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黑榜”看大牌

2016-05-13原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大牌瑕疵眼镜

文/原勇

透过“黑榜”看大牌

文/原勇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于眼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的加强,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眼镜频频登上质量“黑榜”:国家工商总局2015年三季度抽检结果显示,抽检的516批次样品中,不合格样品有147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28%。眼镜架和太阳镜是重灾区,其中眼镜架不合格检出率高达71%。多家国际知名品牌登上质量“黑榜”,有的知名品牌甚至曾多次被曝光存在质量问题。在绝大多数经营者和消费者心目中,国际知名大牌名气大、售价高,在品质和质量方面应当无可挑剔,然而,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由此引发了行业人士和经营者的普遍关注和热议。

那么,大牌眼镜上“黑榜”个中缘由何在?对此现象,行业人士和经营者持何种看法?透过这一现象,国际大牌眼镜在生产和经营方面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经营者和行业人士。

频登“黑榜”为哪般

谈及一些国际大牌眼镜频上“黑榜”的原因,重庆美陆眼镜董事长傅冠俊分析指出,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品牌针对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其品牌生产和销售规划中实行分级制,具体而言,就是将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优等品销往欧美等质量标准严格、消费层次很高的国家和地区,这是第一级;其次,将制作和选料相对次一级的质量较好的产品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是第二级;最后,将制作和选料相对最次的产品销往中国市场,这是第三级。这种带有明显地区歧视的销售策略,既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尊重,也为产品质量带来了隐患,因为其在主观意图上就没有将产品质量和品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由于中国国内质量标准相对较低,再加上市场监管乏力,一些国际大牌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显现。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眼镜质量检测标准的不断提升和市场监管力度的增强,一些国际大牌眼镜的质量问题自然会显现出来。

资深眼镜人徐鸣、四川浙文眼镜总经理胡立国认为,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西方国家的品牌商作为强势品牌的拥有者,并不直接进行生产,许多国际大牌眼镜选择在中国的工厂下单,进行贴牌和代工生产,所以其质量、品质和工艺水平反映的实际是中国生产企业的水平,在质量监控和产品检验方面的任何疏失,都可能带来产品质量方面的瑕疵,这也是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爆出质量门事件的原因之一。譬如被国家工商总局检测出质量不合格的某国际大牌眼镜,四款产品中,仅一款来自意大利,两款的标称生产者为该品牌设在上海的某公司。

此外,江苏南通大光明眼镜董事长毛春明及部分行业人士认为,在当前,随着各类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眼镜生产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进行国际品牌代加工的企业经营者便采取偷工减料的方式:以太阳镜为例,某大牌太阳镜在水晶膜的镀膜上,就采取以次充好的手法节约成本,由此造成镀膜达不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在此情况下,一些国际大牌眼镜质量频出状况便在所难免。

检测标准:不得不说的尴尬

针对大牌眼镜的质量门事件,湖南湘潭精益眼镜董事长郑世雷分析指出,透过质量“黑榜”,国家有关部门目前的检测标准和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尽合理之处,特别在镜架的检测标准方面,规定相应的尺寸误差不能超过零点几毫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再加上质监和工商等部门的执法者习惯于一刀切式的机械执法,造成产品检测合格率出奇的低。据郑世雷介绍,他担任湖南湘潭眼镜商会会长,每逢质监、工商部门进行眼镜抽查,如果不先向有关眼镜企业打招呼,包括一些知名大品牌在内的眼镜产品自然抽查的合格率常常只有20%,80%的样品都不合格,实际上真正属于功能性缺陷和核心部位问题的仅占很少的比例,大多数都是因为尺寸等不影响实际佩戴效果的小细节问题。

从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抽查结果来看,登上质量“黑榜”的大品牌中,有的仅仅是因为产品标识不合乎国家标准的规范,其实际品质并无瑕疵,也不会对消费者的视力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对此,有关执法部门应该将这一类产品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劣质产品区别对待,准许其重新标识后出售,而不应该不由分说一律封杀。

大牌之“牛”:必须要说的隐痛

对于国际大牌频登“黑榜”的事实,山东德州英翔·姜玉坤眼镜总经理张成河表示,从总体上说,国际大牌眼镜的质量是好的,肯定优于一般品牌的眼镜,出现明显质量问题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即使少数品牌真正存在质量瑕疵也很正常,因为世界上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对于国际大牌,也要允许其犯错误,关键在于出现质量问题后的态度如何,是积极面对、全力补救,还是文过饰非、一推了之。对此,西藏上海眼镜行总经理洪炎指出,从目前来看,一些国际大牌在面对质量投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早在数年前,他在购进一批价格不菲的国际大牌镜架时发现镀膜存在明显的瑕疵,在询问代理经销商时,得到的回答是:“属于正常现象,这个品牌就值这么多钱!”此外,在销售部分国际大牌眼镜的过程中,发现明显的质量瑕疵和遇到顾客投诉,向上游的品牌商交涉时,经常会遇到推诿甚至断然拒绝,最终为了维护眼镜店的信誉和顾客的利益,只好自行消化。尽管不是所有的国际大牌都是如此作派,但此举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令人憋屈而又无可奈何。

直面大牌上“黑榜”

针对一些大牌频上“黑榜”的现象,作为终端的眼镜零售店应当如何面对呢?

资深眼镜人徐鸣、山东德州英翔视光·姜玉坤眼镜总经理张成河认为,首先,应当慎选合作品牌,对于国际大牌,必须破除迷信心理和盲目追捧的习惯,对于其产品生产背景和质量信誉度详细调查、深入了解,尽量选择质量标准高、工艺技术精的大品牌,确定合作事宜后,必须签订合作协议书。其次,严把进货关,对于大牌产品,也要像对待普通品牌那样,严格检查质量,将质量存在明显瑕疵的产品拒之门外。第三,提高验配能力和水平。作为零售终端的眼镜店,直接面对消费者,如果不具备较高的验配能力和标准,即使上游供应商的货品质量再高,也难以保证最后成品的质量。第四,及时了解并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眼镜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方面的政策、法规,只有吃透这些标准,才能做到依法依规经营,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消费者手中。

宣传引导,防患于未然质监、工商部门:

采访中,一些经营者和行业人士指出,对于大牌的质量品质加强监管是对的,但作为执法机构的质监、工商等部门,应当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到宣传引导在先,例如定期组织包括生产厂家、大牌营运商、眼镜店在内的经营者,学习了解国家有关的质量技术标准,通过强化观念,使其养成自觉遵守国家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意识,对于国家新颁布或修订的质量技术标准,应该及时公示并组织学习,避免不教而诛或一罚了之。

大牌:请爱护你的羽毛

重庆美陆眼镜董事长傅冠俊认为,作为特殊商品,眼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视力健康,马虎不得,大牌特别是国际大品牌是市场和行业的领导者和示范者,再加上远远高出普通品牌的售价,其产品质量的标准也应高于普通产品,因此,从责权利统一的市场法则来说,应杜绝一切质量和品质方面的瑕疵,这不是苛求,而是理所当然。对此,作为大牌经营者,就应当视质量为生命,对任何质量问题包括细节上的瑕疵实行零容忍,这不仅是对下游的经销商与合作伙伴负责,也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针对部分国际大牌售后服务态度生硬、方式简单粗暴的问题,部分行业人士呼吁大牌运营商改变以往强势品牌惯有的牛气冲天的作派,放下身段,以一种平等、平和的态度与广大零售商交流、沟通,互利互惠,实现多赢。否则,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品牌多元化趋势的增强,在下游的经销商和零售商拥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可能会逐渐失去市场的主导地位。对此,西藏上海眼镜行总经理洪炎指出,在这方面,包括暴龙在内的一些国内大品牌在售后服务方面已经作出了榜样。而国际大牌依视路良好的售后服务,也堪称表率,值得一些国际大牌学习借鉴。

在其他一些行业,譬如汽车行业,对于质量、性能存在问题的产品,我国早已建立了召回制度。按照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制定并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消费者(车主)有权向主管部门、有关制造商、销售商、租赁商或进口商投诉或反映汽车产品存在的缺陷,并可向主管部门提出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的相关调查的建议。另一方面,车主应当积极配合制造商,进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对于明知有缺陷或隐瞒不报的汽车制造商,主管部门除责令其进行召回外,还要向社会公布曝光,并依情节轻重处以相应数额的罚款。该规定实施后,汽车产品的召回已经司空见惯。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信息显示,仅2016年9月,就共有11个汽车品牌在国内发布了涉及多个车型的召回公告,涉及的汽车数量为296459辆。这对于提升汽车产品的质量,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相形之下,眼镜行业包括国际大牌在内的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却迟迟未建立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为此,部分行业人士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尽快出台有关眼镜产品特别是大牌产品的召回制度。❑

猜你喜欢

大牌瑕疵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登记行为瑕疵与善意取得排除的解释论
新语
眼镜知识知多少
哦,瑕疵
哦,瑕疵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从天而降的眼镜
大牌卡车企业纷纷缺席 美国中部卡车展依旧精彩
没“逗你玩”国际大牌,这次真的降价了!