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活情境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05-14徐佳佳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利用学科

徐佳佳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中,合理地安排和利用生活情境,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主动参与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奠定基础。

一、利用生活情境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利用生活情境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能切实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把德育内容渗透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贯彻落实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是能不断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内化和终生发展,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是能够促进教师精心钻研、读透教材,发现学生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是有效促进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二、利用生活情境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的针对性

生活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并有助于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2.学生的自主性

要积极关注并利用学生参与生活情境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形式的开放性

生活情境的设计要采取开放的形式,注重灵动性和因材施教。没有最好的课堂活动,只有更合适、更有效的课堂活动。

4.价值的综合性

利用生活情境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围绕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融入社会,完善自我,不断成长,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性价值。

三、利用生活情境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践

1.从教学目标生活化出发,还原生活场景

“有效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即有效果的和有效率的。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情境,就是有效果的;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情境,就是有效率的。因此,要注重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所选择的情境应当包含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切实理解和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如六年级“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一课,建立真挚的同学友谊涉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而同学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本节课主要是在导行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在上课前,教师已经通过调查问卷和日常观察发现,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不去看他人的长处;当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往往把错误归咎于对方;有些学生往往想掩饰自己朋友的错误,不能指出朋友的缺点,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原则性,等等。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并未直接教学生怎么去做,而是以同学关系为切入点,设计了“面对好朋友抄作业,作为收作业的学生,该不该告诉老师”的情境,把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现实情境呈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对比反思等环节,辨别什么是真挚的友谊,产生建立真挚友谊的愿望,学会建立真挚友谊的技巧。

2.从教学内容生活化出发,精心选取生活素材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从学校、家庭,不断走进社会、国家生活而展开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和培养也是逐步提升的。因此,思想品德学科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体验、着眼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不断变化,精心选取那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

比如,八年级“走近社会安全卫士”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近几年市民普遍关注的空气污染问题,设计一些关于PM2.5的知识问答类情境。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利用与学生生活休戚相关的事件,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索、探求、分析、推理活动,让学生在左右为难中权衡利弊,审视自己原有的观念,深化落实学科学习内容,并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3.从教学过程生活化出发,联系实际激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就必然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因此,设计生活情境应该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并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条件下,将其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也就是不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

一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充分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生生互动”。利用生活情境在引起学生的思考后,在小组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没有顾虑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组内意见一致后,可以及时展开组际交流,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二是采取辩论的形式,对生活情境中的事件进行“对或错”“应该或不应该”“好或不好”的判断,使学生组织、分析、运用所搜集的生活化资料,阐明观点,锻炼表达能力。在辩论中使学生主动感悟,培养学生从理性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教师的引导性提问、探讨性提问和总结性点评。生活情境的引入需要教师有策略的引导性提问,围绕问题的核心,要求学生对生活情境表明自己的立场和选择,直接切入情境。而探讨性提问则是激发学生探讨兴趣,引起思想火花的碰撞。至于探讨性提问,第一,需要多追问“为什么”,使学生能自觉分析,自己得出结论;第二,要补充情境使之复杂化,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选择,不能回避核心问题,同时也激发学生思维发散,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进一步升华问题,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选择在逻辑上的充分性。最后,教师的总结点评尤为重要,既是对学生充分思考的鼓励和支持,也是进一步的归纳和澄清。

以上仅是生活情境教学呈现的一部分示例,通过设置看似简单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从而健康成长,真正将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利用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选择
画与理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