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开展小课题研究

2016-05-14杨敬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景教研组课题

杨敬东

教研组的核心任务就是研究,以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取得了实效。小课题研究即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应用在教研组中,则是进行集体研讨式的追问和反思。如何有效开展小课题研究?我们具体的小课题教研模式是:应时应景,确定课题;现场展示,深度参与;基于问题,解决困惑。

应时应景,确定课题

小课题的确定要“应时”“应景”“应需求”。“应时”就是指在近期超出教师教学常规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如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实验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此时的教研活动就可以根据这些基本功竞赛,让教师分别选择课本上不同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然后组内展示说课交流。“应景”就是确立的课题应与学校教改相一致。比如学校开展的ICD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作出适应学生的学案,我们就将任务交给教师,教师先自行完成,之后集体交流,然后进行再反思、再交流、再修改。“应需求”就是依据教师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甄选课题进行研究。例如,近几年进行的《初中物理引课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就是针对这几年学校年轻教师较多的现象,为尽快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开设的课题,这样的课题既小又活且便于落地。

现场展示,深度参与

是指要求限定的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内容的研究,并确定向大家交流的具体日期;对交流的要求作出细致的规定,如提供比较完整的纸质、电子交流材料和实验器材等。我们做“初中物理引课的时间与研究”就需要教师按照自己的引课思路备一节引课教案,做好课件,准备好实验器材。交流时像真正讲课一样,将自己的引课展示出来。我们有一个信条:只要让教师现场展示,教师就一定会认真准备,尤其是年轻教师比例偏大的教研团体,这一点更容易办到。

我们一直要求教师思考这一点:人人参与活动都只想学到别人的东西,但是自己能给别人什么?在“人人要奉献”的思路引领下,我们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都采用这种教研模式:每次仅有两、三个教师展示,在展示完之后,参与的教师根据自己领到的课题发表意见。我们十分重视现场生成的材料,并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今后的参考。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逐渐实现了全员参与、共享教育智慧。例如,我们在做“初中物理引课的实践与研究”时,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设主持人一人、现场记录员两名、摄像教师一名、摄影师一名,将教师现场展示的讲课过程拍摄下来,提升教师们的参与感、责任感。

基于问题,解决困惑

在“初中物理引课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真问题,解决了真困惑,也有了理性的思考和碰撞。例如,有教师提出“让学生探究物质密度的决定因素”,这就使这节课一下子走进了死胡同。于是,我们围绕这节课“能否上成探究课,该探究什么,怎样探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之后大家豁然开朗:原来这节课是可以探究的,应探究的是“物质具有密度这样一个性质”。就这样,我们找到了探究的本质。通过这一次的研讨,教师们的认识得到了升华,进一步明确了知识都有形成过程,找准切入点我们都可以实现有效探究。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的思考在步步深入,我们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教师们由最初的仅仅考虑“我是怎样引课的,别人的引课好不好”发展到“我们引课都可以从哪些方面取材、引课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谁、引课中主要用到的技术是什么、引课采用的是哪种展现方式,从对引课进行分类再到对每种引课使用价值的思考”等,教师们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将成果梳理出来,才能提升认识。我们经思考形成了书写成果的体例,即课题、教师教案、设计意图、现场讨论、反思、资料链接等六个环节。有了成果,教师的教研也就落了地,教师会更有成功感,会更积极地参加教研活动。

编辑 肖佳晓

猜你喜欢

应景教研组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两个“应景”之展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应时应景,深挖内涵——2015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与教学启示
应景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