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平台建设

2016-05-14李昱材宋世巍

学理论·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李昱材 宋世巍

摘 要:新时期对工科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科大学生是工科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目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通过建设实践教育平台增强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要做到:改革现有教学观念,构建合理的教学平台;优化校内外资源,构建合理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设立创新学分,为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02-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但是依然以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工科大学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希望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希望这些毕业生在上岗培训后能够快速融入企业的生产中,同时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因此,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导致了现阶段工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工科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在求职大军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学校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1]。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工科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做得不够,学生缺乏用创新性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工科院校需要通过改变现有教学观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教学科研资源,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多层次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为工科大学生提供立体化的创新能力培养场所。

一、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都有大量的工科大学生毕业,为了更好地顺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需要这些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与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开拓进取,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工科大学生对自我的实践创新能力评价较高,也很重视所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是如何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希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思想和新理论,但大多数学生却不知道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对于工科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教育平台,加强工程实践的练习,促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激发创新热情、激活创新潜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造,促使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工科院校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对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大多数工科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到企业工作,所以他们比较关注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主动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同时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思维灵活,但团队合作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例如在数学建模大赛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合作完成题目时,想到的都是自己那部分任务,完成自己的就算结束,不能进行换位思考,无法多去为队友考虑。

其次,我国工科院校的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完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是“传道、授业、解惑”[2],现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单向知识传递模式为主,而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少量使用。整体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播,而轻能力培养,导致工科大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思想,没有创新。学生成了纯粹的学习工具,只满足于考试成绩,对科研的欲望不强烈,参与创新活动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普遍存在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3]。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最后,一所大学是否具备有益于创新的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4]。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建设科学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但我国大部分工科院校在这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特别是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的构建十分缺乏。虽然不少工科院校在围绕主修专业建立多学科交叉机构和学科交叉的新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选修课程、选修学分等工作中有所努力,在调整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如何在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下,整合当前资源,充分建设和发挥创新教育实践平台的功效,以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探索。

三、创新实践教育平台的搭建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大致需要以下三个阶段:首先,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此阶段通过工程实践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其次,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较为系统地科学研究,逐渐养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并力争解决问题;最后,将解决问题的创新成果凝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总结经验和教训。作为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科院校,需要按照创新能力培养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通过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网络学习空间、组织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等方面,多层次、多元化、多方面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能力实践教育平台。

(一)改革教学观念,构建教学平台

虽然现阶段,多数工科院校都修改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数量,但理论学时还是占主要部分,工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很多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工科院校要把创新教育观念贯彻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学生视为教育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往的课堂上都是以教师的理论知识教授为主,学生上课时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这种传统的授课、学习观念与模式不能满足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改变。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采用讨论、提问、交流和课题研究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把一些小规模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中,既对学生进行共性的培养,也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采取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进入教师课题组,结合课题组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科研训练,实现教学与科研项目实验研究的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理念,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校内外资源,构建实践平台

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实践来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根据要求使用实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从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正确与否。工科院校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学校所有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在学校层面上建立以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为主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同时适当增加对创新和科研活动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等满足学生创新实践和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

工科大学生只有在接触社会后,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获得直接的、现实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才能懂得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校除了在校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外,还应在校外寻找和开辟更多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工科院校可以通过整合、互补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具有专业技能人才、实践场所、设备先进等优势,开展学生专业实践、课程实习、毕业设计、人才交流等,实现多元共享,构建集开放性、共享性、实效性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参与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参与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使创新实践活动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内容更为丰富深刻。

(三)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设立创新学分

学科竞赛作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具有多样性,同时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科研创新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等各类竞赛活动。工科院校可以鼓励并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成立课题小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设计方案,学生将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转变成实际的创新实物作品,所使用的方法和原理得到进一步检验,同时发现并及时修正所使用理论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科研实践活动过程和规律,体会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助式、研究式学习方式,营造鼓励创新、积极实践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中提高创新能力。

工科院校也可以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纳入人才培养考核内容,根据大学生在创新活动和科研活动中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和科研成果设立创新学分,把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科研活动所完成的发明、专利、制作、论文、著作、设计、科技竞赛活动等以学分的形式纳入考核,作为其完成学业的一部分,给予学分奖励,也可以优先推荐其升学和就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创新动机,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之,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工科院校的发展趋势,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改变现有观念,优化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和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教育平台,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龙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及问题分析和管理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6(3):88-89.

[2]张玉平,秦惠洁,黄振宝.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62-65.

[3]张宇,孙丹,郭志超.创新取向的地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多维实践平台建设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04-105.

[4]胡鹤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3(6):75-76.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双创背景下高职公共课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试论服务科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基于AHP原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例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