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教学策略

2016-05-14林小燕

文教资料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留学生

林小燕

摘 要: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只有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才能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本文提出中国文化的实践性教学策略,已期提高中国文化教学效率,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留学生 文化教学 实践教学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进步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的交流必须以相应的文化知识为背景,否则即使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也无从说起。一种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习得的过程,没有对文化的适当理解是不可能学会一种语言的。因此,语言教学离不开相应文化知识的传递。

一、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都不可避免地要承受跨文化环境所带来的冲击,留学生在与新文化环境的磨合中一般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前提,而文化的差异,又必然会给留学生学习、理解汉语带来困难,甚至造成负面影响,这些使得留学生在新文化环境中学习、生活要承受相当的心理压力。有些留学生甚至开始选择逃避新文化,而这种逃避会让他们在汉语课堂上不敢开口,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汉语的习得。因此,留学生不仅要花时间学习汉语,更要花时间学习中国文化,让自己与这个文化环境同步。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向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化知识,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领略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留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的文化氛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它对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增强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重要作用。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的困惑

(一)文化课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内容。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要内容。如果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局限于教材内容,则难以激发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动力,也难以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兴趣。所以,必须打破把留学生关在教室里,封闭式地学习文化的模式,让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走出教室,冲破课文的藩篱,引入一个高远博大的境地。文化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留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将文化教学内容、场所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系统,全方位地把文化课教学同留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为留学生提供文化感悟、文化体验的广阔空间,也为留学生提供更多新的中国文化知识和信息。这样,使学生全面系统有效地接受中国文化,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需求。

(二)文化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法。

目前,留学生文化课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法是教师在文化课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方法。留学生被动吸收,而非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中国文化,吸收中国文化知识。因为被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其文化学习的效率必定低下,所以应提倡留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文化。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把留学生当做学习中国文化的主体,通过留学生对文化现象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实现文化学习的目标。留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文化,旨在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文化的倾向,倡导留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学习中国文化,使留学生真正成为文化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模拟生活场景,初步感受中国文化。

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通过多媒体如视频、PPT等方法,刺激学生感官,增强文化课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与留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学习内容,运用情景教学法,让留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文化。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根据具体的文化学习内容,给留学生创设一种生活场景,安排各种情节和事件,让留学生在场景中模拟教学的一种方法,比如:安排留学生购物、问路、买票、点餐、结账、看病等。在情景教学法中,教室可以是食堂、医院、车站、银行、图书馆、商店等,让留学生在场景中完成所需要的文化内容的学习和练习。

情景教学法让留学生在游戏中、模拟中进行中国文化知识学习。在这种文化学习的氛围中,课堂气氛不再是沉闷的,留学生不再是“沉默的羔羊”,而是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地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文化学习体验当中。留学生不用按部就班,他们成了学习的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增强了文化课教学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这种教学方法使留学生不会产生枯燥、厌倦的学习心理,激发了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调动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能及时发现留学生在文化理解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这种设置生活场景的教学方法,文化学习的内容贴近留学生的实际需要,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变成具体可操作实践的东西,使留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有利于培养留学生利用所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留学生在每一堂文化课后,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二)组织文化实践活动,切身体验中国文化。

留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其意义远大于课堂里满堂灌式的学习效果。文化学习应该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的激动、感动,是一种其情动、其意切、其感深、其悟透的过程。只有留学生真正动起来,真实投入,才能真正掌握中国文化知识,才能在跨文化环境中更快地适应。

1.鼓励留学生参加学校社团

学校里的各种社团是留学生结交异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对外汉语教师应该鼓励留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校园里各种社团活动,如中国书法、太极拳、烹饪等。留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不但了解了中国文化,而且交上了中国朋友,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留学生摆脱异乡留学的孤独感。文化上的认同,使得留学生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融入新文化环境的生活和学习,有利于留学生顺利地完成汉语学习,同时促进文化的习得和交流。

2.组织留学生跨文化之旅

让留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外面去看看,文化教学的内容就具有了开放性、广博性和联系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如参观博物馆;参加以绘画、雕塑、工艺、音乐、戏剧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之旅;鉴赏以书法作品为主要内容的书法旅游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旅游等,让留学生在活生生的汉语大语境中、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文化气息。留学生的跨文化之旅,使得留学生在大文化环境下,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丰富了中国文化知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技能。

3.带领留学生走进社区服务

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真实的社会环境,让留学生进行文化的体验和实践。

通过社区的配合,安排留学生去社区参观,把真实的中国式百姓生活呈现在留学生面前,打开留学生的眼界,为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运用汉语交流沟通,提供良多机会。参观过程中,让留学生充分与社区的工作人员交流,同当地的居民聊天,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留学生了解了生活地的风俗民情、社区文化及居民的生活状态,有利于提高留学生对当地生活的适应能力,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留学生文化实践教学,离不开课前准备。教师在积极地鼓励留学生在文化教学中“动”起来的同时,要督促留学生做好文化教学实践前的准备工作,重视课前准备与预习。只有以充分的准备为基础,留学生才能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动”起来。因为留学生“动”什么,怎样“动”,都得有具体的文化“内容”支撑。所以,文化实践活动前,教师应该告诉留学生,参与哪些实践活动,怎样参与活动,不至于留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兴之所至的散漫和荒芜,甚至无所事事。基于留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化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留学生真正理解、体验、感悟中国文化,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无到有,学有所悟。

总之,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社会价值等,与中国有较大差异。这些因素会让留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汉语学习。因此,加强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对外汉语教师应通过文化实践教学活动,让留学生尽快熟悉中国的风俗习惯,产生文化的认同感,入乡随俗,使留学生尽快适应汉语的文化环境,从而促进汉语言学习,提高汉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清忠.浅析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02).

[2]靳洪刚.现代语言教学的十大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1,1.

[3]朱慧勤.试论对外汉语的文化因素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4]汲传波.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6.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教室留学生》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