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之修与批

2016-05-14杨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采词句作文

杨宏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传统的观点也是教师全包干,错别字、病句、结构、文采、语言的批改实行“一条龙”服务,批改得越精细,次数越多,就越深得学校领导的欢心。学生、领导都这么认为,那么教学效果怎样呢?不如人意,收获不大。许多教师平时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将作文改得密密麻麻。可学生不领情,拿到作文本子看一下作文评分后,就会搁置一旁。如果得分较高,还能勉强地再看一遍,很少有学生去追究作文这里为什么要改,那里为什么不改,自己写的“差”在哪里,老师改的“妙”在何处,长期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教学相长,面对此种情况,我觉得作文的一篇好作文应该有一个这样的过程。

第一、修改

荀况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海明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也是是五易其稿的。而鲁迅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60~170处之多,《<坟>的题记》全文只有1000多字,改动也有百处之多。“文不厌改”,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思路是否清晰,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至于作文的内容,首先,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其次,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做到这两点是作文修改的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有些初中学生写作文爱堆砌辞藻,滥用修辞,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三分姿质,七分打扮”。中考作文发展等级最高难度的要求——“有文采”。它包括四小点: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句有意蕴。学生在作文中熟练地运用比喻手法,从而使作文文采飞扬,引人入胜。学生如果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一些精彩的比喻,无疑会为他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第二、互评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要想知道一篇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必须要不断学习、借鉴。互评,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平台。给学生评分标准,让学生掌握要求。指导学生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进行批改训练,学生通过阅读不同同学的作文,可能增强思维的发散性通过评定别人作文的优劣,可以供自己以后作文借鉴;同时通过写评语,既增加了练笔量,又练习了不同文体的作文,一举三得。最为重要的是经常进行作文合作修改,学生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在自己作文后能反复斟酌推敲,写一篇,批改一篇,长一步,步步登高,篇篇长进,学生能得到扎实的训练和较快的提高。这样,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也进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整个互评活动中,教师如果把作文批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跳出作文批改这个圈子放任不管,那么,学生就会成为游兵散勇、乌合之众。教师应该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宏观调控,个别辅导,并能做到适时参与。教师的扶持、传带更是不可缺少。切不可撒手不管,尤其是训练初期,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体。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把语文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修改完作文后,教师若只是简单地把它返回到本人手中是不行的,还应由教师收回再批改。一方面可以让批改的学生知道自己批改得是否得当,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批改的水平。尤其是那些被同学否定了的文字,教师应提出改正样本以供学生改正。同学之间的互评及教师的批改都完成后才可发到学生手中,并且让他们对别人的修改和评语进行潜心的琢磨,不这样,则很难获得作文的经验和教训,很难有所提高。

希望学生们能得作文之“技”与“巧”,妙笔生花!

猜你喜欢

文采词句作文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