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学习四步提升法

2016-05-14张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联系

张芳

摘要: 文言文教学怎样才能达到一种好的效果?这是深深困扰一线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文言文除了外在的分值限定,还有哪些潜在的分值提升空间?如果文言文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教学,那么它又和哪些题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应该怎么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呢?如果四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么又该怎么实施呢?

关键词: 文言文学习;联系;四步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77-02

1.文言文学习的潜台词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传承与延伸,是一门语言艺术的演变的体现。语文教学从来都不能脱离传承文化,它无一处体现的不是文化的延续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文言文的学习。但文言学习又恰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承受之痛。

作为一线教师每每对文言文是又爱又痛的,文言文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占有很重要的比例。高考中文言文占了19分,加上诗歌、默写就是36分。这在校学生的整张卷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我想说的绝单单不是这个问题,因为文言文学习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教学,它和很多的题型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是病句题,病句题究竟和文言文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大家看这个例子:(2011年浙江卷)

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分析:成分残缺,缺介词"以",改为"更强调要以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例子中的"以———为"这个介词搭配和文言文中的固定词组搭配有着相同之处,有时候是缺了一个"为",有时候是缺了一个"以",文言文中的省略主语现象和病句中的偷换主语现象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病句掌握的不好,可能和语法掌握得不好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文言文中句子分析经常地训练,一定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与思维方式。

学习文言文从来都是不孤独的,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可以说成语题和文言文的关系也很密切,成语中的一部分来源于文言文,例如"卧薪尝胆""退避三舍""踌躇满志""庖丁解牛"等等,不胜枚举,所以学好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扫清成语的障碍努力,成语来源于生活,而生活自然和中国古代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成语就会轻松很多。

古诗文不分家,古诗和古文从来都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是简短的浓缩体,一个展开来的扩展体,为什么有些同学的诗歌鉴赏总是不得分,除了必要的技巧与答题思路没有掌握外,最主要的就是根本没有读懂,无法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内容,理解都是问题,还何来鉴赏,作为一线教师每每指责学生的分数低,不妨自己想一想,有没有让学生养成鉴赏的这种素质,换句话说,你的学生有没有自己形成阅读的能力,能不能独立阅读?是不是教师还是上课盲目去对答案,教师去替学生翻译诗歌,有没有为了加快进度而放弃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于是我做了一个尝试,将学生分为三步走,就是三阶段训练法:第一阶段让学生自由的答题,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突破方向,很显然经过一阶段的观察,学生的能力不行,诗歌鉴赏水平很差。于是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让学生按照翻译文言文的方式一一对译,先讲究 "信",继而是"达",最后是"雅",这阶段学生适应起来有困难,一一对译,是一件很痛苦的过程,学生开始的时候很费力,速度也慢,渐渐地就会速度跟上来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让学生仿照高考题的方式进行自主的命题,自己做答案,让学生举一反三,不再局限以一种题型,学生很感兴趣,能力水平也渐渐地提高了,现在我的学生正在进行这阶段的训练,学生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兴趣,从认真程度和掌握高考的方向上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一切都离不开文言文的功底,而这两项又是相互促进的。

文言文阅读中的人物传记是现在高考的主要命题方向,可以把文言文的人物传记分析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人物传记结合起来讲,也可以让学生依据实用类文本的题型给文言文中的人物传记命题。学生动一次手强过教师讲解多套题。

2.文言文教学的四步走

文言文的基础性地位很明显了,那么应该怎么学习文言文呢?

2.1 就是读。多读、指读、精读、快速读。多读就是在平常的学习过程里,经常阅读小语段,可以选择像《世说新语》《梦溪笔谈》之类的有短小语段的书籍,大部头也可以阅读《史记》这样的书,建议经常阅读,不要间断,培养语感的连续性。《史记》中的文章很适合学生阅读,如果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能加以指导就更好了。

指读就是带有目的的阅读,指定性的归纳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清层次,归纳人物形象,人物经历。

精读是在泛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字斟句酌,积累词汇。

快速读则有点像英文阅读的小语段,可以不必每个词都理解,只为形成语感。

2.2 是译。一定要一一对译,前提是一定要断句恰当。让学生课前自己译一遍,课后在译过的第一遍下面留的空白部分再译一遍,分析区别,矫正错误,及时整理,这很有效。

2.3 是命题和题型转化。明确考纲,明确题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做答案,反过来再让学生自己去做,或是精选学生的题进行组合,或是小组间进行试题调换,交换答题,再进行评析,析问题,分析优点和失误的地方,经常進行评判式的交流,学生很喜欢这种方式,积极性也很高,效果不错。

《苏武传》讲解的时候学生不仅出了很多文言文题,还有学生主张给苏武写个颁奖词,结果效果很好,体现了文言文与语言综合运用题以及作文之间的转化。

2.4 是怀旧训练。主体还是学生,学生命题,以听写单词的形式进行,紧张刺激,是学生又爱又怕的环节,但很有成效。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中最美好的一种积淀,这种积淀值得让人沉醉其中。而一个好的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有探索,有失败,也有提升,究竟哪种方式才会真正的实现成效的突破,每个认真教学和学习的人都在苦思,都在摸索,以上仅仅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仅是一种尝试与探索,如果面前有很多曲折的路要走,如果要付出艰辛和心血,但如果为了我的那些可爱的学生,我会大声说:"我愿意!"

猜你喜欢

联系
论变文与诸宫调的联系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