙子?

那个叫三柱子的小伙子,当然不知道离开罗家小卖铺后发生的事情。离开小卖铺后,赶紧往回赶。临来打酒前,大把式一再嘱咐他不能直接过江回地窨子,必须先上南山岗,躲过日本人和警安的眼睛,再绕路回他们住的地窨子。

登上山岗,回头望了一眼:坡下家家户户烟囱里都冒着柴烟,刚一离开烟囱,立刻跟漫天风雪缠绕在了一起,拧着劲儿,好似一层灰蒙蒙的盖子,笼罩在小镇的上空。

来这里之前,大把式对三柱子讲过一遍:从南面山岗向南走四里地,有条叫“五里河”的小河。即使夏天,那里的河水也很浅,马凳子上担一排粗树干铺的桥,能过马车。而到了冬天,更方便了。过了那座小桥,朝南再走个把钟头,便到了高丽屯和保安屯的岔道口。其实他们住的地窨子在江北面的岛屿上,之所以朝南走,是使个障眼法,让小镇人误以为他是去高丽屯或保安屯。

三柱子抱着绿色玻璃棒子,一边走一边想,酒喝到肚子里究竟是什么滋味呢?过了年,他就满十八岁了,还没尝过酒是啥滋味呢,莫非真像书中所说那样,是玉液琼浆?要不是这样的话,那些男人怎么都爱喝上几口呢?

尽管酒瓶子就抱在他的怀里,拔下苞米芯瓶塞,喝一口就知道了。可这酒是大家伙的,尝也得当着大家伙面前一起品尝,决不能偷着喝!走上山岗,刚准备钻林子再朝北拐。这工夫才知道不能往林子里走了,后面上来三个警安,而且离着他已经不远了。

二、灌下三斤酒

李警尉领着孙四、王五两个警安拦住三柱子,带回警安署。进屋里看见木村已经坐在椅子上,旁边还站着那只狼狗和一个日本兵。木村盯着三柱子看了一会儿,才突然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

“给人家种地的干活。”三柱子不敢说他跟人在江心岛打鱼。来之前大把式已经吩咐过了,怕惹上麻烦。

“你的,种地的干活?”木村似乎不相信地把三柱子的话重复了一遍,随后继续追问道,“你的家,在哪里,打这么多酒,给谁喝呢?”

“住高丽屯。快过年了,打酒自己喝。”三柱子想都没想,随口答。

“八格牙路!”三柱子的话让木村顿时恼羞成怒,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装三斤酒的绿色玻璃棒子,瞪着一双绿豆样的小眼睛,气势汹汹地问道,“你的,统统的米西米西?”三柱子这次知道回答错了。他还不到十八岁,家里哪能让他喝这么多酒呢?可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头皮不改口了:“是的,我的通通米西米西的。”

想不到这样个半大小子,嘴还这么硬,要说打酒给家里大人喝,还情有可原,可他偏偏说自己喝,家里大人能让这样一个半大小子买酒喝吗?不对,他家可能不住在高丽屯!想到这儿,木村歪着头,咧着嘴,看着稚气未脱的三柱子再次厉声问道:“你的米西米西,谁的能证明?”

“太君,你不知道,我从小就闻着酒特别香,经常偷爹的酒喝。不信,你去问住在隔壁的李友大叔!”三柱子只能顺嘴跑马车了,想都没想地直接回答木村。他心里很清楚,只要稍微迟疑一下,更会加重这个日本小鬼子的怀疑。他的话暂时把木村糊弄住了,却引得一旁的李警尉起了怀疑。

李警尉不仅穿一身黑狗皮,整天到晚黑着脸,他的心更黑。听三柱子这样说,心里不由得暗暗冷笑起来:这个半大小子真有个老猪腰子,不光回答得痛快,不拖泥带水,神态更是镇定自若,换个不明白人,肯定被他唬住了。

李警尉很小就来到东安镇,已经在这里生活二三十年了,能不知道高丽屯根本没有姓李的吗?那里的高丽人中,有姓韩、姓朴、姓章的,唯独没有姓李的。这个小伙子不但说有个姓李的,而且还叫什么李友,和自己儿子同姓同名,那样的话,我岂不成了小伙子的爷爷了?!

听三柱子这样说,木村也不知道下面该怎么问才好了,看一眼站在一旁的李警尉,想让他出个主意,好一起审问。看见木村问不下去了,李警尉冷冷的目光紧盯三柱子。见他眯着三角眼不吱声,一时还真让木村领会错了,以为李警尉故意装傻充愣。他瞪了李警尉一眼,随后恶狠狠指着三柱子说:“给我把这个家伙的衣服扒光,拖到外面喂狗!”

别看木村这样嚣张,其实也不过是占领者所豢养的一只鹰犬,是那些统治者的工具,以维护他们的所谓权利和利益。这样一只鹰犬,为了向主人表达自己的忠诚,一心想逮住几个“红胡子”,并且把他们塞进冰窟窿或喂狗,以维护那些占领者的所谓秩序。在他这样的人看来,杀死那些被他们统治的中国人,简直像捻死一只臭虫一样容易。听说要把三柱子拖出去喂狗,两个警安战栗地朝前走了一步。他们见过小鬼子杀人,每次都让这些警安们动手。他们已经成了人家的看家狗,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只能硬着头皮朝前上了。这工夫,一直没说话的孙四插嘴说:“我看不妨这样……”

“你算老几呀,一个警安也想插嘴?”没等孙四说完,李警尉把他的话打断。“你听他的说说。”木村眯缝起眼睛,看着孙四。

到了这会儿,孙四想不说话也不行了。他只好硬着头皮说:“我还有个更好的主意,他不是说这瓶酒是打给自己喝的吗?干脆让他当场把酒喝下去!要是他能把这瓶酒喝完,就把他放了。否则就是欺骗皇军,再处理也不迟。”

听到这儿,木村笑着摇了摇头:“他的,喝不下这么多酒!”

李警尉也说:“净瞎出主意,还不如让狼狗把他咬死痛快呢,耽误时间。”

孙四知道李警尉不想耽误时间,是一心想进山打猎。他硬着头皮说:“这样可比直接咬死好玩呢!”

王五在一旁插嘴说:“你小子呀,心肠也太歹毒了!”

三个人在那里争执的时候,木村小队长似乎也明白了孙四的用意,同意了孙四的建议,走到三柱子面前说:“小伙子,这些酒可是你说的能喝下去。当着大家伙的面,你要是喝完这些烧酒,不但立刻把你放了,还让人给你再打三斤,怎么样?”

三柱子看一眼不怀好意的木村。那个家伙不停地眨动一对绿豆眼,还冷笑地看着他。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反正怎么都是死,况且还真没喝过酒,哪怕醉死,也比让狗咬死强!想到这儿,他只能豁出去了,一横心,捧起装了满满三斤酒的绿色玻璃棒子,拔下苞米芯瓶塞,一梗脖子,喝了一大口,顿时感到一股火烧火燎的液体顺着他的食道流进肚子,在体内乱窜,先冲向他的头顶,随后到了脚后跟,浑身感到阵阵燥热。

他稳了稳神,心里暗暗地想,一口是辣,两口也是辣,索性一辣到底吧!想到这儿,再次捧起酒瓶子,一口气灌下半斤多,随后把装酒的玻璃棒子重重放在桌子上,怔怔地看着木村,觉得对面的日本人和桌上酒瓶子都一起摇晃起来。其实,哪里是对面的人在摇晃,而是他已经站不住了,脑袋瓜子里好像装满了糨糊,昏昏沉沉,身子开始前后摇晃起来。见三柱子这种喝酒法,木村小队长也大吃一惊,惊讶让他张开的嘴半天没有合上:这小子哪是喝酒啊,简直在拼命!

他看见三柱子已经站立不稳,开始前后摇晃起来,才咧开嘴不怀好意地哈哈大笑起来。在木村的狞笑中,三柱子一个腚墩儿坐在了地上。见三柱子已经坐在了地上,木村离开椅子走过去,抓起装酒的玻璃棒子递给他说:“喝,接着大大地喝!”

木村不会善罢甘休,更不可能轻易饶过这个叫三柱子的小伙子,李警尉叫那个王五一起上前,把三柱子扶正,随后接过木村手里的酒瓶子,递到三柱子手里说:“喝呀,继续喝,喝完好走人!”

到了这会儿,三柱子还没有彻底糊涂,心里还明白点儿事,只是反应慢了不说,手脚也不听使唤了。听到对面的警安说喝完这瓶子酒就可以离开,颤抖的手再次抓住酒瓶子,把瓶口对准自己的嘴,一口气把瓶里的酒喝下半瓶,随后再次放下。

“喝,接着喝!”

“快点喝呀,快点喝!”

木村和李警尉不停地高声叫着。三柱子想再次把瓶子举起来,可他的手在不停地颤抖,怎么也凑不到嘴边,酒洒了一身。见酒都洒了,木村走过去,把酒瓶子抢过来,一手抓住瓶颈儿,一手托住瓶底,硬往三柱子嘴里灌。

只见三柱子喉咙不停地上下窜动,连续咕咚几口,眼泪顿时流下来,咳嗽不止。看得木村嘎嘎大笑起来,放下酒棒子,伸手招过身边的李警尉和王五警安,把瓶子递给他们:“你们的,这个的干活!”

李警尉和两个警安一直在旁边看热闹,见木村让他们过去一起灌三柱子,赶紧上前接过酒瓶子,一个上前扶住三柱子,另一个掀起瓶子使劲儿往下灌。灌到嘴里的酒,顺着三柱子嘴角淌出来,洒了一地。

这会儿,三柱子连坐都坐不住了,扶他的一个警安一撒手,立刻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脸色由紫红转变成蜡黄,瞪着一双无神的眼睛,急促地喘息。看着躺在地上的三柱子,木村再次嘎嘎大笑,一双小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要西,要西!”

这工夫,屋里屋外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不仅有警安属里的警安,还有附近十几个村民,站在那里一边看,一边悄悄地议论:这个孩子恐怕完了。

站在一旁的李警尉看见瓶子里还有点烧酒,再看了看躺在地上的三柱子,叫两个警安再次把他扶起来,最后的一点也倒进了他的嘴里。现在瓶子空了,一滴酒没剩下,三柱子再次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

这会儿,他的眼睛已经闭上了,呼吸也缓慢下来,满屋子全是酒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起风了,接着再次飘起雪花,在外面看热闹的人渐渐散去。木村看一眼阴云密布的天空,低头再看看躺在地上的三柱子,朝他踢了两脚,见还是没一点反应,好像踢在了棉花包上一样。

木村觉得还不尽兴,让三个警安把三柱子再次掀起来。谁知刚一放手,他再次软软地倒了下去。被人灌了那么多酒,不死也得剥一层皮了。木村看了看下面没有好看的节目了,准备朝外走。李警尉赶紧问一句:“那个醉鬼该怎么办呀?”

“这种事也要问我,把他拉到野外喂狼吧!”木村说话工夫,人已经到屋外了,声音却扔在屋子里。

“好的,好的。”李警尉把木村送到外面,随后转身回来,“孙四,你过去让罗掌柜套张马爬犁过来。”

孙四起身朝外走去,很快两个人一起从外面走进来。罗掌柜上前看了看躺地上的三柱子,嘀嘀咕咕说:“这个孩子不是完了嘛!”

“哪来那么多废话,赶紧把他抬到爬犁上,找个没人地方扔下去喂狼吧!”李警尉说。罗掌柜再不敢多说话了,四个人拽胳膊拉腿地把三柱子抬到外面,放在马爬犁上的羊草里。李警尉看了一下说:“这小子还不错,临死还混个暖和地方。”

罗掌柜坐在马爬犁上,扬起鞭子:“驾!”

三个警安站在那里,看着罗掌柜赶着马向小镇南面走去……

三、命悬一线

夜色笼罩黑龙江,冰封江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才使这个夜色不显得那样黑暗。此刻从远处隐约传来阵马蹄声,随后一张马爬犁从夜色中奔跑出来,黑色影子不停闪动。

那是一匹黑马,爬犁上载着一个长长的草捆子。而赶爬犁的则是一身白色,可能他反穿着羊皮袄吧?

那天天过晌午,见三柱子一直没有回来,大把式几次来到地窨子外,朝南岸不停地张望。可一直盼到天黑,还是没看见三柱子的身影,只得怅怅返回地窨子。

这年封冻后,他领着十几个渔把式趁着夜色悄悄登上江岛,在岛的北岸镩冰窟窿下冬网捕鱼。躲在那里打鱼很安全,北岸老毛子边防军不来这一带巡逻,南岸小鬼子也不来这里,已经快两个月了没出任何事情。本想在这里过完年,再拔杆子拽网。当时他一高兴,打发三柱子到江南岸东安镇罗家小卖铺打酒,结果左等右等不见三柱子回来,估计可能出事了。大把式之所以让三柱子到罗家小卖铺打酒,是他们早就认识。而前些日子罗掌柜带着小伙计到富锦进货时,带的两马爬犁冻鱼,也是在他们这里装的,不仅有两条大鳇鱼,还有十几条七里浮子和哲罗,满满装了一爬犁,另外一张爬犁上装的才是鲤子和胖头等杂鱼。三柱子一直没回来,那些打鱼汉子都不说话,推门走进地窨子,像走进无人房子里,听不见他们往日的唠嗑声,所有眼睛都盯着地中间桌上那盏鱼油灯。

那是屋里的唯一光亮,灯芯结个红红的小火花,一抖一抖地跳跃。那张地桌是一劈两半的椴木垒的,冒着袅袅热气,瓦盆里是野兔炖蘑菇,还有炖鱼、油炸鱼,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可这会儿,哪个也没有心思到饭桌前。做饭的只好把菜一次次倒进锅里,热后再端上来,还是没人上桌。做饭的没好气地说:“咋了,还得一个个喂呀?!”

大把头叼着烟袋紧吧嗒两口,随后把烟袋锅里的灰磕掉,烟袋杆子别在腰间,一边叫大伙儿吃饭,一边走到桌子旁,拿起一个杂合面窝头,上去咬了一口,说:“快吃吧,一会儿又凉了。”

人们才凑过去,围一圈坐在桌旁,伸手抓筷子拿干粮。这时,地窨子门被什么东西撞开,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盯过去。可是,他们看了半天,也没看见东西进来,只闯进一股西北风,带来满屋子寒气。

“快吃吧!”大把头一边说,一边朝门口走去。

他走到门口还不死心,探头朝外面看了看,随后又听了听:四周除了风雪声,再就是树枝互相碰撞的沙沙声,只好退回来,随手把门关上,回到屋里,从腰间抽出烟袋,按一锅旱烟,凑到火炉旁点着,蹲在那里,“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满屋人都看着蹲在地上抽烟的大把头,还是一声不吭。大把头知道所有人心情都一样,在为三柱子担心。不由得暗暗怨起了自己:往年没酒,该过年不照样过年嘛,为啥非要三柱子去打酒呢?

他后悔不己,猛地站起来,再次走到地窨子门前,一把将门拉开,屋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射在他的后背上。随着地窨子门拉开,一股雪面子随着卷进来,后面还闯进一个大草捆,正撞在大把头的身上,一个大腚墩儿重重地坐下去。

桌旁人先是一愣,接着一齐拥上前去,十几双手一起伸向那个大草捆,拖进屋里,随后僵在那里,不知该不该把它打开?大把头揉着屁股,从地上爬起来:“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打开看一看,是不是三柱子?”

草捆子解开了,地窨子里的人全愣住了,里面裹的还真是三柱子!“别动,赶紧到外面弄盆雪进来。”大把头再次发话了。

雪端进来,一只只粗大的手抓起了雪,在三柱子的脸上手上和身上脚上搓起来。

“啪!”放在桌上的鱼油灯爆了一个灯花,顿时亮了许多,人们才看见桌腿旁边滚了一个装满酒的玻璃棒子。大把头小心翼翼地把玻璃棒子捡起来,放到桌子上。灯光透过瓶子,里面满满的烧酒,映在后面的墙上,露出一抹淡绿色的光,在不停地晃动……

三柱子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满屋子的人都舒了口长气,看着躺在炕上的三柱子:这孩子没事了。

三柱子确实没事了,他已经睁开眼睛,怔怔地看着围一圈的打渔汉子们。

“三柱子醒了!”做饭的最先看见三柱子的眼皮动了动,随后睁开,高兴地喊了起来。听做饭的这么说,大把头也赶紧凑过去,随手把玻璃棒子抓过来,递到三柱子的怀里。三柱子接过酒棒子,搂在怀里,张开嘴,一脸傻笑,笑得他满脸鼻涕和眼泪。见三柱子确实没事了,大把头才突然想起是谁把三柱子送回来的呢?赶紧冲到门外。

地窨子外面已经没有人了,雪地上只留下两行雪橇印,中间还有一行马蹄印,弯弯曲曲绕向下游,可能早返回南岸了。返身回地窨子的路上,大把头心里暗暗地想:这个年决不能在这里过了,一旦日本人知道他们在江岛上打鱼,麻烦可就大了。想到这儿,他走进地窨子,愤愤地说:“如今,究竟算个什么世道呢?咱们中国人,竟然不能在咱中国人的地界上打鱼?!”随后又问,“三柱子,知道什么人把你送回来的吗?”

“不知道。”三柱子当然不知道了。

“只能是罗掌柜了。明天晚上,我过去看望他,得好好谢谢人家呀!”

四、黑心李警尉

李警尉喜欢打猎,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从十几岁,他就开始在街津山里打猎,也练出一手好枪法。日本人占领东北后,他穿上一身黑皮,当上了警安。因为他有一手好枪法,很快提到警尉,手下带十几个人。

方圆百十余里的街津山,山高林密,里面生活着熊、狼、野猪、狍子和马鹿等各种各样野兽。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尽管他当了警安头,可只要有时间,还是经常进山狩猎。这天早晨,他正在家里擦拭猎枪,零件摆了一桌子。这时,腰里缠了一圈霰弹的警安孙四走进来说:“大哥,有人在后山柞树岗子发现一头大野猪,足有四五百斤呢!一起过去把它收拾了,回来过个好年?”

当时,李警尉正专心致志地往枪筒上涂熬好的鸡油,有点不信地问:“你听谁说的?你打过猎嘛,冬天野猪都在南坡晒太阳,还没听说在柞木岗子呢!”

孙四赶紧说:“真有那么回事呢!不信,去问刘大白话和周抖擞。他俩昨天结伴上山打猎时,和那头大野猪走个头碰头,俩人的小命差点没扔在山上呢!”

“你听他俩说的?哼,那两个家伙十句话中有十一句都是假的。要是听他俩瞎白话,恐怕死了连裤子都穿不上……”李警尉轻蔑地瞥了孙四一眼说。

别看在东安镇孙四的枪法也算不错,总跟在李警尉身前身后跑来跑去,但李警尉还是从心里往外瞧不起孙四。要不是为了他那漂亮的小媳妇,李警尉才不会接收他当警安,更不能一起上山打猎。他把擦拭好的猎枪组装好,随手挂在墙上。

孙四的媳妇叫翠莲,长得确实很漂亮,整个东安镇女人中没有第二个能比得上她了。长得白不说,身材更是凹凸有致,丰腴而不臃肿。李警尉惦念她已经好长时间了。可惜呀,好白菜都让猪拱了,那么好的女人却嫁给了孙四!不过,李警尉到底还是逮住个机会,硬把翠莲抱上了炕……

那件事发生在今年秋天。地里庄稼收拾完了,李警尉在野甸子打了两只五彩斑斓的野鸡,拎着去了孙四家。进屋见只有翠莲一个人,他随手把两只野鸡往她手头一递,问道:“你家孙四呢?把野鸡炖上,一会儿我俩好好喝两盅。”

翠莲随手接过了野鸡,告诉李警尉说:“俺家孙四到后屯他二姨家帮忙收秋了,过两三天才能回来。”

“他出门了,怎么没打个招呼,要是真有什么事情,谁负责?”李警尉有点不高兴了,嘟嘟囔囔地说。听说孙四不在家,他眼珠子在眼眶里来回转了两圈,回身一把将翠莲抱住,使劲儿往炕上拉。翠莲一边挣扎,一边紧着央求说:“大哥,饶了俺吧!”

李警尉笑说:“只要依了俺这次,往后保证让你穿最好的衣服,吃大米白面。要是不依俺的话,可能你家连这个年都过不去啦!”

翠莲知道李警尉心黑手辣,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一旦惹了他,往往偷着下手,把人弄死简直像摁死一只臭虫。另外,头年冬天雪大,平地积雪足有一米多深。他一个人穿着滑雪板,手里拎了一把砍柴大斧子,在积雪半人多深的山林里撵上一群野猪,让过在前面开道的头猪后,抡起手里大斧子,连续砍死五头百十斤重的野猪,到了孙四家还扔下一头呢。尽管这样,翠莲还是不从,挣扎着说:“大哥,你和俺家孙四可是拜把子兄弟呀,怎能……”“不是为了你这个小娘们儿,我能和他那样的废物男人论哥们儿……”说着,李警尉硬把翠莲抱上了炕……

强行占有了翠莲后,李警尉心里也有点胆突突的,倒不是害怕孙四敢拎着枪来找他算账。可是再霸道的男人,也不能公然强占了别人的老婆呀,况且东安镇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拜把子兄弟呢,还是他手下的小喽啰!别管多么不讲理的人,也得没理狡辩三分,把不是当理说。问题是他一点理也不占,万一孙四把这件事真的说出去,脊梁骨还不得被人指烂了!看来,翠莲没把那件事告诉孙四。他从后屯回来已经好几个月了,根本没提起那件事不说,快过年了,还来找他上山去打野猪。见确实没事了,李警尉又想起翠莲那迷人的胴体,

真是个年轻水灵的小娘们儿呀,比自己家黄脸婆不知道强上多少倍!

“要是大哥不想去后山,就算了,我再去找别人。你那杆洋炮刚擦了鸡油,容易滑膛,可别走火伤了人……”孙四瞥了他一眼,一边说一边朝外走。

见孙四真的要走,还提到什么猎枪走火伤人的事,李警尉眼珠子一转,立刻有了主意:对呀,别人猎枪能走火伤人,我老李的为啥不能走一次火呢?即使真的被镇上小鬼子木村查出来,还能有多大点事呀,只要多花上几个钱,还有啥事摆不平呢?为了得到翠莲,他手上那杆老掉牙的猎枪也该走把火了!

想到这儿,李警尉随后喊住正准备往外走的孙四:“等一等!看你那副火烧屁股的猴急样儿,好像山上真有头大野猪在那里等着似的……好吧,我陪你上山走一趟。”

说罢,李警尉从山墙头摘下子弹袋,缠在腰间,接着把那杆刚挂上的猎枪摘下,和孙四一起走出家门。

东安镇的猎人分两种:一种独来独往,还有一种合伙上山打猎。单独行动的猎人,多靠下套子、挖兽窖捕获猎物。这种猎人也有猎枪和猎狗,但那是为了自卫,很少用,主要是布置陷阱。而合伙上山打猎者,则带着十几只猎狗,每人一杆猎枪,满山驱赶野猪、狍子等猎物。日本人来到东安镇后,李警尉才当了警安,后来才把孙四招了进去。

刚当上警安后,有年冬天李警尉和另一个警安进山打猎,在街津山里发现一只远东豹,披身美丽花纹,比东北虎还漂亮。在那次狩猎中,不仅那只远东豹倒下了,那名伙计也倒下了,只有他一个人扛着死豹回到镇上。后来,听镇里人风言风语地说,为了独自占有那张珍贵的远东豹皮,李警安开了冷枪,打死了一起上山打猎的伙计。当然,那不过是人们猜测而已,并没有任何证据。

当时,现场只有三个活物,那只远东豹和伙计都已经死了,只要不是李警安亲口说出来,别人也只能是瞎猜而已,找不到任何证据。那些人还真不是瞎猜,从山里回来第三天,县里来了几名警安,二话没说,就五花大绑地把李警安捆了起来,押回县城。

看来无风不起浪呀!要是他没做过坏事,哪能让人五花大绑地捆走呢?风言风语还在镇里流传,走出东家,钻进西家。那些人刚从里面走出来,吓得赶紧退回去,随手把门悄悄关上——李警安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街道上。

李警安不仅被县城警安署放回来,半个月后,还当上了东安镇警安署的警尉。风言风语本来就是瞎猜而已,没有任何真凭实据,更没人在他家见过那张珍贵的远东豹皮。要是那些警安们怀疑李警尉,哪能把他关押三天后,又放出来呢?

李警尉确实不是个好饼,尤其他心黑手辣,不能不让人多加小心。抡起一把斧子,连续砍死五头野猪的事可以不论,但那个伙计毕竟死在街津山里,当时只有他们两个人,该怎么解释呢?一次,有人喝多了,跟李警尉吵起来,大声叫道:“我告诉你姓李的,有你算计别人的时候,肯定也会有人在打你的主意,小心点!”

李警尉是什么人啊,如今人家可是东安镇的警尉呢!他跳着双脚,指着那人鼻子说:“敢琢磨我的人?哼,告诉你,那个人可能还没出生呢!”

当时,那人真的喝多了,敢琢磨李警尉的人还真的没出来呢!如今这里已经不是满清,也不是民国,而叫什么“满洲国”,还有日本人,整个东北都是人家说了算。他一个普通老百姓,当然也得听人家的,哪里敢跟人家叫号呢?第二天,灌进肚子里的酒劲儿一过,那个人赶紧去了李警尉家,满脸微笑赔不是。他哪里知道,李警尉得到的那张远东豹皮,早已经送给了县警察局长。有了警察局长为他撑腰,他成了东安镇警尉,哪有工夫听那人解释呢?李警尉还真没有时间,让他操心的事情多了去了。他和孙四一边朝山里走,一边想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五、树林中遇野猪

街津山北面山洼里,有一大片茂密的柞树林,几乎都在盆口粗以上。到了冬天,尽管柞叶早已经枯黄了,但依旧挂在树枝上,在寒风中不停地瑟瑟抖动……

每年到了秋天,成熟的橡子从树上纷纷落下,铺满一地,也是野猪和熊瞎子经常觅食的地方。尽管如今大雪纷飞,但还可以找到食物,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李警尉和孙四在厚厚的积雪里走了两里多地,来到北山洼的柞树岗子,端着装满火药和霰弹的猎枪,一头钻进茂密的柞树林里。

他们小心地朝里面走不远,果真发现有头大野猪正拱开积雪,低头寻找什么食物。它在雪地拱开一道道沟,嚼得满嘴直冒白沫。发现一头大野猪,李警尉急忙闪身,躲到老柞树背后,朝藏在另外一棵树下的孙四招了招手,让他赶紧过去。

发现这里真有头大野猪,李警尉知道机会终于等来了,心里暗暗地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猎枪走火伤人呢?他当然不会傻到那种程度,端起猎枪直接朝孙四前胸勾动扳机。

他已经杀死一个人了,再次杀人必须想好怎么对付那些人。东安镇不仅有几个猎人,而且镇上还有日本人,都打过枪,绝不会傻到那种程度,究竟在近距离被霰弹射杀,还是在远处被人误伤,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那次送一张远东豹皮才把那件事敷衍过去。那张豹皮至少值十块大洋,要是再出事,可不是十块钱能对付过去了。为了少花几吊铜钱,还是让孙四多活一会儿吧!

低头在雪地里寻找橡子的大野猪好像听到什么动静,停止了咀嚼,抬起它那颗硕大的头颅,一边朝他们这边张望,一边不时地“咴咴”叫上两声。吓得李警尉连口大气都不敢喘,一动不动地躲藏在那棵老柞树身后,观察前面的动静。

别看李警尉能独自拎一把斧子,敢对付一群野猪,但面对那样一头孤野猪,则不能不多加小心了。在寒冷的东北山林里,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一猪二熊三老虎。猎人进山打猎,最难对付的猎物就是野猪了。当然不是那些成群结伙的母野猪和小野猪,而是孤独的大公野猪,那绝对不好对付。

那头大公野猪朝四周观望了一会儿,没有发现任何危险,才哼哼地叫了两声,随后再次低下头去,继续在雪地里寻找橡子。如今,每棵老柞树下都铺了一层橡子,拱开就能找到一片,一颗颗捡到嘴里,大口地咀嚼着。李警尉让孙四绕到那头大野猪后面,然后俩人分头包抄,一前一后,堵住大野猪退路,让它无路可逃。实际上,只有这样他才能寻找到猎枪打偏的机会。

看着孙四猫腰从身边离开,李警尉从那棵老柞树后快速移动到另外一棵树后。他得意地狞笑着,手闷子从柞树根部抓起一把雪面子,举起来,半握着拳头往下漏。

雪面子从他手里淌下来,顺风向东飘去……辨别清楚了风向,他起身朝下风头悄悄移动——只有躲在下风头,那里的动静,还有气味都不会传得太远,前面两个猎物才会在他的掌控之中。选择好最佳位置,李警尉冷笑着把猎枪摘下来,趴在地上,把枪筒子探出去,稳稳地端平,指向前面的目标。

那枪膛里灌了二三十颗黄豆粒大的霰弹,射出去呈扇形分布,只要其中一颗射进猎物的体内,可以让对方立刻送掉性命!他端稳猎枪,先瞄准那头还不知道深浅、继续在那里觅食的野猪,估计一下射程,不到五十米,只要轻轻勾动一下扳机,一枪会击中那个家伙硕大的脑袋。可目前他先需要对付的,还不是那头大野猪,而是孙四。

别管怎么说,孙四比那头看似凶猛的野猪更难对付。可是这会儿,孙四究竟躲到哪里去了?李警尉环顾一圈,还是没有发现孙四。

那个家伙好像从这片柞树林里突然蒸发了一样,彻底消失在茂密的树林里。他的目光在柞林里来回逡巡几遍,还是没有发现孙四的踪迹,真不知道那个家伙究竟躲在哪里,让李警尉一时惴惴不安起来。

他正在那里东张西望,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出来的一块石头,随着“嘭”地一声,落在那头正在觅食的野猪身后。冷不丁受到身后的袭击,那头大野猪吓了一大跳,朝前猛地蹿出去好几步,撒开四只蹄子,径直朝李警尉藏身的地方狂奔过来。

没防备那头野猪突然朝他这边跑过来,吓得李警尉一时乱了手脚,慌张地爬了起来,想躲开那头朝他这边冲上来的大野猪。可他哪里知道,野猪这才发现那里还藏着一个人,立刻愤怒“咴咴”地叫着,朝他扑了上去。

眼看着那头大野猪快要冲到跟前了,李警尉也顾不上多想,本能地勾动了扳机。随着“砰”的一声枪响,猎枪霰弹并没有射中猎物,只是贴着野猪脊背上飞了过去。再次受到惊吓的大野猪,变得更加狂躁不安,疯狂地朝李警尉冲了过来。

眼看那头愤怒的野猪张开了大嘴,脊梁上的鬃毛根根直立,不顾一切地冲了上来,李警尉赶紧躲到一棵大树身后,想再往枪膛里灌火药和霰弹。可是到了这会儿,哪里还来得及呢?野猪已经冲到了他跟前,嘴巴猛地一歪,打掉他手里的猎枪,接着那颗长长獠牙把李警尉挑了个跟头,重重地摔在地上。

他一个骨碌,赶紧从雪地上爬起来,拔腿便跑。那头疯狂的大野猪不可能再给他任何机会了,疯狂地紧追上来,一口咬在李警尉的腿上,把他猛地拽倒,獠牙随后挑在他的肚子上,使劲甩了出去,抛向了半空,重重地摔了下来。

这次倒下以后,他再也没能爬起来,身体痉挛般地抽搐了几下,便不再动了。那头野猪可不能这样便宜了袭击它的李警尉,“咴咴”地吼叫着冲了过去,一顿连挑带撅,把倒在地上的李警尉连续翻了几个个儿,不停地折腾已经毫无还手之力的李警尉,陶醉在成功报复带给它的快乐中……

六、除掉祸害

看来任何一种动物,都会报复啊!

当那头野猪陶醉在报复的快乐中,柞树林里突然又传来一声枪响。那头野猪愣了一下,朝前猛地蹿了两步,随后“扑通”一声倒在地上。眼看那头大野猪躺在积雪里,不停地蹬着四个蹄子,做最后的垂死挣扎,这时候,才有一个人拎着猎枪从茂密的柞树林里走出来。他吹了吹还冒着烟的枪筒子,看一眼倒在眼前的两个猎物,“嘿嘿”地冷笑了两声。

两个尸体中一个被野猪獠牙挑死,另外一个则死在他的猎枪下,都很合理。

不用说,刚从茂密柞树林里走出来的那个人,正是孙四。看来,当你一心在算计别人的时候,肯定也有人在打着你的主意呢!

原来孙四早知道李警尉为了霸占他的媳妇,一心想要除掉他。可怎么才能不动声色地除掉李警尉呢?无论在明处还是暗处,孙四只不过是个伪警安,不可能是李警尉的对手,自然也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如果不是后来他们三个人奉命把三柱子带回警安署,当木村要把那个小伙子喂狗时,他灵机一动,提出让三柱子把三斤烧酒喝下去,最起码那样不会让他死在狗圈里,至于最后的结果只能看他的造化了。

第二天晚上,孙四到罗掌柜家去打听那个半大小子怎么样时,没想到在他家里看见一个满脸黑胡子的汉子。当时俩人都有点儿紧张,目光都落在对方脸上。罗掌柜赶紧解释,才知道了对方的身份。

那个汉子,原来是地窨子里的大把头,过来向罗掌柜表示感谢。现在三个人的身份都清楚了,自然再次谈起三柱子,还有木村和李警尉,在那里合计到后半夜。尽管他们身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一心想除掉可恶的李警尉。当他们知道那个小子想在过年前打头猎物的时候,才有了如何除掉李警尉的主意。

野猪不可能总在一个地方活动,更不可能在背阴北坡上活动。可是要给它送些食物,那些认吃的家伙才会经常出现在那里。孙四就蒸了满满一锅苞米面大窝头,切成色子块大小,每天带些撒在雪地上,直到第五天才把那头大野猪引进北山坡的柞树岗……

除掉了李警尉,简直是一举三得,不仅孙四除掉了自己的对手,也为三柱子报了仇,更为东安镇清除了一个大祸害,只是那个李警尉这一年没有过去,他的那条小命到底还是留在年这头了。

那天已是腊月二十九了,东安镇不时响起了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在小镇上空炸响。

责任编辑 孟 璐

猜你喜欢

东安木村猎枪
猎枪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霞浦东安村建成跨海大桥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台声》画坊
毛茸茸的小熊
东安屯有我辽阔的往事
从“猎枪”到“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