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困境及出路研究

2016-05-14朱丽吴晓璐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双语教育现实问题少数民族

朱丽 吴晓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培养了不少“民汉兼通”的人才。但在实际进展中,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仍然受到观念、师资、教材、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阻碍,进展微乎其微。本文旨在对双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意见,以改善现状,促进其继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现实问题;针对性意见

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86-02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教育,作为民族教育核心的一部分,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诞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其保留民族语言、传承文化这一层面上研究者已达成共识。本文认为双语教育旨在培养出少数民族高水平人才,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乃至全国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民族教育,在培养不少“民汉兼通”人才的同时仍面临诸多发展难题,主要面临四大发展困境:第一,观念改变,但仍缺乏正确认识;第二,双语师资严重不足,教师素养欠缺;第三,教材问题突出,难以适应双语教育发展;第四,法律法规不健全,双语教育激励机制极不完善。只有正确认识并且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问题才可能得到进一步解决。笔者力争深入剖析其发展困境、找出发展出路迫在眉睫。

观念方面 我国双语教育现象由来已久,政策诞生却始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愈来愈多青壮年少数民族同胞意识到培养下一代 “民汉兼通”能力的重要性。农民迁移、商人经商、学生求学等双向活动形成了诸多无形的双语社区,见证了人们的双语教育观念的逐渐改变。但多数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学生将学习汉语视为应试必学。民族学校开设的汉语课形同虚设,即使在民汉合校新模式的学校,对学生汉语授课与考核仍敷衍了事。同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人员对于双语教育的实施缺乏正确认识,往往是流于形式的上传下达,双语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师资方面 目前各学习阶段的双语教师皆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低下等问题。据统计,全国各少数民族专任双语教师比最高不到10%。2010年新疆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7837名学前与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师。2013年新疆1万名高校毕业生陆续赴19个援疆省市进行培养,大多数学生中把其作为寻找“金饭碗”的跳板,政府精心培养的双语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同时,政府部门和教育相关机构致力于扩大内地高校双语师资的培养规模,寄望少数民族学生学成毕业后返乡教学。但中师和大学培养周期长、数量有限,毕业生的汉语水平、教学能力、基础知识是否合格都有待考核。现阶段从汉族学生背景考虑双语教师任教问题难度较大。提升双语教师的主要来源在于对现阶段少数民族教师进行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很差。

教材方面 民族教材所反映的文化应与国家主流文化一致,但在编写时忽略了民族文化传统、偏离了教育目标。目前各民族使用的汉语统编教材“一刀切”现象严重,学生难以从一定的思维角度和背景理解,缺乏过渡性的衔接教材“零基础”的学生学习汉语跟不上步调,打击了未来学习信心。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不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同时存在。我国53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39个有自己的文字,一些民族兼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已经转用汉语,其他以本民族语言为主。[1]值得强调的是,双语教材滞后现象一直存在,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视野。除统编教材外无其他读本,特色教材、校本教材编制难度大。地方民族语教材的建设中后期缺乏调查和研究,编写后能否满足师生需求、适合民族地区发展无从所知。

体制方面 宪法虽一定程度上提及双语教育的法律地位,但至今并没有一部专门法律。而政府出台的政策多是倾斜性优惠政策,缺乏针对性措施。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没有专门的法律,双语教育不可能走得更远。教育激励机制不完善也是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民族教育研究》自2007年2月至2015年8月的53期中专门研究民族双语教育的板块论文累计47篇,在论文中标注了作者单位名称,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分析分为高校45篇、中小学1篇和其他科研单位1篇。真正从事双语教育研究的为数不多、水平有限;高校人员不熟悉一线双语教育情况,调研时间短缺,无法作出针对性指导。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其中会有停滞,但只要克服难题,双语教育便向前、向上发展。然而各个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多因素交叉影响使得问题的解决也变得复杂。目前我国对于双语教育发展的研究仍处于低级阶段,缺乏实地深层次调查和有针对性的研究,容易使双语教育发展误入歧途。笔者认为,在所有措施提出之前,必须明确双语教育发展的研究人员以及执行人员必须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在双语教育发展之路上做好导向。随着政府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重视程度越来提高,笔者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多元化宣传: 理论实际相结合

双语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少数民族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教育部门在宣传中须有表达双语教育发展意义的通俗内容,借助“数、文、图”等形式直接传达,开展多样化双语教育宣传活动。余强总结了双语教育不会影响母语的学习,接受双语教育反而比接受单语教育的学生母语成绩高。[3]不仅如此,汉语能力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瓶颈,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就业情况明显处于较好水平。[4]经过社会转型,汉语重要性愈发突出,“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全国各地从事不同层次的工作,就业限制相对较少。宣传时引用上述学术界专业研究结论和结果具有较强说服力,必然会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宣传不能仅靠教育部门孤军奋战,教育机构也要引导社会认识发展双语教育价值,通过举办双语创新活动,力争通过双语口语大赛、有奖征文、汉语技能评比鼓励学生用汉语,使学生肯学、家长肯让孩子学成为常态。其次,以家长开放日形式让学生家长参与双语班体验活动日,定期体验双语教学。第三,高度重视家长反馈,积极听取家长意见并鼓励机关干部和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二)专业化培养: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双语教师数量极度缺乏、素质欠缺是双语教育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如今教师培养及后期培训是补充双语教师的必经之路,包包括高校培养以及教师在职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等方式。2012年新疆实行了“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的“单轨制”培养模式,使得生源质量低、报考积极性低的情况得以改善。内地师范高校积极扩大少数民族汉语专业招生规模以吸引更多人才,这是双语教师队伍发展未来的趋势。[5]政府要加强双语教师任职资格考核,适度降低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实现合格双语教师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教师培训是短期内提高教师汉语水平、壮大双语教育发展大军的直接措施。政府及教育机构必须鼎立支持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同时要确保将国家双语教育的民族政策贯彻到位、将研究中发现的双语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阐述到位。最后,少数民族地区要针对本地实际积极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内地和少数民族学校间的合作和教师间的交流。加强对骨干双语教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培训、新招聘双语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注重其教育部门人员专业和思想培训,改变干部思想落后、对双语教育发展漠不关心的现状,杜绝不调研现状、不解决问题的不良作风。

(三)资源双向共享:教材课程的与时俱进

双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无论是双语班还是普通班,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文、汉语文素养与培养目标始终一致,双语教材编制须准确把握教材难度与衔接度、语言模式与教学科目、传承文化与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但双语教材如今面临着数量奇缺、质量低下、适用性差三大困境。国家和教育部门要积极鼓励双语教育本土教材的编写,允许在原来以汉族人为生活背景教材的基础上修改教材或者重新构建一套本民族完整的教育体系,融入历史知识、生活用语、风俗文化,注重突出民族特色。湖南湘西按土家族语言实际,将双语与土家族语恰当结合编写的课本于2010年正式印发,坚持、传承了土家族语言。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网络课堂的出现,将双语教育的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北方民族大学开设蒙古语、藏语、维吾尔族语三门少数民族语言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类课程。因此政府要加大内地高校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汉语或双语课力度,也要注重结合生词软件推广来拓展民族院校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授范围。积极以当地学校为切入点,融合“农远工程”和“千乡万才工程”,构建一系统性双向双语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势在必行。2012年安徽援疆双语教育教师远程培训平台正式开通、新疆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堂教学远程直播活动正式启动……内地高校与民族地区高校以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创建区域公共远程课程体系和课堂直播模块,鼓励高校间实行选修课程学分转换制度。远程课堂既要兼顾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也要结合双语教育发展现实条件和水平,将东部的优质双语教育资源传递到西部地区、将西部资源转化并借助教育技术形成民族特色课程资源。

(四)资金多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教育经费一直是影响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的经费投入,尤其在教师素质、教学能力和教材编制上重点投入。教育经费充足,更多人力、物力投入到教材调研和编制中去;教师及教育部门人员待遇提高,工作质量随之提高,更多学生选择师范专业。2010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提倡“双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理念,坚定支持发展双语教育方向。制定倾斜性优惠政策为社会资金的流入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个人、企业、基金会投入资金帮助双语教育发展,在双语教师的培训、双语教育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给予资助,减轻政府财政方面的负担。2013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200名农牧区教师开了先河,以视野拓展讲座和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农牧区教师传授一线双语教学经验。因此,针对民间社会资金投资双语教育发展比例过低的现实,笔者认为要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社会个体和企业投资双语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双语教育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政府要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观念,改革教育制度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双语教育的发展中来,建立一支强大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本土教材的编制和远程课堂的完善奠定基础。政府在出台政策同时要保证法律制度的完善,针对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情况,要先调研再发现问题,构建完备的双语教育法律体系。而研究者要加大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力度,针对双语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追溯根源,避免衍生问题的出现,否则理论研究很难摆脱研究的盲目性,无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晓华,付东明.双语教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07,29.

[2]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20-222.

[3]马戎.从现代化发展的视角来思考双语教育[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03:136-156+191-192.

[4]王海福,陈红曼,刘健. 新疆双语教师任职标准构建探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15,04:82-88.

[5]张学敏,张诗亚.论定位于西部大开发的西部特色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

猜你喜欢

双语教育现实问题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内蒙古民族院校幼师双语教育调查与反思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澳大利亚沉浸式双语教育与我国双语教育区别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