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三结合”

2016-05-14何国庆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常规体育课笔者

何国庆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缺“德”之人,能力越强,学问越高,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放眼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体育课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坚持从育人出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观当前的在校小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往往比较溺爱、娇惯,甚至听之任之,不少小学生养成了怕吃苦、怕挫折、任性不合群等不良习惯,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严重的胆小自私、唯我独尊现象;参加竞争性的体育项目时,缺乏顽强拼搏和合作意识;体质好的学生不尊重、歧视体质较差的学生;个别学生总是找理由偷懒逃课……种种现象表明,少年儿童德育亟待加强。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集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等教育功能于一体,担负着塑造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任,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从育人的角度出发,依据体育课程的特点,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传知授能的同时,坚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合作、交际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养成自觉加强身体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理念。

一、结合课堂常规,时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所谓体育课堂常规,就是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当遵守的各种纪律、要求、措施等加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常规,对于促进体育课堂教学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培养师生的良好作风、思想和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方面的工作,除了政府、教育部门要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外,更多需要靠体育教师本身进行。

1.课前常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的至理名言,强调的是榜样的作用。的确,一个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道德素养、体育道德认知和行为,对学生体育道德的养成起到不可估量的定向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必须是体育道德的模范者、引领者、监督者,他的一言一行都要规范,必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践行考勤、考核制度等。当学生违反体育教学常规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引导。以课前的请假制度为例,笔者历来要求学生的请假条上必须要有家长的亲笔签名,而对于因突发事件不能参与者,必须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特别说明。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学生隐瞒病情导致上体育课过程中发生意外,增加体育课的安全系数,又能杜绝个别学生装病逃课行为,可谓“一举多得”。

2.课中常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学生在学习、游戏、比赛中随时都会出现违反课堂教学常规的事情,教师必须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让他们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也要对他们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做正向引导。

3.课后常规。下课前集中点评、小结,并做好器材收送等课后常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习惯。一节体育课结束后,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尤其是那些热爱体育的学生,主动、热情地协助教师整理体育场地,收拾体育器械。对此,教师应及时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同时又能严肃体育课堂纪律,做到善始善终,有效保护学校的体育器材。

笔者为了让自己任教的每一个班级都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道德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每接任一个年段时,均建立详细的课堂评分制度,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来评价每个班级每一堂体育课的整体综合表现,期中、期末进行评比,年段集合时进行表彰奖励,从而有效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在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笔者所任教的班集体、学生个人均能表现出较好的集体荣誉感。

二、结合教材特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现有体育教材,内容、种类众多,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材特点,认真研析、细心揣摩,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结合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德育。如通过球类、拔河、游戏、接力跑等比赛,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顽强拼搏、遵守规则的教育;通过队列、队形教学,对学生渗透组织纪律、集体观念的教育;通过技巧、体操项目的练习,培养学生果断、勇敢、机敏的品质;通过耐久跑、素质练习等,对学生进行不怕挫折与艰苦、挑战自我的教育……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既要做到严密组织,又要做到严而有度、严慈相济。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室内课,引领学生观看我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视频,使其亲身体验解放军队形队列时规范、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威武雄壮的精神面貌,这有利于促进其在体育学习、训练时做到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也有利于培养其严格的组织纪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队形、队列”教学中,教师要严肃认真,眼神犀利、形象威严,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学生,要适时进行正面批评教育。

好玩、好动、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由于天性使然,小学生对游戏、竞赛类体育内容喜爱有加。由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竞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无疑是一条极佳的途径。如我校翁文娟老师在一次市级课题展示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迎面接力时,针对个别学生为争取本队的胜利或因为兴奋、紧张造成的踩线、助推、提前出发等犯规情况,特别设立由见习生组成的犯规记录裁判:对每队的每一次犯规在总成绩上扣去2秒,对一次比赛累计犯规最多的队伍直接取消第一名资格;当众表扬能互相提醒本队同学避免违规的学生;将比赛虽然输了但同学之间没有互相指责、埋怨而是相互击掌鼓励的队伍,评为“最佳团队奖”,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三、结合突发事件,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师生不停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有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的产生往往又潜伏着一定的德育因素。例如,笔者的一次五年级“接力”教学中,由于前面的学生预跑速度不够,导致后面的学生在进行交接棒时将他撞倒了,虽然当时也完成了比赛,但是这个小组未能获得胜利,整组学生闷闷不乐,两个当事者更有吵架的趋势。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先入为主”,以“放大闪光点”的方法化解矛盾。笔者走上前去,搭着两个“当事者”的肩膀,面对全班学生说:“刚才这两个同学表现十分勇敢,即使摔倒了还坚持跑完全程,完成比赛,我建议大家给他们以鼓励的掌声!”在大家的掌声中,笔者才继续教育学生:“不论是场上的队员,还是场下的同学,都需要互相支持和信任,需要有‘无论输赢,我们都一起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要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学会宽容,坦然接受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快速取胜,有时会做出故意违背体育道德的不良行为。当出现这种情形时,教师应立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正确的引导,这对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大有裨益。譬如,笔者在一次“三对三五球制”教学中,当组织两队学生打到4:4平时,一个学生面对对方持球进攻的球员,故意将其绊倒致其受伤。面对这种情况,笔者立即鸣哨,命令那名学生先上前扶起受伤同学,并取消他的比赛资格,要求他在一旁认真反思。比赛结束后,先让他谈谈对这场比赛的看法,再分析一下对自己刚才行为的认识,使其明确错误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教育学生:比赛的目的是参与运动,要求是公平公正,比赛中要靠智慧、技巧、实力去战胜对手,如此才能获得大家的尊重,这样的胜利才是有意义的。

学生的德育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体育教学要主动承担起德育渗透的重任,体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笔者认为,缺少育人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不完整、不彻底、不成功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明确目标,遵循德育原理及体育教学原则,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用心育人,就能使德育内容得到落实,并不断得以拓展加深,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目的。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常规体育课笔者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常规之外
老师,别走……
体育课上的“意外”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讨厌的理由
破常规 获巧解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