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的信仰

2016-05-14

中国慈善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儒家信仰宇宙

中国的信仰取向是人间的,不是神佑的。孔子人文观念的影响,堪称远大深厚

许倬云: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誉退休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我侨居美国,半个世纪,眼看这一现代文明主流所在的社会,由盛而衰。这次美国大选,不少奇怪现象,令人感慨。追思其中缘故,我以为,功利性的个人主义,使人人为己,争权利,而不愿承担责任。人人自我中心,于是人情淡薄,社区、社群离散;得意时,独乐;力衰时,无依无靠。国家必须负担社会福利,个人却尽量逃避付出。这样的社会,焉能持久?于是,回顾中国数千年来,发展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觉得应该有所检讨,庶几思考,中国文化遗产中,人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项目,或有可以补救现代文明缺失之处。尤其近来发生的一些恐怖主义行为,令人悚然。以上所述,则中国文化,不持排他独占的一神信仰,竟使中国人免除许多不必要的灾难。

宗教信仰是文化发展的一部分,虽然今天我们将中国主要的宗教信仰,分为佛、道两家,然而这两家的发展过程也和中国主流的儒家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经常彼此影响。中国人的信仰观念,乃是多元融合的产物,经过了接触、调和,终于彼此吸收了许多不同的成分而建构为一个复杂的体系。

儒家不是一个宗教,却拥有高度的宗教情绪,或宗教性

夏商二代乃是经过族群联盟的阶段,逐渐演化成为皇权国家的时期。商代的卜辞和木杖让我们知道他们的祖先信仰。先公、先王会因子孙的要求,在天庭取得神祗的保佑。这是神明和祖灵两种信仰,拼合为一的宗教。

商代之后是周代。周人承受苍天崇拜;周人克商,认为上天授予他们统治万民的使命,以代替失德的商王朝。在“尚书”中,他们告诫子孙,必须行为良好,才能保持天命。这就将“上天”的神力,赋予道德意义,也具有裁判的权力。在神界可以代表人间说话者,却是宗亲血缘网络的先王、先公。因此,君统和宗统乃是重迭的。这样的结构,经过商、周两代的演化,神祗信仰和祖灵崇拜结合为密不可分的中国模式,一个兼具超自然和人间关怀的信仰体系。

在这个文化演变的关键时刻,孔子出现了。他本身是宋国贵族的后代,具有商代的文化基础,可是他已是移居鲁国的第三代了。鲁国是周人文化在东方平原上的重要据点之一。因此,在孔子一身,兼具商周两个文化集团的传统。春秋时代,周封建集团已经改变性质,正在逐渐进入列国体制。这是一个“礼坏乐崩”,混乱的时代:旧的价值正在崩溃,新的价值正待形成。

孔子正当其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系统。他认为宇宙之间应有一定的理性,“人”在天地之间具有特殊的地位,人性应是天赋的,人具备人性,人也因此有权利,也有责任,将人性之中的理性部分作为“道”的基础,亦即普遍理性的基础。孔子在与他学生的谈话中,有几个主要的题目。一个是“仁”,“仁”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把“仁”字拆开,就是二人之间的关系。“仁”,一言以贯之,忠、恕而已。“忠”是个人诚心诚意地做好一件事,也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恕”是将心如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赋有如此的本性,就应当常常持守,不让人的本性受欲、求等不合理的成分污染。克己复礼,就是尽力克除自己不合理的部分,让本性回到合理的秩序。

这一套说法,只是修己的部分。人对自己已经尽力,培养成合理的性格。个人如果行有余力,即应当以自己的认知行为,影响周围的人。能力较强者,则可以影响较多的人。最高的境界,是一个人,可以以其理性和才德,影响全世界的万民百姓。可是,他自己说了,这个境界是难以达到的,即使是古代的圣王也未能做到。汉代礼记《礼运:大同章》,揭示了大同之世是儒家归纳孔子的理想所形容的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我们憧憬的世界,很难真正做到,却也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孔子所提出的价值系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理想,因此儒家是一个处理人间关系、建构合理社会的学说,其中,孔子认为没有神明和怪力的成分。然而,他对于宇宙之间的秩序,还是假设有一个理想的主宰,才能创造一个合理的宇宙。他生活于周代的封建体制之下,如前所述,周代的封建政治网络和亲缘网络是重迭的。在亲缘网络之中,一切的关系都由主干延伸到分支,源头和主干乃是维持合理秩序的根本。这两个观念相合,就成为孔子尊天敬祖的超越观念(transcendental concepts)。儒家虽然不是宗教,却也具有一定的宗教性。

从孔子的时代到汉代,儒家不断开展内涵。孟子主张人禀赋四项基本心态:恻隐、羞耻、是非、礼让之心,人因此都有成圣成贤的可能。孟子也承继了君主承受天命的观念,肯定了君主必须为民造福的道德要求;不能符合这一使命的君主,仅是“独夫”,人人得而诛之。荀子则以为“善”是努力修持的结果,必须以“礼”约束。君主治国,也必须倚仗一定的制度。他的理论,遂与法家思想,有密切关系。

儒家也吸收春秋战国其他的学说。汉儒董仲舒组织了一个多元的宇宙结构,在董仲舒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内,儒家已经融合孔子时代的人文观念,又加入了阴阳五行,多元互动的变化。这一个宇宙大到笼罩天地的大宇宙,小到人体内部结构的小宇宙,大、小宇宙之间,则是人间的社会和国家。这几个层次之间,又彼此影响、不断互动,寻取衡态。汉儒提出的这一理论,到今天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人与自然,和人与超自然的神力,因应互动,而有不断变化,这个多维的复杂系统,并不需要一个有意识的主宰操纵一切。儒家以形上学建构的宇宙论和道德论,终究还是以“人”为基本。儒家不是一个宗教,却拥有高度的宗教情绪,或宗教性(religiosity)。

猜你喜欢

儒家信仰宇宙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宇宙第一群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这宇宙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