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密码:民间投资因何逆势飘红

2016-05-14宋立楠

决策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广东民间

宋立楠

据统计部门披露,2016年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8591.07亿元,增长19.6%,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0%。相比较之下,全国同期的增速是2.8%,北京是-10.4%,上海是5.3%,山东是2.4%,被誉为民营经济大本营的浙江是4.5%,表现较好的江苏是11.1%。安徽、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大致滑落在6%左右,东北地区投资滑落尤为严重,平均降幅高达31.9%,辽宁更是达到58.1%的负增长。可见,广东的民间投资增速不仅遥遥领先于各内陆城市,更远超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仅次于海南的20.9%。

在全国民间投资整体不佳甚至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广东民间投资增速何以能高达19.6%,领跑沿海发达省份?

制造业走出低迷

从数据看,广东民间投资上半年的主要流向依然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民间投资青睐的首先是房地产业。近半年来,广州、深圳,以及邻近的二线城市珠海、佛山、东莞、惠州等地的房地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暖。2016年上半年,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4512.99亿元,增长20.8%,增幅比去年提高9.0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专家表示,由于内需不振和投资回报率下降,不少民营企业将资金转向房地产市场避险,由此导致了房地产民间投资的大幅增长。但从全省来看,房地产投资只占到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3%,不太可能支撑起19.6%的民间投资增速。数据显示,广东民间投资的另一个大的去处是制造业。

除房地产领域外,应更加关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加快,优势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92.87亿元,增长33.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7个百分点,占传统优势工业投资的34.0%。其中,家具制造、建筑材料、金属制品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74.8%、42.5%和54.5%,高于相应行业投资66.4个、37.6个和15.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显。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607.12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5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为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分别增长257.6%、18.5%和18.4%。

制造业作为广东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通过转型升级从低迷的运行态势中“醒来”。上半年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7%,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3%;电子行业增长11.0%,汽车行业增长12.8%,钢铁行业增长16.2%,专用设备行业增长10.8%,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1至6月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937.41亿元,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865.63亿元,增长11%。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的“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突出。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达43.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6%,增速均较高。

广东美的集团,是通过传统制造业和新经济的融合实现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2014年,美的集团开启了一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双智”战略转型大幕,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美的集团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智慧家居创造商的华丽转身。2016年美的集团市值已经突破1700亿,7月20日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美的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位列第481位。这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上半年,广东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3.8%,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仅增长了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仅增长1.0%。可见,推动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民间资本,而不是外资与国资。在全国去库存、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民间资本在这里投资房地产与制造业,仍然能获得较好的回报,这是支撑广东民间投资大增的重要原因。

广东的改革红利

广东民间投资逆势增长,背后是广东长期以来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的系列政策所释放的红利。近年来,广东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出了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落实投资平等待遇等18条意见和36项实施细则,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广东省自2013年便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行调节、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不再审批”。2015年,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的唯一试点落地广东省,广东开始对企业投资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的管理模式。“三张清单”制度实行后,除部分禁止投资及需要准入审批的项目外,大部分企业的投资项目不再需要审批,网上备案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企业投资的时间和成本均大幅下降。广东的企业投资清单管理改革放松了企业的准入限制,强化准入后监管,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今年6月,广东省推出《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围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政府服务等5个方面,给出了25条实实在在的举措。首先,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完善了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措施》提出,力争今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建立政府主导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同时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其次,在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通过BOT、委托运营、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或国有“僵尸企业”处置。第三,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深入抓好营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小微企业一揽子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部落地;加快推进规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不断降低企业社保费、物流、用工、财务等方面的成本。在6月29日召开的广东省“十三五”重大项目暨2016年面向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上,有100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额达117.68亿元。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也成为广东民间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广东省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鼓励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不断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减轻税负、推动研发和吸引人才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

2015年9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以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为重点,以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充分激发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同时明确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指出要落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统筹省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支持互联网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创立创新投资基金,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互联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加大对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投资支持力度。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迅速发展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态势,使得民营企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崔澎表示,作为一家互联网创新企业,他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企业不仅享受国家研发费用50%抵扣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还拿到了广州市政府2000万元的研发费用后补助。

根本出路在哪里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2010年5月,“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再次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为“新36条”)。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和任务。近年来,民营经济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超过60%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50%的财政税收。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心领域。

然而,回顾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民间固定资产增速却从2012年以来呈一路下滑的趋势。2016年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从2012年3月的28.9%下跌到2016年上半年的2.8%,创15年新低,可谓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民间资本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意愿达到了新低,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都下滑了30%以上;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急速下滑,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领域增速显著,但近期有明显下降;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向了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海南民间投资增速以20.9%位于全国首位,但海南的房地产业的民间投资632.76亿元,占到了全省民间投资的63.9%。

从短期来看,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周期调整的新常态,整体经济发展低迷,传统行业回报率下滑,在逐利天性的驱使下,民间资本逐渐从实体经济中抽离。然而,从长期来看,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虽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制度上的诸多障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准入障碍。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国退民进”,政府也不断推出促进自由平等竞争的政策,但时至今日在某些行业,比如金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因为市场准入限制以及“玻璃门”、“弹簧门”的存在,民间资本享受不到与国有企业同等市场竞争的机会。二是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不但民营企业的税负和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而且审批手续繁琐已经成为影响民间投资增长的重要阻力;三是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难题。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同样面对着不公正待遇,不仅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也面临着较高的门槛。

广东是中国最早市场化改革的地区,在简政放权、尊重市场规则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也使得民间资本在广东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规范的投资环境。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不少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依然无法阻止民间资本投资增速剧烈下滑的趋势。因此,要从累积的体制弊端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从广东的经验我们也可以看到,要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根本在于破除制度障碍,给予民营企业同等的市场竞争机会。一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二要逐步放开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国有独大的领域,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对等的地位;三要改革投融资体制,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改进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推动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

据统计部门披露,2016年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8591.07亿元,增长19.6%,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0%。相比较之下,全国同期的增速是2.8%,北京是-10.4%,上海是5.3%,山东是2.4%,被誉为民营经济大本营的浙江是4.5%,表现较好的江苏是11.1%。安徽、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大致滑落在6%左右,东北地区投资滑落尤为严重,平均降幅高达31.9%,辽宁更是达到58.1%的负增长。可见,广东的民间投资增速不仅遥遥领先于各内陆城市,更远超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仅次于海南的20.9%。

在全国民间投资整体不佳甚至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广东民间投资增速何以能高达19.6%,领跑沿海发达省份?

制造业走出低迷

从数据看,广东民间投资上半年的主要流向依然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民间投资青睐的首先是房地产业。近半年来,广州、深圳,以及邻近的二线城市珠海、佛山、东莞、惠州等地的房地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暖。2016年上半年,广东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4512.99亿元,增长20.8%,增幅比去年提高9.0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专家表示,由于内需不振和投资回报率下降,不少民营企业将资金转向房地产市场避险,由此导致了房地产民间投资的大幅增长。但从全省来看,房地产投资只占到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3%,不太可能支撑起19.6%的民间投资增速。数据显示,广东民间投资的另一个大的去处是制造业。

除房地产领域外,应更加关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加快,优势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92.87亿元,增长33.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7个百分点,占传统优势工业投资的34.0%。其中,家具制造、建筑材料、金属制品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74.8%、42.5%和54.5%,高于相应行业投资66.4个、37.6个和15.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显。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607.12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5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分别为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分别增长257.6%、18.5%和18.4%。

制造业作为广东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通过转型升级从低迷的运行态势中“醒来”。上半年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7%,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3%;电子行业增长11.0%,汽车行业增长12.8%,钢铁行业增长16.2%,专用设备行业增长10.8%,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1至6月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937.41亿元,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865.63亿元,增长11%。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的“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突出。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达43.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6%,增速均较高。

广东美的集团,是通过传统制造业和新经济的融合实现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2014年,美的集团开启了一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双智”战略转型大幕,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美的集团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智慧家居创造商的华丽转身。2016年美的集团市值已经突破1700亿,7月20日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美的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位列第481位。这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上半年,广东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3.8%,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仅增长了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仅增长1.0%。可见,推动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民间资本,而不是外资与国资。在全国去库存、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民间资本在这里投资房地产与制造业,仍然能获得较好的回报,这是支撑广东民间投资大增的重要原因。

广东的改革红利

广东民间投资逆势增长,背后是广东长期以来出台的促进民间投资的系列政策所释放的红利。近年来,广东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出了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落实投资平等待遇等18条意见和36项实施细则,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广东省自2013年便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对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行调节、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不再审批”。2015年,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的唯一试点落地广东省,广东开始对企业投资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的管理模式。“三张清单”制度实行后,除部分禁止投资及需要准入审批的项目外,大部分企业的投资项目不再需要审批,网上备案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企业投资的时间和成本均大幅下降。广东的企业投资清单管理改革放松了企业的准入限制,强化准入后监管,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为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今年6月,广东省推出《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围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政府服务等5个方面,给出了25条实实在在的举措。首先,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完善了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措施》提出,力争今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建立政府主导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同时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其次,在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通过BOT、委托运营、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收购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或国有“僵尸企业”处置。第三,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深入抓好营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小微企业一揽子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全部落地;加快推进规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不断降低企业社保费、物流、用工、财务等方面的成本。在6月29日召开的广东省“十三五”重大项目暨2016年面向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上,有100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额达117.68亿元。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也成为广东民间投资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广东省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鼓励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不断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减轻税负、推动研发和吸引人才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

2015年9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以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展为重点,以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充分激发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同时明确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指出要落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统筹省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支持互联网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创立创新投资基金,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互联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加大对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投资支持力度。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迅速发展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态势,使得民营企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崔澎表示,作为一家互联网创新企业,他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企业不仅享受国家研发费用50%抵扣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还拿到了广州市政府2000万元的研发费用后补助。

根本出路在哪里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2010年5月,“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再次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为“新36条”)。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工和任务。近年来,民营经济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超过60%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50%的财政税收。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心领域。

然而,回顾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民间固定资产增速却从2012年以来呈一路下滑的趋势。2016年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从2012年3月的28.9%下跌到2016年上半年的2.8%,创15年新低,可谓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民间资本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意愿达到了新低,尤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都下滑了30%以上;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急速下滑,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领域增速显著,但近期有明显下降;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向了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海南民间投资增速以20.9%位于全国首位,但海南的房地产业的民间投资632.76亿元,占到了全省民间投资的63.9%。

从短期来看,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周期调整的新常态,整体经济发展低迷,传统行业回报率下滑,在逐利天性的驱使下,民间资本逐渐从实体经济中抽离。然而,从长期来看,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虽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制度上的诸多障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准入障碍。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国退民进”,政府也不断推出促进自由平等竞争的政策,但时至今日在某些行业,比如金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因为市场准入限制以及“玻璃门”、“弹簧门”的存在,民间资本享受不到与国有企业同等市场竞争的机会。二是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不但民营企业的税负和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而且审批手续繁琐已经成为影响民间投资增长的重要阻力;三是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难题。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同样面对着不公正待遇,不仅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也面临着较高的门槛。

广东是中国最早市场化改革的地区,在简政放权、尊重市场规则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也使得民间资本在广东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规范的投资环境。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不少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依然无法阻止民间资本投资增速剧烈下滑的趋势。因此,要从累积的体制弊端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从广东的经验我们也可以看到,要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根本在于破除制度障碍,给予民营企业同等的市场竞争机会。一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二要逐步放开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国有独大的领域,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对等的地位;三要改革投融资体制,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改进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推动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广东民间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高人隐藏在民间
广东舆情
高人隐藏在民间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